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近慧
摘要:西方極簡主義設計在設計理念和審美觀念上追求極致簡化,主張以高度提煉、素樸的設計表達豐富的內涵。東方禪宗思想強調在恒久的自然和無常的生命中體悟,禪宗美學經過長期的發展形成了完整的思想體系,崇尚由自然靜篤的狀態達至生命的超越、精神的自由。雖然極簡主義設計與禪宗美學分屬完全不同的文化類型和體系,但站在人類文明的層面來分析,兩者又存在著潛在的共性,在本質上有著內在的聯系。兩者都強調自然、簡潔、質樸、節儉,通過減少外在的欲望、裝飾來追求更加本質的狀態,一個通過宗教、一個通過造型來實現形而上的某種共同需求,在精神意義上殊途同歸。文章對極簡主義設計和禪宗美學的關系和精神性進行探討分析,從文化學的角度結合實例研究其異同,通過對禪宗美學和極簡主義設計的研究必然會對現代設計產生積極意義。
關鍵詞:極簡主義 設計 禪宗 精神性
引言
極簡主義設計和禪宗美學思想,作為西方現代設計文化流派和東方古代哲學思想遺產,兩者之間內在的精神性聯系是近年來東西方學者探討的一個問題。文化間的相互影響是極其復雜的課題,在本質上兩者都強調自然、簡潔、質樸通過減少外在的欲望或需要來追求更加純粹的狀態。對極簡主義設計的研究會使我們聯想到禪宗的精神理念,追溯古代中國的哲學思想。雖然兩者分屬不同的形態和領域,但在形而上方面的一致追求和潛在精神性的契合從文化學意義上殊途同歸。
一、極簡主義設計的特征
極簡主義設計出現于二十世紀中葉,影響波及設計的各個領域。極簡主義設計的產生有其特殊的社會背景,此時西方國家在經歷了快速的工業化進程之后,社會政治經濟制度方面建立了相對系統的體系,人們的審美和意識形態隨著社會的發展都在產生改變,為適應新的功能需要和生活方式,現代設計發展出不同的理念和風格。極簡主義在設計理念和審美觀念上追求極致簡化,以簡單到無以復加的方式進行設計,對設計元素進行最大限度的減少。主張以簡化的形式表達豐富的感受,以高度提煉、素樸的設計表達豐富的內涵。極簡主義設計以減至終極為目標,去除一切繁雜的外在因素,由此產生一系列的強烈感受,從而獲得本質的力量。
極簡主義的產生有其內在的淵源,二十世紀初期的包豪斯是極簡主義設計的源頭。包豪斯提出功能是一切設計的基礎,包豪斯在建筑、產品設計中的理念為極簡主義設計提供了精神支撐。包豪斯是設計理論和實踐的先驅,從包豪斯開始與工業文明相適應的設計語言向著純粹的方向發展,包豪斯的創始者格羅庇烏斯等為推動設計語言的形成、清除不純粹的要素做出了積極探索,這一階段是設計語言走向精簡的時期,設計語言的鍛造令表達更為準確,形式和內容更加完美地合為一體。從包豪斯設計理念的興起直至密斯-凡德羅建立起“less is more少就是多”的設計原則,極簡主義設計發展為系統的理念和風格。
密斯密斯·凡德羅是極簡主義設計的精神領袖,他一系列的設計作品體現了極簡主義的精神。密斯將設計理念和美學概念用于建筑設計試驗,二十世紀初期密斯設計了兩棟實驗建筑,盡管當時并未建造,但為密斯的風格奠定了基礎。在兩棟建筑方案里,他設計了當時從未出現過的全玻璃結構的外觀,由玻璃幕墻組成的整個建筑立面,完全通透,結構一覽無余,具有簡單至極的形式特色,玻璃、鋼結構混凝土的外觀之內根據功能設計空間、電梯、水電等其他設施,沒有絲毫多余的裝飾。密斯方案的創造性超過了當時所有的摩天大樓設計或任何其他紀念性建筑設計,四十年之后,這樣的建筑才開始建造,隨之這種建筑設計風格風靡世界。美國作家湯姆·沃爾夫評論密斯改變了世界三分之二的城市天際線。巴塞羅納展覽館是密斯設計生涯中的經典杰作,也是極簡主義設計的典范。這件建筑設計作品展現了簡練、精確、邏輯和比例,賦予其獨特的氣質。巴塞羅納展覽館建筑中,密斯以纖細的線性立柱,襯托光滑大理石墻板的富麗,線、面結構和光影使巴塞羅納展覽館簡潔而豐富。大理石和玻璃墻面自由布局,功能用于各個空間的限定,內部庭院和自由流動的空間界定在一個完整的矩形之中,這種設計思路成為密斯設計生涯中一個標志性的方式。密斯設計了巴塞羅納展覽館內所有的物品,包括椅子、凳子和玻璃臺面等,這些工業設計產品如“密斯椅子”成為經典之作。密斯巴塞羅納展覽館設計標志了極簡主義時代的到來,極簡主義設計臻于成熟,成為影響世界的設計風格和體系。
