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財經大學金融學教授 博士 本刊特約評論員 李德荃
濟南隆起,全省受益
□ 山東財經大學金融學教授 博士 本刊特約評論員 李德荃


早在2015年初,濟南市委書記王文濤便提出了四個中心的理念,期望將山東省會濟南市打造成區域性經濟、金融、物流和科技創新中心,以建設與山東省經濟文化強省地位相匹配的現代泉城。在2017年2月召開的山東省十二屆人大六次會議上,他又建議山東省舉全省之力實施省會戰略,進一步支持濟南市的發展?!皾蠌姡綎|強;濟南隆起,全省受益”。筆者認為,這一思路抓住了我省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之一,且極富遠見。
在我國各省區中,山東省的經濟總量穩居第三位。省會濟南與副省級計劃單列市青島是我省的兩個主要區域經濟中心城市。在2016年度的中國城市GDP百強中,山東省有15個城市入圍,數量居全國各省區之首。但與國內其他各省會城市與區域經濟中心城市相比,濟南與青島的發展成就并不突出,其經濟實力與山東省的總體經濟地位很不相稱。這一點,省會濟南表現得尤為明顯。實際上,即使與省內各地市相比,濟南市的經濟實力也不占據顯著的優勢。
山東省區域中心城市的經濟實力相對不強,既是我省整體經濟實力大而不強的結果,也是我省整體經濟實力大而不強的原因。而要反思山東省內各區域經濟中心經濟實力相對不強的原因,則要首推各級政府思想不夠開放、氣魄不夠宏大、眼界不夠高遠、措施不夠得力。
財富的創造需要分工與協作,而分工與協作的產生和完善則需要以人口、財富等經濟資源足夠程度地聚集為前提。這是因為人口、財富等經濟資源足夠程度的聚集會產生出規模經濟效應,為財富的創造培育起基本的市場條件,并且方便公共服務的供應,從而能極大地提高整個社會創造財富的能力和效率。這就是經濟中心城市得以產生的原因。
正如人體的穴位或關鍵臟器,一個經濟體不能沒有財富的核心聚集地,不能沒有經濟發展的心臟地帶。中心城市的帶動是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一個經濟資源被均勻地配置于各個局部的經濟體,不可能成為發達的經濟體。因此,山東省的各級政府與社會各界必須辯證地理解均衡發展觀。我省的幅員與人口足以支撐起濟青兩個經濟中心城市的崛起。在今后的若干年內,我們應該傾全省之力塑造省會城市濟南與港口城市青島,努力將這兩個中心城市打造成馬力強大的經濟增長發動機,憑以帶動全省經濟可持續地發展。
而相對于沿海城市青島,省會濟南的經濟中心地位更應該傾注全省之力來鍛造。這是由于,一方面,濟南地處內陸,自然條件先天不足,再加上其周邊環繞的都是我省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地區,因此濟南自身的發展面臨更多的困難,相對地更需要借力使力;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濟南地處山東省域的地理中心位置,其社會、經濟與文化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也將會更為顯著些。
關于省會濟南的建設目標,應以“宜居、宜行、宜商、宜文、宜游”為核心。其中,建設宜居城市應該是濟南城市建設與管理工作最為核心的目標。同時也應該成為濟南市其他所有工作目標的落腳點。
濟南的宜居性應該突出“綠”和“泉”這兩個特色。這是由于濟南地處內陸,東南西三面環山,北面的黃河又是地上河,河床高聳,空氣流通不暢,水資源缺乏,建設宜居城市的自然條件并不優越。大力提高林木草地的覆蓋率,降低城市建筑物的容積率,消除污染,打造綠色環保城市,是將濟南建設成為宜居城市的重要抓手。
濟南俗稱泉城,號稱有七十二泉。寫好泉水這篇散文,最有可能創出濟南的世界知名度。但目前濟南圍繞著泉水這個主題所展開的創意不夠高大上,相關的產業規劃也不夠完善。各泉池零散分布、相互獨立,且均呈井口式小泉池的原始簡陋狀態。濟南應該盡可能地落實各泉眼的具體位置,恢復乃至增加泉眼的數量,并且統籌規劃,將各泉池盡可能地拓展成泉湖,然后串聯起來。為此,應該進一步地拓展大明湖,并在趵突泉、黑虎泉等著名泉眼的周邊開挖大型湖區,先將各泉水匯入近旁的湖泊,再將各湖泊連通起來,盡量地延長泉水在城區逶迤伸展的時間與長度,以期恢復乃至光大“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人文自然風貌。
宜行是將濟南打造成宜居城市,并進而打造成區域經濟中心的前提。放眼華夏,濟南地處中原地帶,是南下、北上與西進的陸上交通樞紐。俯瞰山東,濟南位處中部,與各地市間的距離都不太遠。濟南應該首先建立與完善城區立體交通網絡,大力發展公共交通服務,盡快解決市內的交通擁堵問題;然后再大力發展與省內各地市間的城際軌道交通乃至城際高鐵,盡快建立起以濟南為樞紐的省內1個半小時生活圈;最后再梯次建立并完善與國內外各經濟中心間的交通聯絡體系。
在宜居、宜行的基礎上,濟南還要努力成為宜商、親商的城市。為此,濟南市應該進一步地簡政放權,完善市場競爭機制,建立起透明公正廉潔高效的司法與行政運行機制,盡可能地降低創業成本與交易費用。
與此同時,濟南市還應鼓勵并扶植教育、文化、娛樂產業的發展,發揚光大齊魯文化品牌,建立宜文的城市。
而一旦擁有了宜居、宜行、宜商、宜文的屬性,濟南很自然地就會成為旅游的勝地,從而成為宜游的城市。
為完成這些目標,需要做的工作真可謂千頭萬緒。但筆者認為,沒有資金投入,所有的工作都無從談起,因此加大政府投資、建立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的長效機制最為關鍵。
那么,濟青兩市發展到什么程度才可稱之為令人滿意的區域經濟中心城市呢?筆者認為,人口凈流入是衡量經濟中心城市輻射力的關鍵性指標。因此,但等青島市與濟南市的人口凈流入在我國各城市中穩居前十名,便是開啟我省經濟與社會發展新時代的標志。
□ 責任編輯 樊正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