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區人民醫院(454191)王奎 楊嬌嬌
進展型腦梗死是指卒中發生后24~72小時神經功能缺損程度不斷發展,在3~5天達到高峰,雖常規治療后病情仍在發展。病死率和致殘率較完全性卒中明顯升高,是神經內科醫師面臨的難題之一[1]。本院自2015年1月~2017年1月應用依達拉奉聯合降纖酶治療,90例進展型腦梗死取得較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內二科住院患者90例,診斷均符合1995年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且經頭顱CT或MRI證實為腦梗死,病灶在24h內持續進展,符合以下標準:①無昏迷或抽搐;②無出血史、消化道潰瘍或血液系統疾病;③無嚴重的肝腎功能障礙;④血壓不超過180/110mmHg。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齡41~75歲,平均60.5歲。對照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齡42~75歲,平均60.4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灶程度、臨床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差異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附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數(%)]
附表2 兩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S)

附表2 兩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S)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50 21.32±2.15 8.25±3.79對照組 40 21.23±2.54 11.24±3.60
1.2 治療方法 ①治療組:依達拉奉注射液30mg+(N·S)100ml靜滴,2次/d;合并降纖酶按隔天10iu、5iu、5iu方案治療;②對照組給予阿司匹林口服,方法同前,兩組均給予活血化瘀、抗腦自由基、營養神經等治療,如大面積腦梗死,給予脫水藥物,反應性高血糖,強化降酯,控制血壓等治療。
1.3 實驗室檢查 兩組均在用藥前及用藥后21d檢查凝血酶原時間、國際標準化比值(INR)、纖維蛋白原(FIB)。兩組治療前后均查肝腎功能、血尿常規、血脂、血糖。
1.4 療效評定 兩組患者均于治療前及治療后第15日評價臨床神經功能,參照1995年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標準進行評分(改良愛丁堡-斯堪的納維亞研究組)。所有入選患者治療前后均由同一治療組醫師測定神經功缺損程度,并計算治療前后的積分差法。依據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積分值的減少(功能改善程度)及治療后總的生活能力狀況(病殘程度)分:①基本痊愈: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1%~100%,病殘程度0級;②顯著進步: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6%~90%,病殘程度1~3級;③進步: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45%;④無變化:功能缺損評分減少或增加17%以內;⑤惡化;功能缺損評分增加18%以上;⑥死亡。
1.5 統計方法 等級資料進行秩和檢驗,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
2.1 臨床療效 經Ridit等級資料分析,兩組最有效率比較,P <0.01,表明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見附表1。
2.2 神經功能缺損評分 兩組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2。
2.3 不良反應 對照組出現4例腹部不適,對癥處理后癥狀緩解;治療組于治療后2~3日3例出現皮下淤血斑,2例牙齦出血,未給予特殊處理,腦梗死癥狀未加重,所有患者均未出現顱內出血。
進展型腦梗死是指發病后神經功能缺損癥狀在24~72小時內逐漸進展或呈階梯式加重[2][3]。本文報道使用依達拉奉聯合降纖酶治療90例進展型腦梗死,取得較好臨床效果。15d后總有效率96.2%,明顯優于對照組73.8%,且15d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本組資料提示在嚴格檢測凝血四項,嚴密觀察有無出血不良反應情況下,無出現顱內出血,表明兩藥聯用安全、有效,能明顯減少神經功能缺損,改善病人預后,提高病人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