謝子殿+呂宗寶+汝洪芳+蘇勛文
摘要:在研究生導師評聘機制改革的前提下,剖析了現有導師考核體系中存在的問題。根據地方高校辦學的實際,探索了以研究生培養質量為導向的地方高校碩士研究生導師考核評價體系。本體系將研究生成長成才作為考核要素,根據對研究生全過程、全方位培養的要求,設定了三級考核指標,最后對該指標進行了分析和應用。
關鍵詞: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培養質量;評價指標
我國研究生教育已進入向服務需求、提高質量的內涵式發展轉型的關鍵時期,加強碩士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至關重要。近日,教育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印發的《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提出,“將改革研究生導師評聘評價機制,改變單一科研導向,將研究生成長成才作為導師考核要素”,標志著我國研究生導師制改革進入了全面深化階段。
一、地方高校建立研究生導師考評體系的必要性
地方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在高層次人才培養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有了較大的發展,但其無論是招生規模、生源質量,還是辦學條件、科學研究、管理水平都與部屬高校存在較大差距。相對而言,地方高校導師制實施過程存在的問題更多,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提升也更堪憂。
在導師制這個研究領域,我國研究者對選聘制度、管理制度、考評制度、權責規定、指導模式、師生關系等方面進行了詳盡的研究,并與國外導師制進行了對比,找出我國導師制存在的問題及產生的原因,給出相應的解決策略,為各高校導師制改革提供了重要參考。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重視導師上崗條件和要求的學術水平評價,忽視導師上崗后的過程監督和考評,導致導師責任權利不明確,研究生培養質量參差不齊。二是大部分研究者的研究成果更適用于部屬高校,缺乏對地方高校研究生導師制實施現狀的調查研究。三是地方高校的導師制改革大都是學習和效仿部屬高校做法,沒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訂具有地方高校特色的研究生導師績效考評體系。所以本著“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評建結合,重在建設”的思想,建立科學合理的地方高校研究生導師考核評價體系,激發導師的工作熱情,加強導師隊伍管理,提高導師隊伍的整體水平,對提高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二、現有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
(一)重視導師的學術評價,忽略導師培養工作的考核
大多數地方高校對導師的考評多停留在導師遴選制度的考評范圍,主要是偏重于導師的科研項目及成果、指導學生數量和教學情況等方面,而忽視了導師的道德素養、師生關系、對研究生的指導情況、培養質量等方面的考核。一旦老師獲得導師資格,導師考評幾乎沒有涉及導師的培養過程,導致導師的權力缺乏制約,部分導師的“導”與學生的“學”配合不融洽而使師生關系緊張,有些學生得不到導師的學術指導也只能被迫接受等等,這種片面化的評價很難準確地反映導師的工作情況。這種分配方式既沒有鼓勵導師的學術創新,又不能有效地激發導師的工作熱情,從導師管理的角度來看不利于導師隊伍的建設。
(二)效仿部屬高??荚u體系,使考評體系很難發揮作用
地方高校受辦學條件等限制,在研究生教育的許多方面均與部屬高校存在較大差異。如研究生的招生和導師與學生關系的確立,部屬高校一般根據導師的知名度,導師自己招生,導師和學生都是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師生關系的確立。如果導師培養學生質量高,那么報考該導師的學生也多,生源質量也高。這樣就形成了良性的競爭約束機制。而對一般地方高校而言,學校生源不足,研究生的招生都是由研究生管理部門統一招生,然后由學生和導師雙向選擇確立師生關系。這一方面造成導師無法控制生源質量;另一方面學生和導師關系只有大半部分是通過雙向選擇來確立,另外一小部分由單項選擇和學院統一安排來確立,無法形成良性的競爭約束機制,并且多數地方高校的生源均為普通院校和三本院校的學生,較難培養,導致導師培養學生積極性不高。還有,部屬高校是導師給學校交錢主動要學生,而地方高校是導師被動接受學生培養任務,這就形成鮮明對比。所以在地方高校中,導師的考評體系就無法考評生源與質量。再如地方高校導師數量有限,且申請項目并不充足,很難形成穩定方向的導師組,所以大多地方高校都是單一導師培養,很難考核導師組指導情況等等。
(三)導師考核參與面比較窄,只涉及管理層
導師的績效評價是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接觸導師較多,是導師指導工作的直接受益人。因此評價主體應該是導師、研究生和管理部門等,通過學生和上級等多元的評價主體能夠充分地調動學生與導師的積極性,激勵導師改進工作中的不足之處,提高自身水平和工作成效。
