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紅宇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縣扶貧開發辦公室137200)
鮮食玉米一年多茬高效栽培技術
戴紅宇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縣扶貧開發辦公室137200)
鮮食玉米又稱果蔬玉米,是指那些鮮嫩籽粒或取食乳熟期的新鮮果穗的玉米,也稱為蔬菜玉米或水果玉米。主要有甜玉米、糯玉米及一些亞間雜交型。按粒色分有黃粒型、白粒型、黑粒型和彩色相間型。甜玉米根據不同的遺傳背景又分為加強甜、超甜和普甜三種。不但營養價值高,口味鮮美,風味獨特,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而且有保健功效。鮮食玉米除含有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VE、VC、磷、鐵、鈣等營養物質外,還含有谷固醇、胡蘿卜素以及硒等營養物質,是一種較理想的營養平衡食品,其單獨食用即可獲得較全面的營養。玉米鮮食還有預防癌癥病變、防治便秘、防治肥胖病、健腦提神、降血壓降血脂等多種保健功效。
鮮食玉米是一種低投入,高產出的經濟作物,隨著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它的種植面積逐年倍增,有些地區還形成了公司與種植戶簽訂收購訂單的形式,進行規模化生產。鮮食玉米不僅營養豐富,美味可口,而且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種植效益是普通玉米的3倍以上,是農民致富的好幫手。鮮食玉米享有“高檔蔬菜”、“特種水果”之美稱,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倍受青睞的擺到了千家萬戶的餐桌上。
鮮食玉米和常規栽培的粒用玉米,在栽培上有所不同。這類玉米,籽粒沒有完全生理成熟即行收獲,所以和常規栽培意義的玉米相比生育期要短10~20天。一般自然生產條件下,一年只能收獲一茬粒用玉米。特別是北方地區由于溫度不足,就更加不能夠連續生產。但是鮮食玉米生育期相對短一些,采用育苗移栽、露地栽培、配合地膜覆蓋、小拱棚、冷棚、暖棚等多種設施,配合相應的栽培管理措施,就能夠生產出多茬鮮食玉米,從而滿足市場需要,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配合相應的栽培管理措施,就能夠生產出多茬的鮮食玉米。
在滿足玉米生長的溫度條件和田間肥水條件以及其它栽培管理措施的前提下,可以達到鮮食玉米多茬種植多茬收獲的目的。具體實施原則是:第一,采用露地栽培和設施栽培相結合的方式。當早春溫度達不到玉米生長要求時采用設施升溫、保溫;溫度升高以后,自然溫度能夠滿足玉米生長,使其在自然條件下生長的時候;或者是晚秋氣溫下降不適合玉米露地生長時再加蓋薄膜升高設施內溫度,保證玉米生長對溫度的要求;第二,采用育苗移栽和多茬套種的方式播種。種植第一茬玉米在溫度即將回升到播種時進行,首先進行種子精選和育苗,當育苗育成以后及時移栽定植;第一茬以后的各茬采用套種的方式播種,就是在第一茬玉米抽絲授粉后一周左右,在行間套種第二茬玉米,當第二茬抽絲授粉后一周左右,在行間套種第三茬玉米。第三,加強田間管理,及時補充土壤養分和水分,在玉米行間進行中耕,松土施肥,滿足玉米生長的養分需要。第四,配制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及時去除雄穗,人工輔助授粉,及時防治病蟲害等,使玉米植株健康生長,這樣我們就可以在同一地塊上連續多茬收獲鮮食玉米了。
