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張新/通訊員 田玉慶 高中華
濟礦集團:公鐵水聯運物流滾滾
□ 本刊記者 張新/通訊員 田玉慶 高中華

京杭鐵水聯運項目鳥瞰圖
面對煤炭資源枯竭的大勢,傳統煤炭企業如何獲得發展新動能?濟寧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濟礦集團)京杭鐵水聯運項目可以帶給我們一些啟示。
“京杭鐵水聯運項目可謂‘一石多鳥’。該項目不僅是魯南地區公鐵水聯運、西煤東輸、北煤南運物資集散樞紐,可利用京杭大運河內陸水運運價較低,降低煤炭價格,還能極大緩解華東地區煤電動力煤的短缺壓力。同時,還改變了我們集團的發展方向。”濟礦集團總經理張廣宇興奮地對記者講。
京杭鐵水聯運項目位于連接我國東西部的重載煤運鐵路通道“瓦(塘)日(照)鐵路”與京杭大運河交匯的梁山縣境內,項目后方與國道G220、省道S333緊緊相連,將山西中南部運煤通道與京杭運河連接,先發占據西煤東運咽喉要地,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從4月13日,京杭鐵水聯運項目一期工程公鐵聯運試運行。到7月7日,共接卸38列,煤炭量14.3萬噸,汽車運營發運量達2200噸/天。一期工程具備了550萬噸煤炭、鐵礦石、建雜貨等接卸、發運的能力。
“煤炭經濟‘入冬’的時候,我們雖然沒有出現虧損,但是一直在思考如何破局。”自瓦日鐵路立項之時,濟礦集團已經看到了利用鐵路專線、京杭大運河、發達的公路網,延伸煤炭產業鏈條,發展煤炭、工業品和大宗商品物流業務的發展前景。
項目建成后,可使濟礦集團由單一煤炭生產向多元化經營發展。通過開展多層次、現代化的煤炭物流服務,實現由單一煤炭購銷向流通增值服務轉變,提高企業第三產業占比,向資金密集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發展。他們測算,項目具備每年1550萬噸煤炭、鐵礦石、建雜貨等接卸、發運能力,洗配煤240萬噸,實現營業收入100億元,綜合收益率達10.3%,成為濟礦集團新的利潤增長點。
項目由于符合國家支持發展多式聯運的政策,又具備推動物流業發展、降低企業成本、提高運輸效率等諸多優點,于2015年3月被列為2015年山東省重點建設項目。其中,航道工程被列為國家交通運輸部“十三五”規劃,港口航道建設項目又于今年3月被列入2017年山東省重點建設項目。
在項目辦公室,懸掛著項目公、鐵、水貨運輸路徑圖,圖上清楚顯示著“西煤東運”現有的兩條通道。一條由瓦塘到黃驊,再經海路到達揚州,這種方式每噸運輸成本為211.74元;另一條從瓦塘到秦皇島,再經海路到達揚州,這種方式運輸成本每噸為250.29元。如果瓦塘煤炭經濟礦集團京杭鐵水聯運物流中心到達揚州,每噸成本則降至194.12元。
據張廣宇介紹,僅濟寧周邊地區電煤需求缺口每年達5000萬噸,隨著煤炭企業限產政策的實施,濟寧及周邊地區調入煤炭的需求量還會有所增長。而在京杭大運河沿線、江浙滬一帶還有大量的電廠,裝機容量達11400萬千瓦,對動力煤需求連年上升;長三角地區鋼鐵企業聚集,鋼鐵產能占全國鋼鐵總產量的1/3以上,煉焦煤市場需求量大且長期穩定。
為實現項目順利運營,濟礦集團于2014年專門成立了營銷分公司,運作煤炭經營與貿易工作。去年以來,開拓山西焦煤集團、晉能集團、神華集團、榆林能源等上游資源共計5億余噸。擁有徐州偉天、中泰焦化、武鋼等焦化用戶48家,華能、華電、太陽紙業、中聯水泥等電廠客戶10家,濟鋼、泰山鋼鐵、石橫特鋼、上海申特、秦郵特鋼、揚州重工、安徽貴航等鋼廠客戶12家。近日,營銷分公司與華能集團、華電集團等客戶簽訂了數萬噸煤炭買賣合同。
今年4月,濟礦集團又組建物流運營中心,專門負責物流園區經營工作,力促物流園區成為西煤東輸所有煤炭企業的集散地、橋頭堡,打造集煤炭運輸、倉儲、加工、配送、交易、信息等為一體華東腹地魯西南鐵水聯運最大的物流運營集散基地。
“利用項目二期收益權發行債券15億元,已經國家發改委批準,目前正在積極開展收益債券的募集發售,力求為二期工程建設提供充足的資金”張廣宇談到二期工程時說。
據了解,項目二期工程將按照海港標準建設,架設吊橋,引入集裝箱業務,屆時可實現大宗貨物運輸、煤炭、工業用品快速轉運。近日,瑞星化工、菱花味精向濟礦集團提出原材料和產成品轉運的合作意向。

濟礦集團物流中心公鐵水貨物運輸路徑示意圖
項目二期工程包括港口作業區工程、航道疏浚工程,預計2018年10月份投入使用,實現鐵路運輸與運河航運的接軌。屆時,每年近億噸煤從這里順運河南下,到達南京、上海,甚至沿長江而上到達宜賓,真正發揮“北煤南運”這一功能。由此,可使晉豫魯鐵路大通道與京杭大運河有效結合,甚至與“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巧妙對接在一起。
“明年在這片土地上你將看到我們自己的貿易大樓和海港標準的運河港口,這里將成為“物流+金融+綜合貿易”綜合性現代化大型物流園區,讓到這里來的火車、汽車、輪船‘吃飽了’再回去。”張廣宇展望未來信心十足地講到。
據了解,濟礦集團為配套物流園區發展,已增設投資中心,利用集團資本運作的平臺,為物流園區貿易、物流發展提供綜合金融服務;利用互聯網+等技術,構建線上線下的物聯網、運輸網、貿易網、綜合金融網。
二期工程的上馬,預計可拉動周邊社會投資70多億元,帶動倉儲、運輸業、住宿餐飲及其他服務業等臨港產業的發展,并逐漸形成物流帶動、產業聯動、集群發展的產業格局,有效促進魯南地區經濟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 責任編輯 姜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