減少、減少、再減少,是極簡主義者奉行的創作原則,密斯.凡德羅的創造軌跡顯示了極簡主義設計形成的脈絡,密斯·凡德羅被譽為極簡主義設計的靈魂人物,他強調“設計精簡但絕不是像白紙那般單調,究其根本就像未曾設計。”這種富于辯證哲學意味的設計思想為極簡主義設計的形成和發展帶來了直接且深遠的影響。極簡主義設計運動的重要意義在于去除了設計領域繁瑣裝飾的設計手段,用形式的減法帶來了簡約、質樸、清透的潮流,同時極簡主義設計提倡合理地使用新技術,縮減投資,減少浪費,用簡潔有效的方法進行設計。
二、禪宗美學
宗教在人類的生活中具有重要意義,佛教傳入中國后發展出了禪宗,禪宗對人們的世界觀、意識形態和審美產生了重要影響,這種影響波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在禪宗思想影響下發展出了禪宗美學。禪宗思想的核心是“頓悟”和“審美境界”。“頓悟”是在感性之中的超脫,是領悟了存在和時間的神秘性,也即永恒的霎那、霎那的永恒;“審美境界”指禪宗追求的是超越一切的自由境界、超越一切繁華功利的審美境界,這種超越有無、是非、生滅、得失的境界,與審美中伴隨的對人生自由體驗的直觀性相一致。總體來講,禪宗美學的獨特之處,是強調主體的內省、直覺和體驗,把創造性和悟性放到重要的地位。禪宗美學克服主體與外部世界的矛盾,減少過多的欲望和需求以取得精神的自由。禪宗既體味著人生的艱辛,又仍然執著和肯定人生,而且決不放棄對無限和自由的追求。從增強審美主體對自我內在價值的認識這一點來說,禪宗使審美的境界變得更深邃了。
禪宗美學中的“頓悟”與藝術和設計的“妙悟”都是指一種不能載之于書、難以描述、不可捉摸頗有些神秘色彩的感性方式,不同的是“頓悟”是佛學中的一種修習活動,而“妙悟”則是一種在對形象的靜穆觀照中形成的審美意象。在極簡主義設計中則通過造型減法的運用,單純幾何體與有機形的重復,以最低限度的手法營造出純粹而樸素的造型與空間,從而超越了物性上升到一種靜謐超脫的審美境界。所以,極簡主義設計又是一種形而上的運動,是一種生活方式的普及,是提升我們的日常進入審美階段的一種努力。endprint
三、西方極簡主義設計與東方禪宗美學的關系
極簡主義設計和禪宗倡導的美學有著極為相似的觀點,對空無、自然、樸素的共同需求反映了兩者間的內在聯系,極簡主義設計傳播到亞洲以后與禪宗美學思想相交融,禪宗美學豐富了極簡主義設計風格,并賦予其內在的精神支撐。在亞洲深受禪宗思想的影響日本較早接觸極簡主義設計,出現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并影響促進了極簡主義設計的發展。極簡主義設計與禪宗美學的滲透交融使這種西方的設計形式染上了東方思想的光芒和色彩。
瑞士建筑設計師約翰·帕森是當代極簡主義設計的代表,他早年曾在日本寺院生活,深受日本禪宗思想的影響,并將這種影響帶入了他的作品之中,他的許多代表作品體現了這種文化的交融。約翰·帕森用樸素的材料、精煉的方式把建筑設計上升到審美的高度。帕森認為只有通過減才能更清晰地呈現所追求事物的本質,他將需要表達的內容之外的元素統統刪除,大量使用白色營造出純凈超脫的感覺,在經過縝密的排除過程突破減之又減的臨界點后,方能到達真實、本質的世界。約翰·帕森這樣理解“極簡主義設計”:“當一件作品的內容被減至最低限度時所散發的完美感覺,當物體的所有組成部分、所有細節以及所有的連接都被減少提煉至精華時,它就會擁有這種特性,這就是去掉非本質元素的結果。”西方的思想和價值觀與禪宗思想的相遇無形中延展了極簡主義設計的思想內涵。
