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志
就醫之前七件事
文/吳志

現如今,大多數患者就醫最頭疼的莫過于下面幾件事:如何在第一時間選擇一家好醫院?怎樣才能掛對號?如何簡潔、準確地表達身體的不適?怎樣看病才能省錢、省時又省心?
突發嚴重外傷等病因明確的急癥,首選最近的醫院救治,以便對病情做一個快速的考量。普通慢性病如高血壓、腎結石、糖尿病、慢性乙型肝炎等,也建議就近就醫。如果疾病控制得比較理想,又沒有嚴重并發癥,則完全沒有必要到三級甲等醫院排長隊、掛專家號,因為三甲大醫院幾乎每天都是人滿為患。與此相反,疑難雜癥要選三甲醫院,特別是一些較為復雜、難以明確診斷的疾病,比如顱腦手術、心臟搭橋等,需要去有較高醫療水平和護理經驗的三甲醫院。不同的三甲綜合性醫院往往有各自的醫療特色和特色專家,就醫前可在網絡上搜索相應醫院的信息。
80%的人都會趕在上午去醫院。其實,如果病情允許,可以選擇冷門時段看病,比如上午遲點去或者下午再去,等候時間會大大縮短。現在很多醫院都推出了中午聯班、節假日門診、夜間門診、周末門診等服務,選擇這些時段就醫,不僅看病快,取藥也快。
去醫院看病,都想找一位德藝雙馨的好醫生,可怎么才能找到這樣的好醫生呢?
首先,可以到醫院官網上查看醫生的從業經歷,再到一些導醫網站上看看患者對該醫生的評價。如果病情比較復雜或多次治療效果不佳,應當首選副主任醫師以上的專家。這些醫生具備相應的專業水準和長期臨床經驗的積累,對新的治療手段、藥品信息比較了解。如果病情不復雜,或者只是小毛病,選擇具有中級職稱的醫生,或者住院醫師就可以。
其次,初次就診時,可以觀察一下醫生的整體情況,如醫生的辦公桌是否干凈、白大褂是否整潔,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醫生的素養。好的醫生比較注意自己的形象,言語溫和、尊重病人,說話通俗易懂,說明其理論水平不錯,又善于舉例溝通。如果醫生說話太絕對,那么這個大夫可能比較固執,不太容易聽取別人的意見,這樣的醫生最好不選;如果醫生煩躁不安,說話比較“沖”,那么這個大夫可能情緒不太穩定,這樣的醫生也要謹慎選擇。
細心的醫生檢查時動作規范、手法溫柔。看檢查化驗報告,會仔細審視,再結合自己的判斷。看病后,好的醫生會向患者講清楚需要注意什么、需不需要復診、藥品如何服用等。
許多慢性疾病很難徹底治愈,最好選擇一兩位固定的醫生。這樣他們對你的情況比較了解,能制定出最合理的治療方案。
在掛號前,患者首先要甄別病情的緩急,以決定掛門診還是掛急診。門診和急診的處理程序和醫生配備是不一樣的,門診醫生的治療過程比較系統和細致。急診則擅長處理緊急出現的狀況,例如劇烈的疼痛、創傷、高熱、休克、呼吸困難等。
小醫院分科比較簡單,只有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耳鼻喉科等五六個門診科室。在大醫院,僅內科就可能分為近十種不同的內科,例如消化內科、心血管內科、神經內科、變態反應科等。每一個專科又可以按照疾病的名稱分出專病門診,例如冠心病門診、高血壓門診、糖尿病門診、胃病門診等。但無論普通醫生還是專家教授,接待初診患者時的程序是一樣的:簡單的問診、查體,開單做相關檢查、化驗。如果不確定自己的疾病屬于哪一科,可先掛普通門診號,經檢查后再看專病門診或專家門診。
患者情況不是很嚴重的,可以下午來檢查,掛個普通號,先把檢查做了,回家踏踏實實休息好,第二天一早就有精力拿著結果直接掛號,比較省事。看病是需要花時間的,比如腫瘤患者初次就診,所有醫生都需要采用各種檢查進行確診,包括開張CT單、核磁單等,讓患者先做相關檢查。因此,腫瘤患者特別是外地患者,應預備出至少一到兩周的影像診斷、病情分期的分析時間,讓醫生熟悉您的病情。
患者要把以前的病歷本和資料保管好,即使是兩年前的片子、診斷報告,就診時也要帶來,以免做重復的檢查。像血常規、轉氨酶等這些常規的檢查以及一些大型的影像學檢查(CT、核磁等),只要是近期檢查的,三甲醫院都是互認的。因此,去北上廣等大城市的大醫院看病前,可以在當地三甲醫院把相關檢查全部做完。
檢查前一天最好洗個澡,不要喝酒熬夜,不要吃豬血之類的血制品,不做劇烈運動。如果第二天要做腦電圖檢查,還要洗個頭。早晨不要吃早餐,以免一些需要空腹抽血檢查的項目因進食而不能進行。男士做檢查時,宜穿寬松不透明內褲。女士不要抹口紅、搽粉、涂指甲油、貼假睫毛;不要穿高跟鞋,最好穿雙平底防滑鞋。如需做胃鏡、鋇餐等,不要穿高領衣服,以免胃內容物反流,弄臟衣服。需要拍胸片或胸部透視的,不要穿胸部有金屬、大鈕扣或大印花的衣服,以免影響拍片結果,造成醫生誤診。看中醫科前,不要吃容易影響舌苔顏色的食物,如辣椒、牛奶、豆漿、葡萄、楊梅、烏梅、橘子等。
患者就診前,注意記下身體出現的癥狀或不適,信息越具體,對醫生的診斷越有幫助。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把自己的問題說清楚,例如癥狀是什么,何時開始的,發生問題的明確部位在哪里,多久會覺得不舒服,不舒服感持續多久,是持續不斷還是很快就消失了,是否在吃了某種食物、藥物或者參加了某項活動之后出現了這些癥狀,哪些方式使這些癥狀得到減輕,是不是有這方面的家族病史等。如果記不住,完全可以寫下來。
不要怕開口,對自己關心的問題,不懂就問。對病情表達準確的患者,往往能獲得醫生更多的關注。候診時不要喧嘩,等前一個患者離開再進入,不要在旁邊大聲聊天或不斷推門張望,這樣會打斷醫生的思路。初次見到醫生,不要一直強調你認識醫院的好多人,特別是認識醫院領導。這樣做有給醫生施加壓力的嫌疑,也容易令人反感,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會傾聽——聽清楚醫生的問話
對于醫生的問話要聽仔細,認真作答,因為醫生的問題都不是隨便問的,患者的回答會直接影響醫生對疾病的判斷。有的患者喜歡自我表述,滔滔不絕,對醫生的問話卻不認真傾聽,甚至答非所問,這樣既影響醫患的交流效率,又浪費了寶貴的就診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