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認真
摘 要:《老人與海》是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關于自然的重要作品,以寫實手法向我們講述了古巴老漁夫的捕魚過程。海明威在塑造古巴老漁夫頑強不息的精神的同時,也突出體現了人與自然的矛盾及人與自然的和諧。本文從《老人與海》生態意識的具體體現入手,從生態批評視域,探索了《老人與海》中生態矛盾的根源。
關鍵詞:生態批評 視域 《老人與海》 海明威
生態批評是美國批評家徹麗爾·格羅特費爾蒂在20世紀中期提出的文學批評理論,生態批評是在生態思想的基礎上,遵循整體性、和諧性、多樣性和相互依存的原則來對文學作品進行評價,判斷文學作品在生態系統和諧發展中的積極或消極作用,進而判斷文學作品是否有助于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很多文學評論家從生態角度入手對《老人與海》進行評價,探索《老人與海》中人與自然的關系。研究生態批評視域下的《老人與海》不僅能夠加強我們對生態批評理念的認識,而且對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
一、《老人與海》生態意識的具體體現
(一)人類對自然的征服 《老人與海》的主人公在捕魚的過程中受到各種挫折而發出“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的宣言,體現了主人公圣地亞哥征服自然的思想。圣地亞哥的這一宣言受到無數評論家的稱贊,成為與自然斗爭的真實寫照。而《老人與海》主要向我們展示了人類在征服自然的過程中實現了自我價值,突出人類中心。例如,穩重的老人圣地亞哥在出海之前準備了船只、魚叉、魚鉤等漁具,并準備了船帆,構成了人類征服自然的畫面,充滿了氣勢。而小說中圣地亞哥老人的捕魚過程體現了人類與自然決斗的真實畫面,圣地亞哥老人生活艱苦,但他仍然自信地向大海走去,毫不懼怕大海的險惡,主動迎擊自然的挑戰,向大自然索取食物。老人遇到了一條大魚,與狂風巨浪進行搏斗,最終獲得了大魚。但是,在獲得大魚之后,災難降臨了,老人的大魚引來了成群的鯊魚,大魚被鯊魚吃掉。但是,老人并沒有被鯊魚嚇倒,而是積極與鯊魚斗爭,維護自己的勞動成果。在與鯊魚斗爭的過程中,老人表現出征服自然的決心和信心,體現了人類希望在戰勝自然的過程中獲得自我價值。老人將自己與自然的戰斗視為對人類尊嚴的維護,展示了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決心。但是,正是人類盲目的樂觀和自我中心主義的膨脹將人類推至危險的境地,老人盲目樂觀捕獲馬林魚而招來成群鯊魚。在現實生活中,人類肆意掠奪自然資源,破壞自然環境,導致全球變暖、水土流失、生態污染,生活環境急劇惡化,但是,很多人仍然沉浸在征服自然的喜悅當中,忽視了自然環境的變化。這種行為不僅十分幼稚,而且充滿了危險,人類應積極反省自我中心主義以及征服自然的行為。
(二)人類對自然的毀滅
海明威的生態意識與其人類中心主義思想的矛盾無法協調。首先,海明威將圣地亞哥老人的出海捕魚活動放在廣闊的大海上,襯托出人的渺小,同時,也反襯出老人征服自然的決心。但是,小說更多地表現了老人面對大自然的無助。另外,文章在宣揚人類征服自然的同時,并沒有將勝利留給老人,而是在老人與鯊魚魚死網破的戰斗中說明人類無法戰勝自然。而老人并不知道自己是否取得了勝利,雖然自己戰勝了大馬林魚,但是,馬林魚最終被鯊魚吃掉;老人雖然不肯承認自己的失敗,但是,他也清醒地知道自己終于被自然打垮了,無法補救。戰勝自然而張揚自我價值與大自然的懲罰之間的矛盾成為老人的心結,也反映了人類與自然的矛盾。海明威在寫人類屠殺動物來獲取成功,張揚自我價值的同時,又不禁贊美自然,描寫圣地亞哥老人對自然的熱愛。在文章中也寫出了圣地亞哥老人對自己征服自然并受到自然懲罰的時候內心的悔恨與痛苦,反映了海明威對人與自然關系的反思,期盼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但是,人類在運用先進科學技術征服自然的過程中,越走越遠,肆意掠奪自然,毀滅自然。只有受到大自然懲罰的時候,人類才會在惡果中反思自己對自然的毀滅。
(三)人類與自然的和諧 海明威通過描寫圣地亞哥老人出海捕魚向我們闡釋了人類征服自然與服從自然的矛盾,揭示了盲目超越自然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人類對自然的超越是有限的,只有敬畏并服從自然才能夠實現與自然和諧相處。而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是人類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唯一選擇,只有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才能夠在不毀滅自然的基礎上獲得相應的生存資源,實現人類的發展。生態批評家提倡人們充分認識人與自然對立統一的關系,強調生態型的價值觀念。縱觀人類發展歷史,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都離不開自然資源,人類應感恩自然界的饋贈,并合理利用自然,積極保護自然,改變肆無忌憚向自然掠奪的方式,在生產發展的過程中強調與自然和諧相處。
二、生態批評視域下的《老人與海》
