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笑凡
趣店:誕生1278天后赴美上市
文/彭笑凡
9月19日,成立僅三年的趣店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IPO上市申請招股書,計劃在紐交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QD”擬議最高籌資額為7.5億美元。從巨額虧損到半年凈利潤達10億,從校園貸轉向消費金融,從一杯茶辦公一下午到全球融資計劃,歷時1278天,這家金融科技公司都經歷了什么,又是為何選在這個時間上市呢?

2013年,憑借成本低、效率高、覆蓋廣、發展快的特點,眾籌、P2P網貸、第三方支付、數字貨幣、大數據金融......中國的互聯網金融業正在悄然崛起。當年8月,曾任騰訊財付通產品總監的肖文杰在深圳創立了中國第一家校園貸公司分期樂,立志于讓人人都能輕松享受超高頻直的消費服務,讓夢想觸手可及。2014年3月,曾受肖文杰邀共同創業的羅敏出走分期樂并創辦了與分期樂模式幾乎一模一樣的趣分期,也就是趣店的前身,這一行為也被業內指責為抄襲者和背叛者。
早期的公司只有4個人和60平米的兩室一廳,這是羅敏的家,也是趣分期最初的辦公室,宛如一個人丁稀少的草臺班子。無論是北京化工大學還是羅敏的母校江西師范大學,公開校招、上臺演講、發放傳單……羅敏的行事作風也同樣充滿了草莽氣息。他從不在乎硬件精良與否,只求一個字——快。據趣分期員工回憶:“修改一次方案,他(羅敏)每隔五分鐘就來問一次,有時他就站在旁邊,一動不動地盯著屏幕,太有壓力了。”這樣雷厲風行的作風使得團隊在高壓激勵下迅速發展。兩個月后,趣分期的辦公室就從羅敏60平米的民宅,搬到了中關村SOHO。
投資者說羅敏身上有一股狠勁。2014年中旬,數碼資本創始合伙人曹毅在趣分期最艱難的B輪融資中伸出援手,“每個跑道都是贏家通吃,創業公司最重要的就是聚焦,必須把所有資源投入到最重要的業務上。”2014年8月,趣分期獲千萬美金B輪融資,羅敏開始了更加風風火火的猛攻。“我覺得我的團隊不是一只狼,而是一群狼。看到一群狼的時候,別人都會害怕”,羅敏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說。趣分期高層陳俊毅說“我的三觀是被羅敏捏出來的”。羅敏為趣分期創造了一整套價值體系,喊出“快、團結、創造、擁抱變化”的口號,趣分期的地推領導層也深諳其道,極具感染力。
事實證明,最土的方法往往也最有效,2014年9月趣分期的百度指數第一次超過了分期樂,達成了“首先追平分期樂”的目標。截止2014年底,趣分期已經完成3輪融資,累計金額近1億美元,估值5億美元,而這距離趣分期成立僅僅過去不到一年時間。
2015年3月,趣分期滿一歲,也是羅敏創業的第十個年頭。
2005年Facebook剛剛興起,還在校園的羅敏開始嘗試第一次創業,而他做的恰恰就是校園SNS,不過很快便以失敗告終;2008年,羅敏開始第二次創業,做一個類似社交電商的項目,天使投資人鮑岳橋投了200萬,最后血本無歸。2010年,羅敏加盟好樂買,擔任副總裁并參與創業,負責校園相關的業務。從好樂買離職后,羅敏在2013-2014年開始嘗試不同的創業方向:2013年,死掉五六個項目,從產品研發到投入市場到cancel掉(甚至還沒上線便cancel),平均每兩個月嘗試一個,期間做過互聯網教育、校園匿名社交等方向的產品。

一次次的失敗提醒著羅敏,也提醒著千千萬萬的創業者們:如果不具備成熟的團隊、擁有合適的做事基因、在恰好的時間點切入等條件,即便站在風口,這個機會也并不屬于你。同樣,了解自己擅長什么,尋找到合適的時間點切入市場在羅敏看來才是站在了屬于自己的風口,而這也是趣分期能活下來的主要原因。
BD的出身使得羅敏對于線下市場的推廣信手拈來,他堅持使用全職團隊打通大學分期付款的市場,在執行力方面形成可控的閉環,在銷售的同時穩定的團隊也缺確保了風控的手段。并且2014年初,分期市場尚未充分競爭,“不早不晚,剛剛好。”這對羅敏來說是機會也是運氣。
趣分期的模式是給大學生信用額度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購買電子產品,目前已經覆蓋全國2000多所高校——完全是以地推方式一所一所打通的。在投資者與羅敏看來,與從前銀行發放的學生信用卡對比分析,由于此前銀行很少對學生信用卡業務精耕細作,所以風控手段非常粗糙,以至出現甚至高達4%的壞賬率。所以趣分期從一開始便想盡眾多有效方式做風控,比如加借貸學生的微信、留其父母電話等——盡可能在移動支付場景下創造不同于傳統的新風控手段(把卡甚至貨幣的步驟省略)。羅敏稱趣分期目前的壞賬率僅為萬分之幾。
在借貸對象上,趣分期主要以大一大二學生群體為主,由于其生活場景在相當一段時間內較固定可控,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風控的難度。在還款能力方面,趣分期會同時測算學生所每月借貸額度占生活費多少,如果以打工等形式籌款是否有可能滿足。



