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瑞龍醫院(450100)史秀英
慢性腹瀉是在多種致病因素共同作用下出現的臨床病癥,以大便次數≥4、大便不成型、或伴黏液及膿血為主要表現,是臨床常見及難治病癥之一[1]。我院對151例慢性腹瀉患者分別采用附子理中湯和附子理中湯配合艾灸治療,探討附子理中湯配合艾灸對慢性腹瀉患者的治療效果和作用機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5月~2016年4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51例慢性腹瀉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n=75)和對照組(n=76)。觀察組患者中男39例,女36例。年齡22~59歲,平均年齡(36.57±6.38)歲。病程1~4月,平均病程(2.76±0.58)月;對照組患者中男36例,女40例。年齡20~60歲,平均病程(37.46±6.25)歲。病程1~4月,平均病程(2.82±0.61)月。納入標準:①患者對實驗知情,自愿參與實驗。②實驗嚴格遵循我院倫理委員會的規章制度,獲得倫理委員會批準。③患者確診為慢性腹瀉,診斷標準參照《腸易激綜合征中醫診療共識意見》。④患者年齡大于18歲小于60歲。排除標準:①患者合并可能影響實驗結果的疾病。②患者為哺乳期或孕期婦女。③患者對本次試驗不耐受。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有可比性。

附表1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臨床癥狀評分

附表2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服用附子理中湯,具體組方為黨參、白術、甘草各15g,附子(黑順片)、防風、荊芥(荊芥穗)、桂枝各10g,干姜5g。1000mL清水煎煮至300mL,每日1劑,早晚分服。觀察組:附子理中湯治療同對照組,在此基礎上在輔助艾灸治療。具體為取神闕、天樞、中脘、雙側足三里穴、雙側脾俞、胃俞、腎俞,艾灸時在穴位上放置一厚約(1.5~2)mm的生姜片,選用南陽綠瑩艾草生物制品有限公司WT0702245型艾柱放在姜片上點燃艾灸,每次三壯。艾灸溫度以溫熱不痛為宜,以皮膚產生紅暈為度。每日一次。兩組患者均治療2周。
1.3 觀測指標 分別于治療前后采用中醫癥狀計量表[2]檢測患者的臨床癥狀積分。臨床癥狀包括腹部冷痛、晨起腹瀉、形寒肢冷、腰膝酸軟、食欲不振等五項。每一項按無、輕度、中度、重度依次記為0、1、2、4分。
1.4 療效標準 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①治愈:患者腹痛、腹瀉等臨床癥狀消失,大便成型,每日1~2次。癥狀積分降低90%以上,實驗指標恢復正常。②有效:患者腹痛、腹瀉等臨床癥狀顯著改善,大便基本成型,每日2次以上。癥狀積分降低70%~90%,實驗指標接近正常范圍。③無效:患者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大便不成型。癥狀積分降低70%以下,實驗指標無明顯變化。臨床療效=(治愈+有效)/總例數。
1.5 統計學 采用SPSS17.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使用率(%)表示,用x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臨床癥狀評分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腹部冷痛、晨起腹瀉、形寒肢冷、腰膝酸軟、食欲不振等臨床癥狀評分比較無統計學意義(t=0.95、0.92、0.89、1.04、0.97,P >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腹部冷痛、晨起腹瀉、形寒肢冷、腰膝酸軟、食欲不振等臨床癥狀評分均顯著降低(t=7.89、9.35;9.76、11.06;9.58、13.57;7.33、9.36;7.21、9.34,P <0.05),觀察組患者的腹部冷痛、晨起腹瀉、形寒肢冷、腰膝酸軟、食欲不振等臨床癥狀評分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1。
2.2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2。
附子理中湯是臨床常用的慢性腹瀉治療湯劑,其中含有的黨參、白術均具有顯著的健脾化濕,脾之運化功效。附子補火助陽、散寒止痛。荊芥助脾胃,與防風合用,可加強其祛風解表之效。桂枝補元陽。干姜溫中散寒,回陽通脈。再加之甘草增強機體免疫力和調和諸藥的作用。附子理中湯全方共奏溫陽散寒、益氣健脾之功效,對慢性腹瀉有顯著的治療效果。艾灸是中醫常用的輔助治療方法,其治療原理是將艾條點燃后的熱力通過穴位透入肌膚,起到溫通經脈、溫中散寒、調理臟腑等作用效果。在實驗中,研究選取了神闕、天樞、中脘、雙側足三里穴、雙側脾俞、胃俞、腎俞。其中神闕穴有升陽固脫、止瀉之功,可調節全身氣血和改善機體臟腑功能。天樞穴主足陽明胃經,艾灸可激發和調整臟腑功能,具有健脾補虛祛濕之效。中脘疏通氣血、調理胃腸氣機。足三里能提高機體免疫力,調理腸胃、理氣除濕。4穴組合,可針對慢性腹瀉的致病機理進行健脾益氣、固腸止瀉,扶正治本。與中藥附子理中湯結合,實驗結果顯示,其治療后的腹部冷痛、晨起腹瀉、形寒肢冷、腰膝酸軟、食欲不振等臨床癥狀評分小于對照組(P <0.05),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P <0.05)。提示聯合治療對慢性腹瀉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效果和治療效果更佳。
綜上所述,相對于單純使用附子理中湯,聯合使用艾灸對慢性腹瀉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效果更佳,治療效果更好。但考慮到本次試驗研究時間較短,研究指標較單一,故后續仍需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