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程度來說,設計永無終點。你要在創作中,不斷學習改正錯誤,這是過程的一部分。犯錯不是錯。我想正是這種一而再,再而三的嘗試,我們才能走到這里。”
——康士坦丁葛切奇(KONSTANTINGRCIC),德國工業設計師
“現在,已經不是一招鮮吃遍天的年代,所以,要做一個好的產品是一個多維度的競爭,不僅僅是要能找準用戶需求,還要能夠滿足用戶的心理需求,在市場上能夠準確的找到你的受眾,并且在渠道上能夠想辦法把產品交付到用戶手上,這些其實都是產品要考慮的事情。”
——劉亞平,映客產品副總裁
“微創新應該是考慮當下的使用需求,中國的國情,在原產品上加入新元素,使得產品更適應中國人目前的社會需求和使用需求,是可以被接受的,而抄襲,則是應該完全抵制的。”
一一周林,北京上品設計機構創始人兼CEO
“設計的價值有商業價值,當然也有它本身的藝術價值,對于設計師,你得很清楚你需要的是什么。對于企業,他們要求只要產品賣得好,但對于設計師,要求更高,不能停留在能賣的層面,要把握細節,盡力做到極致。一個新事物在推廣讓大眾看到后,才會開始產生價值,這時候,你要名氣是沒有的,但它能體現價值,設計師本身就是幕后的工作。”
——楊文慶,龍域設計(LOEDESIGN)總經理,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副教授
“很多時候,設計師和穿著者實際上是把衣服作為一個表達自己愿望的載體。既然把衣服作為一個載體來使用的話,其實我們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設計師和穿著者到底用服裝來干什么?想說什么?
其實每個穿著者都是用自己的穿著行為,有意識或者完全無意識地來回答這個問題;設計師在很大程度上是有意識地回答這個問題。當然每個人的答案都是不一樣的,我們在這兒就不去說這些了,不過每個人可以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張達,女裝品牌“沒邊”創始人
“字體地圖幫助設計師發現他們喜歡的字體并將字體應用到他們的項目中。很多最受歡迎的字體已經十分著名,應用頻率很高,因此我希望這個界面能夠讓更多的設計群體發現一些知名度不高的優秀字體。除此之外,我也希望設計師能夠被這一技術的效果深深打動,從而也將人工智能應用在他們自己的項目中去。”
——KEVINHo,IDEO公司軟件設計負責人,“字體地圖”主要開發者
“我們一直在思考,我們到底希望設計師如來看待它。而它在被命名之前,已經擁有了幾個維度:空間、形式、動作。而采用MATERlAL DESIGN這個名字的隱喻是:就像建筑設計師或工業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需要用到木材、鋼材、鋁等材料那樣,空間、形式、動作等其實也可以被認為是軟件的材料,其在設計原理層面是相同的。”
——MATIAs DURTE,GOOGLE設計副總裁
“可持續景觀在中國的發展是我的夢想,我—直嘗試著用我的知識來實現它。海綿城市的概念就是我提出的一個解決問題的方式。它是用一個國土尺度下的生態網絡來創建一個美麗中國。我嘗試著在一個后工業化和后城市化的時代中恢復那些天堂般美麗的生產性景觀。對中國的景觀行業來說,我們需要應用這些西方國家在過去的五十年中就已經發展起來的理論,但由于面臨著新的挑戰,我們也需要創造新的學說,新的工具。”
——俞孔堅,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教授,哈佛大學設計學院訪問教授,土人設計首席設計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