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潢川縣人民醫院(465150)阮成鋒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類的發病率逐年升高,服用的藥物也多種多樣,其中中藥的歷史較為悠久,雖然藥效沒有西藥顯效快,但效果溫和,基本沒有毒副作用,因此,中藥的應用范圍較廣[1]。中藥在服用的過程中需要將藥物粉碎,從而使藥物成分可以很好地被人體吸收發揮至最大的作用,所以粉碎技術對于藥物療效的影響較為重要。傳統的粉碎技術將藥物粉碎粒度較小,有效成分被人體吸收較少,臨床效果不能完全被發揮,近些年來,細胞級粉碎技術逐漸被應用于臨床,其效果尚無相關的臨床報道,我院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探討兩種粉碎方法的效果,選取常見中藥材,采用不同方法粉碎,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的實驗藥材為三七、云芝、天麻、川貝母和西洋參等中藥藥材各1000g,分別將各種材料均勻分為兩份,其中采用常規粉碎技術的列為對照組,采用細胞級粉碎技術的列為觀察組。將兩組藥材采用兩種粉碎方法粉碎后,觀察對比兩組藥材的粉碎程度。對兩組藥材的一般資料進行比較均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將所有藥材在粉碎之前均在顯微鏡下進行中藥顆粒粒度的檢查,并準確記錄。對照組藥材采用常規的粉碎方法為:將三七、云芝、天麻、川貝母和西洋參各500g使用萬能打粉機進行粉碎;觀察組的細胞級粉碎方法為:將三七、云芝、天麻、川貝母和西洋參各500g使用靜音研磨粉碎機進行粉碎。將所有藥物粉碎后再次進行顆粒粒度檢測,檢測方法為:取適量的藥材樣品分散在無水乙醇中,并運用激光粒度分布儀對顆粒的直徑進行準確的測量,并分別記錄兩組藥材粉碎后的粒度,對粉碎前后的結果進行分析對比[2][3]。
1.3 觀察指標 粉碎前檢測記錄兩組藥材的粒度,采用兩種不同技術粉碎后,再次記錄兩組的粒度,分析對比粉碎前后兩組藥材的顆粒粒度變化程度。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5.0軟件處理,(n,%)表示計數資料結果,χ2檢驗;(±s)表示計量資料結果,t 檢驗;P <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藥材的顆粒粒度變化情況 觀察組藥物粉碎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藥物粉碎程度,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見附表。
附表 兩組藥材的顆粒粒度變化情況[±s]

附表 兩組藥材的顆粒粒度變化情況[±s]
組別 例數 觀察組 對照組粉碎前 粉碎后 粉碎前 粉碎后三七 500g 66.23±12.12 36.34±12.23 66.66±12.91 56.68±12.13云芝 500g 145.29±22.01 6.41±0.60 146.89±23.94 78.55±19.02天麻 500g 66.34±12.33 1.36±0.12 66.39±1.33 24.42±7.23川貝母 500g 146.79±24.01 37.74±11.23 146.74±22.66 56.71±12.37西洋參 500g 146.54±14.54 15.42±1.28 146.94±21.33 92.49±10.88
通過對中藥藥材采用細胞級粉碎技術處理后,明顯降低藥材顆粒的粒度,使其藥材的有效成分可以充分被人體吸收,發揮臨床作用。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藥物粉碎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藥物粉碎程度,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對于其原因進行分析:細胞級粉碎技術的工作原理為采用機械或者流體動力的原理對中藥藥材進行粉碎處理,其粉碎的程度為將藥材顆粒處理為微米級別甚至是納米的顆粒直徑級別,此種粒度的中藥藥材具有較大的破壁能力,在進入機體體內時將不會受到細胞壁的阻礙,可以順利通過細胞壁,進入胃部的藥物材料則可迅速被胃液溶解,有效成分被迅速釋放,從而大量被人體吸收,從根本上增加了藥物的吸收量,提高藥物對機體的藥物作用。
綜上所述,近些年來采用的細胞級粉碎技術,將中藥藥材的顆粒粒徑粉碎至微米或者納米的直徑后,可迅速被人體吸收利用,較大的發揮藥理作用,有效改善疾病的繼續發展,安全可以在臨床上進行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