采用露地栽培和設施栽培相結合的方式,采用育苗移栽和多茬套種的方式播種,加強田間管理,制定配套的栽培管理措施都可以實現鮮食玉米一年多茬收獲。因為鮮食玉米是將新鮮果穗或子粒直接作為商品上市,所以比較注重口味鮮美和結實整齊。
品種的選擇主要圍繞適口性,同時注意商品性、栽培適應性和豐產性等。適口性方面,一般我們主要選擇口味甜美的甜玉米、甜糯玉米,也可以選用口感良好的硬粒型普通玉米品種;商品性方面,除去口感以外,還要注意選擇粒型圓潤,果穗不易禿頂的品種;栽培適應性和豐產性方面要選擇對溫度反映不是非常敏感,具有一定的溫度適應性、早熟性和抗病性的品種。
生產中要根據玉米生長發育對溫度的要求,確定選種和催芽時間。露地栽培一般要求當氣溫穩定通過7~8℃時就可以考慮播種,播種期即將到來的時候,提前3~5天進行選種、催芽。催芽前進行種子精選,將精選過的種子浸泡在25℃左右的溫水中,浸泡7~8小時后撈出,包在濕布中,放于25~30℃左右條件下催芽,當種子80%出芽后可以進行播種。生產中也提倡采用方塊營養土或營養袋覆蓋薄膜育苗,這樣可以為壯苗和多茬收獲提供更加有利的基礎條件。
首先選擇育苗地。育苗要選擇背風向陽有水澆條件的肥沃地塊,按照玉米播種面積和需要苗數決定育苗面積。鮮食玉米的種植密度可以稍稍大于普通粒用玉米。每畝種植密度3500~6000株不等,一般要求植株高大的品種種植的株數少一些,株型矮小的、葉片上沖的品種種植密度要大些。

第二個工作環節,整地做畦或將育苗土裝袋。首先,在選好的育苗地上整地做畦,畦寬1.8~2.0米,畦長根據需苗數量決定。在畦面撒勻優質有機糞肥2000~4000千克/畝,土壤和肥料要混勻,整平、澆透水。如果采用營養袋育苗則將土肥混勻后裝入一定規格的小塑料袋內,整齊排放在育苗畦上,并澆透水,袋底要有孔,這樣方便水氣交換,利于苗的生長。
方塊營養土或營養袋覆蓋薄膜育苗的第三個生產環節是播種。采用方塊營養土育苗的,待土壤不黏著了的時候,將玉米種播種在10厘米見方的橫豎方格線的交叉點,播種深度2~4厘米。采用營養袋育苗,此時直接把玉米種子播種在小袋中央,播深也是2~4厘米。
具體做法是:在育苗畦或育苗袋中播種以后,將育苗畦用塑料膜覆蓋保溫、保濕,提高育苗畦溫度,保證玉米及早出苗。若播種以后天氣轉暖快,膜內溫度過高,特別是超過30~35℃要揭膜適當通風降溫降濕,以免因為高溫高濕形成高腳苗;若遇低溫則需要適當覆蓋草苫保溫,避免因溫度過低影響種子出苗和生長。育苗土過干,相對濕度低于50%要適當補充水分,但水量不要太大,避免芽澇。
育苗的第五個工作環節是煉苗移栽。當幼苗長到兩葉一心、大田溫度穩定在10~15℃以上即可準備移栽。移栽前需要逐漸揭膜煉苗,然后移栽到大田或棚中定植。移栽時選晴天帶土移栽,不要傷害葉和根系,定植時可定向栽苗,即讓小苗的葉片伸向兩側與行間垂直,定植深度3厘米左右。定植后澆小水。根據定植季節和溫度條件,可以露地定植,也可以搭建拱棚,規格為棚寬1.8米、棚高1米,棚架要綁扎牢固,棚膜四周要封嚴蓋實,以防大風揭膜,也可以直接定植到其它對溫度能調控的設施內。
一般大田栽培鮮食玉米采用的整地施肥方法有兩種。一種方法是在冬前前茬收獲后進行秋季施肥和深中耕,每畝施入有機糞肥1000~2000千克,耕翻深度15~20厘米。另一種方法是在播種前進行整地施肥,深度10~15厘米,耙細整平,增施有機肥并配合適量氮、磷、鉀速效化肥,有利壯苗、提高產量。
栽培鮮食玉米田間管理分為設施栽培管理和露地栽培管理。