禪宗美學思想對日本庭院景觀設計的影響已為人們熟知,設計尊崇自然強調寧靜和諧而不是變化和裝飾,這中觀念和極簡主義設計原則不謀而合,也影響了現代極簡主義景觀設計。與西方的極簡主義設計相比,傳統日本景觀設計更為柔和,強調空間和諧自然摒棄對稱和幾何形狀。日本景觀對建造方式和建筑材料非常節儉,只用最基本的自然材料如石、沙、水、樹、灌木、蕨類、青苔,這些元素被用來表達山峰、河流、海洋和瀑布,創造出冥想的精神景觀。日本二十世紀在建筑設計、工業設計、平面設計等領域普遍接受并發展了極簡主義設計,出現了許多杰出的設計作品。設計師依據極簡主義的設計體系結合從樸素內斂的日常生活中總結的禪宗美學,在設計中追求簡潔、靜寂、幽玄、自然的設計理念和美學思想。
將極簡主義和禪宗美學的關系進行比較研究,對兩者的異同進行分析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深入地理解二者的內涵。我們首先對兩者的差異進行比較,從思想體系方面考察,禪宗美學和極簡主義設計是非常不同的,禪宗經過長期的發展其美學思想形成了完整的體系,這一體系影響了包括藝術、設計、文學、音樂、舞蹈、戲劇等諸多文化潮流和生活方式。禪宗美學在某種層面上是意識形態的、感性的、直覺的而極簡主義設計是功能的、理性的,邏輯的,極簡主義設計作為西方設計文化的一種流派,至今不過幾十年的時間,雖然極簡主義設計者渴望發展出普世法則,但隨著全球多元化的影響,各種新的思潮不斷涌現,極簡主義設計逐漸式微。而禪宗美學卻有著異常穩固的基礎,存在于人們的精神之中;從兩者的潛在共性方面分析,雖然西方極簡主義設計和東方禪宗美學為完全不同的文化類型和體系,但在本質上卻有著內在的聯系。兩者都強調自然、簡潔、質樸、節儉,通過減少外在的需要、欲望、裝飾來追求更加本質的狀態,可謂在精神意義上殊途同歸。極簡主義設計在發展過程中,一些設計師受到的禪宗美學的影響,將極簡主義設計發展至更加超然、自由的境地。
在當代社會多元文化的環境背景中,極簡主義設計理想顯得烏托邦和單一化而遭到新興設計思潮的反對。極簡主義設計過分強調的功能性,使其美學主張缺失人的主觀性,忽略了人對事物的感受。相似的外觀、相似的玻璃建筑、相似的家具和產品,令人質疑極簡主義設計走向了形式主義。然而,極簡主義設計所倡導的設計理念,從另外的層面上折射出一種新的價值,即通過對人類物質生活的統一規劃,使我們不再迷戀外在的物質生活而轉向內在的精神世界,通過減少與精神無關的元素,使我們遠離設計和生活的造作與虛偽而向著更高的智慧邁進。隨著西方極簡主義設計和東方禪宗美學兩種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作為意識形態和哲學思想的禪宗美學,必然對極簡主義設計產生文化學意義的影響和促進,這種交合將促進設計方式的發展并在此基礎上衍生新的形式并煥發旺盛的生命力。
結語
禪宗強調在恒久的自然和無常的生命中體悟,使靈魂處于自然靜篤的狀態,從而實現生命的超越、精神的自由。極簡主義設計在設計理念和審美觀念上追求極致簡化,主張以簡化的形式表達豐富的感受,以高度提煉、素樸的設計表達豐富的內涵。雖然極簡主義設計與禪宗美學分屬完全不同的文化類型和體系,但如果我們站在人類文明的層面來看時,它們兩者又存在著某種隱匿的聯系,存在著人類精神本質上對形而上的某種共同需求。它們都是理想主義者,一個通過宗教、一個通過造型來實現。極簡主義設計通過減法到達精神彼岸,通過減少來建立普遍的、通用的永恒法則,其美學綱領可以被稱為減少的美。極簡主義設計希望創造出超越物質性的設計原則,希望通過對造型的凈化與提純來達到目標,這種減少和禪宗有相似的地方,禪宗是從減少繁縟復雜的佛教儀式中演變出來的,用不立文字強調頓悟,通過自然、簡樸的日常修行達到至高目標。在去物質性、追求質樸、自然和精神世界的和諧與寧靜方面兩者是一致的。對東方禪宗美學和西方極簡主義設計的文化學研究必然會對現代設計產生積極意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