2015年初,信貸行業突然變得熱鬧起來,十幾家校園貸公司如雨后春筍,所有人都試圖從兩個行業巨頭的手中分一杯羹。各家分期平臺忙著攻城略地,繁榮的表面下暗藏危機。此時,趣分期制定的獎金激勵政策帶來的負面效應開始逐漸放大。多家媒體曾報道稱,浙江、山東、四川等地高校發生了多起集體性“被注冊”事件。沒有使用,甚至沒有聽說過趣分期的同學,都曾收到趣分期的催款短信。媒體開始質疑,學生在為趣分期的風控買單。
“優化”是羅敏為其員工發明的詞,實際意義則是“開除”。面對急速發展的行業,羅敏曾經的高壓激勵讓企業迅速發展,如今卻成為公司員工的負擔。“當時大家為了不被優化,不計后果,不計手段,其中一部分是趣分期BD人員自己干的,他們獲取到一些學生信息,直接注冊。”一些校園代理,為了發展下線,拿到返傭,會攛掇身邊的同學提供信息來注冊,有的BD人員自己不干活,只需要發展更多的“下線”,很多員工甚至聯合學生共同造假。先執行,快速擴張,再快速糾錯。關鍵時刻,羅敏的雷厲風行再次取得良好的效果。“得知武漢團隊腐敗消息后,羅敏馬上下令將武漢線下團隊整個斃掉,毫不留情”,此時的羅敏已意識到,高速發展之下,步步驚心。
然而,隨著校園貸平臺數量的激增,使得沒有還款能力的學生群體出現了嚴重的共債現象,即一個人同時在多個平臺上貸款,負面新聞頻出。學生跳樓、暴力催收的事件層出不窮,“裸條借貸”更是將校園貸款行業推向風口浪尖。羅敏在演講中曾說,自己大概有兩次,想把公司出售掉,一次是15年三四月份,另外一次是16年初。第一次,是轉型的陣痛;第二次,就是校園貸的崩塌。2016年4月,銀監會聯合教育部發布了《關于加強校園不良網絡貸款風險防范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從一政策層面促進了趣分期的轉型發展。
2016年7月趣分期品牌正式戰略升級為趣店集團。產品板塊、服務對象、戰略方向全面擴容升級,升級之后趣店集團產品板塊也將從初創時的校園消費金融行業增加到七個,形成完整的產品矩陣,力爭打造中國最大的分期購物平臺。 9月5日,趣店宣布退出校園分期購物業務。
從目前市場表現出的問題以及曝光的項目招股書來看,趣店當前以及上市以后所面臨的難題,大概包括:強制監管導致的利率下降,轉型上的不順利,高度依賴螞蟻金融的模式,以及可能存在股東的“逼宮”。對于趣店而言,以后能否持續盈利直接關聯著股市表現,而股東的急于套現退出也會對趣店以后的發展造成相應的沖擊
依靠螞蟻金服能走多久?
目前,趣店的主要收入來自于支付寶給予的流量,使得趣店無論是獲客成本還是風控成本都低于同行業。當下,現金貸依然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行業,如此直白的將自己的業績暴露在公眾面前,對公司的影響也未可知。同時,上市之后還要面臨更多需要自己承擔的風險。
除此以外,趣店放到支付寶的業務,實際上與螞蟻金融自身在做的借唄、花唄有業務上的沖突。這就意味著,趣店隨時都有可能在被支付寶所取締,尤其是在其上市以后,阿里會不會套現退出,并放棄趣店,尤未可知。螞蟻金融,反而成了趣店上市后的不穩定因素。隨著借款利率的下降,已經螞蟻金融今后諸多不穩定因素,趣店的高收入勢必無法保持。
打校園貸擦邊球,會面臨怎樣的重罰未可知。
眾所周知,趣店已于16年9月宣布退出校園貸,雖其強調轉型已經完成,但企業仍存在校園貸業務也是事實。媒體已經通過多個案例進行演示,證明學生仍可以在趣店平臺借到現金。甚至,某些地方的趣店代理商,根本都不知道已經取消校園貸業務。此前,監管部門多次發布通知,禁止網貸機構向在校大學生發放貸款,但被查處的可能性低,行政處罰也不高,使得部分平臺抱有僥幸心理頂風作案,趣店便是其中之一。受其中利益驅使,趣店至今仍舊不愿放棄校園貸業務,但是隨著相關部門的執法程度逐步加強,以后校園貸將面臨各種政策監管,這也將成為趣店上市后的不穩定因素之一。
高管離職,團隊不穩,股市或會受挫。
對于趣店創始人羅敏,業界評價褒貶不一。高壓、集中控股、口頭期權承諾并未兌現,使得他備受爭議。“可以說他是一個勝利者,但口碑并不好。”在趣店《招股書》中表明,如果企業的一個或多個高管不能或不愿意繼續擔任現任職務,其業務可能會受到嚴重的干擾。然而,趣店上市伊始邊傳來了高管頻頻離職的傳聞。目前為止CRO粘旻環,分管人力的VP、財務總監陳青青,從Capital One挖來的分管風控曹姓總監都已離職。企業高管的出走必然對某些業務造成影響,并且離職現象為趣店的形象帶來了不利的影響,尤其是在上市之際,這讓資本市場看到了一個不穩定的團隊。
趣店上市鐘聲即將敲響,無論如何,這對羅敏以及他的團隊來說,是一個足夠振奮士氣的好消息。只是,行業險灘密布,成功與傾覆,僅在一線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