設施栽培鮮食玉米,其田間管理和露地栽培有所不同。除病蟲害防治基本相似以外應著重加強5個環節的管理。
第一,溫濕度管理:玉米苗定植后要控制設施內溫度25℃左右,如果緩苗后高于25℃要及時通風,以防莖葉徒長和高溫燒苗。隨溫度升高,逐漸加大通風量,特別是澆水或施肥后,要及時通風排濕。通風要掌握陰天放風口小、時間短;晴天放風口大、時間長;前期放風口小、時間短;后期放風口大、時間長。當溫度升高后,玉米可以在自然溫度下生長了,可揭去棚膜。
第二,加強肥水管理:玉米苗緩苗后每畝追施尿素5~10千克、過磷酸鈣10~20千克,施于植株外側10厘米處;栽后10天左右,根據植株生長選擇晴天每畝追施尿素5千克、硫酸鉀復合肥5千克或者10千克。這次施肥可以采用隨水沖施。定植后20天左右,植株葉片數約達到8~9葉,進入拔節期,每畝行間追施尿素8千克、過磷酸鈣6千克、配合硫酸鉀復合肥4千克左右;栽后30天,每畝追施尿素5千克、硫酸鉀復合肥5千克,隨水沖施;授粉灌漿期選晴天上午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2000毫升/千克溶液,7~10天噴一次,連續噴2~3次。整個生育期保持土壤濕潤,土壤干燥時,及時澆水。拔節期至灌漿期,要防止土壤干旱,雨天積水要及時排水。
第三,人工輔助授粉:受粉時間掌握在雌穗吐絲后3天內的上午8~11點植株上露水干后進行雌穗授粉。操作方法:可采用搖株法或拉繩搖繩法,也可采用紙筒采粉法或者準備一個盆或容器,把花粉收集起來,再用毛刷沾花粉刷雌穗花絲。
第四,去除分蘗:在生長過程中,所選用栽培的鮮食玉米品種許多有分孽特性,需要去除分蘗。在管理中,隨時發現分蘗要隨時除去。有些鮮食玉米品種具有多穗性,為提高第1、2果穗的商品性狀,每株最多留2個果穗,將多余雌穗盡早除去。
第五,及時去雄穗:在保證花粉夠用的前提下,可以隔行去雄穗。去除雄穗的時間在抽雄穗以后10天,人工剪除全部雄穗,從而更好的改善冠層光照,加速中部果穗子粒的生長。
露地栽培管理主要是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
追肥一般分兩次進行,一次是拔節前后追施攻稈肥,一次是抽雄前后10~15天也就是大喇叭口期追施攻穗肥。地力肥沃、基肥足,應控制攻稈肥的數量,少施、晚施甚至不施,以免引起莖葉徒長;在地力差、底肥少、幼苗生長瘦弱的情況下,要適當多施、早施。攻稈肥應以速效性氮肥為主,但在施磷、鉀肥有效的土壤上,可酌量追施一些磷、鉀肥。抽雄前10~15天也就是大喇叭口期正處在莖葉生長速度最快,需肥需水最多,決定果穗大小、子粒數多少的關鍵時期。這時應做到肥水齊攻。
有些鮮食玉米品種含糖量高,容易遭受玉米螟、金龜子、蚜蟲等危害。應防重于治,本著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則采取有效措施提早防治。在防治病蟲害時,盡量不用化學農藥,采用生物防治方法防治玉米害蟲。對防治玉米螟,可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接種赤眼蜂卵塊,也可以在玉米心葉末期,每畝用含有5~10億/克白僵菌的菌粉0.5千克,拌成5千克左右的顆粒劑,投入心葉,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當田間雜草生長時要及時鋤草,一是避免雜草和玉米爭奪肥水,再一個也是為了減少病蟲的危害。
一般適宜收獲期為授粉后20~25天,當花絲成褐色,用指甲輕掐玉米棒中部的籽粒能流出少量乳液時可以進行采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