(四)定量指標較少,定性要求的內容較多
由于定性考核的部分存在很大的主觀性,因此很難做到客觀,這樣就無法對研究生導師進行客觀、公正、全面的評價。往往使考評流于形式,很難真正發揮作用。
三、地方高校導師考核評價體系的構建
導師是研究生培養質量的第一責任人,具有把研究生培養成才的責任。一方面導師是研究生學術上的引路人,道德上的楷模,生活上的良師益友,職業發展上的奠基人。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說:“做合格導師需從心、從德、從范?!睂W高為師、身正為范,導師通過言傳身教和潛移默化使研究生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另一方面導師在研究生培養全過程中的指導和付出,對研究生培養質量具有重要作用,包括為研究生提供工作室、實驗條件、學術氛圍、實踐鍛煉和生活資助等。所以,對研究生導師考核的評價應該包括對導師的師德修養、學術水平與能力、指導能力、培養過程指導、培養質量和滿意度等多方面進行評價,貫徹落實《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十三五”規劃》中將研究生成長成才作為導師考核要素的基本要求。
綜上所述,本文經專家咨詢和問卷調查,設定地方高校導師考核評價指標,共包括6個一級指標、12個二級指標和36個三級指標。一級指標是導師評價的主要觀測點,包括師德修養、學術水平和能力、指導能力、培養過程、培養質量和滿意度。二級指標是導師各方面情況評價的主要內容,包括品德修養、對學生的關愛、教學能力、科研能力、提供的培養條件、課程學習、論文工作、指導情況、學生獲獎情況、學位論文、就業與發展、學院與學生的滿意度。三級指標是評價的信息采集點。包括對學生提供的資助和獎勵情況,為研究生開設課程與教學評價效果,發表學術論文的質量與數量、用于研究生培養的經費,學生課程排名、學生學位論文的開題,中期、實踐與實習、答辯等情況,學生發表論文、學生參賽與獲獎情況,同行盲審專家評審結果等指標。三級指標更關注可比較性和可操作性,對于不同導師和不同學生,同一指標如果能夠在相同條件下進行比較評分,則予以采納。根據三級指標的內容,可計算出其相應的分值,再根據設置的評分依據逐次計算出二級指標和一級指標的得分和總得分。endprint
四、評價體系分析
從指標體系可看出,一級指標中設置了“培養質量”和“滿意度”,表明該指標體系以研究生培養質量為導師績效考核的主要依據,一級指標設置“師德修養”表明導師不僅對擔負著學科前沿引導、科研方法指導和學術規范教導的責任,還擔負著對研究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導師要在方方面面為學生做出表率,做到知行合一。導師的“學術水平和能力”與“指導能力”分開設置,更突出了導師評價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一級指標“培養過程”涵蓋了研究生培養的所有重要環節,實現了導師指導學生的過程監督。
五、考評結果的運用
將考評的分值劃分為等級,直接與導師招生數量、導師資格和導師指導費等掛鉤。導師指導費將不再實行全額發放,而是按照標準指導費乘以分值對應的系數,實行有獎有懲。對于考核優秀的導師將給予榮譽表彰,同時在導師招生名額、培訓進修、職稱晉升等多方面給予優待。而對于培養過程中出現的教學效果為中等、指導研究生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不合格、學位論文盲審雙不過、學位論文答辯未通過、連續兩年有研究生未就業等嚴重情況,將直接禁止導師當年招生。對于導師指導學生在省級以上評估中不合格,將直接取消其導師資格,導師的考評也作為所在學科考核的影響因子。
綜上所述,按照研究生成長成才為考核要素的地方高校研究生導師考核評價體系,導師可清楚地了解到自己在本學科專業中的培養工作情況,并根據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改進和提高。管理部門也可直觀地了解導師培養工作績效的總體情況,并根據評價結果發現共性問題和個別問題,以進一步完善研究生培養各項管理制度,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十三五”規劃[EB/OL].[2017-01-22].http://yz.chsi.com.cn/ky zx/kydt/201701/20170122/1580023975.html.
[2]王鑫.我國地方高校碩士研究生導師制實施現狀與對策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6:1-7.
[3]宋心果,葉淑萍,張傳香.英美研究生導師制的經驗與啟示[J].2017(1):108-110.
[4]鄒志強.高校內涵建設背景下導師遴選與管理制度探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3(28):182-183.
[5]汪發元.高校碩士研究生導師考核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分析[J].高教學刊,2016(3):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