(一)對人類征服自然的批判 人類無法征服擁有無窮威力的大自然,即使有一定的成果也只是暫時的,最終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生態批評家對人類無情征服大自然的行為予以批判,指出人類要想實現長期的生存與發展必須融入自然界,與自然和諧相處。為此,人類應樹立正確的審美價值觀念,正確認識人類在自然界中的角色扮演,明確人類只是自然界的組成部分,不能夠脫離自然界而生存,人與自然之間是相互依存、互相影響的。《老人與海》中的圣地亞哥老人在征服大海的過程中仍然對大海進行贊嘆,說明了圣地亞哥老人對大自然有自己的認識,能夠認同自然規律,眷戀自然,熱愛自然。例如,圣地亞哥老人做夢夢到在海灘上嬉戲的獅子并十分喜愛它們。即使老人在征服馬林魚之后,也充滿著后悔,對自己的征服行為十分痛心。但是,受生活所迫,老人不得不與自然進行對抗,努力征服自然。老人征服自然與熱愛自然的矛盾反映了海明威對人類征服自然行為的批判。
(二)對人類中心價值觀的批判 科學技術為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提供了更多的技術手段和武器支持,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越來越強,形成了人類中心價值觀念,忽視了大自然的威力。在人類中心的價值觀念下,人類為了自身的利益而忽視了自然規律,對大自然肆意掠奪。而海明威在《老人與海》中指出人類征服自然的最終結果只能是招致大自然的懲罰與人類文明的毀滅。因此,人類在征服自然獲得自身價值的同時,更要重視自然規律。生態批評家對人類中心價值論予以批評,指出人類要將自我價值的實現與自然界的和諧發展相整合,在保護自然的基礎上,實現自身價值。在《老人與海》中,圣地亞哥老人在征服自然的過程中雖然為自己的屠殺行為感到愧疚,但是又用自我催眠的方式來安慰自己,通過征服大自然來獲得自身價值,并將自己與鯊魚的斗爭視為對尊嚴的維護。這種以人類為中心的價值觀念很容易導致人類在毀滅自然的過程中毀滅人類文明。在現實生活中,人類在工業化發展中肆意奪取自然資源,雖然獲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溫室效應、資源枯竭、環境污染等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對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構成了威脅。因此,生態批評家批判人類中心價值觀,強調尊重自然、順應自然。
(三)提倡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生態批評家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將人類視為大自然的組成部分,要求人類在生產和發展的過程中合理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積極保護自然環境。《老人與海》中老人出海征服自然的行為與老人熱愛自然的思想體現了人與自然對立統一的關系,只有人類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保證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才能夠重返大自然的懷抱,得到大自然的饋贈。尤其在當前生態破壞嚴重的情況下,人類應融入自然,積極保護自然,擺脫人類中心的價值觀念,實現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三、《老人與海》生態矛盾的根源
首先,人類為了生存和發展必須具備一定的物質資源,只要人類從事經濟活動,就必然會向自然界進行索取。如果人類經濟活動的自然索取速度低于自然資源的再生速度,人類廢棄物排放的數量能夠適應自然界的自凈能力就不容易產生生態問題。反之,如果人類肆意掠奪自然,大量排放廢棄物,將導致自然界無法承受人類的破壞而產生生態危機。在現實生活中,人類為了自身短期發展,肆意掠奪自然、破壞自然,經濟根源成為生態矛盾的主要根源。其次,文化根源。受人類中心價值觀念的影響,人類一味追求自身價值的實現,而忽視了對自然界的保護。在《老人與海》中,圣地亞哥老人認為自己天生就是捕魚的,戰勝鯊魚和馬林魚是對自己尊嚴的維護,在面對馬林魚和鯊魚的時候,即使受傷也堅持與其斗爭來維護自己的尊嚴。這反映出在人類中心主義觀念的影響下,人類認為征服自然是自身的天性,只有征服自然,才能夠獲得生存發展所需要的物質資料。最后,精神根源。人類在自我發展的過程中具有自我實現的精神需求,人類希望有能力生存和發展,并渴望成功和名譽。《老人與海》中圣地亞哥老人出海捕魚雖然是為獲得物質資源,但也是內心對成功的渴望。老人在生活中經常受到年輕漁夫的嘲笑,他要用自己的成功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因此,老人勇敢地出海捕魚,并頑強對抗鯊魚,以獲得精神滿足。
參考文獻:
[1] 王諾.生態批評的美學原則[J].南京師范大學學報,2010(2).
[2] 黃愛寶.生態倫理學的理性思維與非理性思維[J].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4).
[3] 李素杰.生態文學批評——美國文學批評理論中的一支新生力量[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2).
[4] 邰曉.解讀《老人與海》的生態思想[J].山西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