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成
項目上實現了飛天夢
□張國成

7月27日,筆者在十一師北新土木公司承建的蒙華鐵路MHTJ-2標段項目看到,施工現場到處呈現出一片繁忙景象……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北京時間9點35分,一架無人機起飛后,將線路全長46.396千米的工地鳥瞰一遍只需16分鐘。
操作這架無人機的施工技術員李曉峰說:“通過對我標段內納林河大橋10個橋墩及無定河特大橋59個橋墩采用無人機航拍,采集到的高清實時影像資料,及時提供給項目部各相關部門。不僅大大提高了施工管理工作效率,也為項目及公司創造了較高的經濟價值。”
據負責該項目的黨總支書記蘆朝云介紹,蒙華鐵路是目前國內最大規模運煤專線——蒙西到華中煤運鐵路,北起內蒙古浩勒報吉站,終點到達江西省吉安,線路全長1837公里。由十一師北新土木公司承建的MHTJ-2標段正線長度為46.396公里,合同金額12.52億元。
李曉峰說:“過去我們為保證工程質量,現場技術員全程跟蹤把控,現場投入人力、物力、運力多,在路基、涵洞等高度相對較低的分項工程中技術員可以全程監控。但是在遇到大橋、特大橋橋墩四電接口工作時就不能實現全程監控,”李曉峰在介紹工地上的情況時,又顯得很無奈。他說,在施工結束后發現多個橋墩接觸網支座螺絲有不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但在檢查時由于施工用的吊裝設備、機械已全部撤出到下一個施工工點,不能用于已完成橋墩四電接口工作的監控檢查,橋墩多為十幾米、幾十米高,人更是不能直接爬到橋墩頂去檢查,加之橋墩高度及超高限制,也沒有安全防護,若僅為安全檢查及質量檢查,再次裝置吊裝設備既耗費財力又浪費人力和時間,為節約資源提高工作效率,項目部及時作出部署,制定了“飛天計劃”來實現項目部的“飛天夢——無人機”。
7月27日,該項目部用無人機對緊張施工的46公里沿線進行了航拍,為三電遷改、施工組織提供了最直接的決策依據,進一步提升了決策層對施工現場管控能力。李曉峰說,通過對標段內納林河大橋10個橋墩及無定河特大橋59個橋墩采用無人機航拍,采集到高清實時影像資料提供給項目部的工程管理部、質量部、安全部等,各部門可以利用無人機航拍采集的影像資料進行內頁分析,根據分析結果制定相應施工措施來及時控制施工質量,保證每一項單位工程符合施工質量,并為創建高品質優質工程保駕護航。
自項目部用上無人機,李曉峰通過操控無人機航拍,利用這種新技術、設備并結合項目施工計劃管理具體工作,不僅大大提高了施工管理工作效率,也為項目及為公司創造了較高的經濟價值。
十一師土木公司蒙華鐵路項目部質量總監殷定中說,以前全線進行正常的質量安全巡查要使用1至2天,現在用無人機把沿線各施工現場的動態影像拍攝下來,半天時間我們就可以輕松搞定,尤其是及時提供給管理層用于現場決策意義重大,而且效果非常好。
李曉峰是作為項目工程管理部無人機操作手,這段時間,每天上班后,他便帶著無人機奔赴工地一線,現場操作,并在隨后的生產例會中與項目部管理人員進行播放,直觀地反映當前面臨的各類問題、難點及亮點,同時對施工現場的資源配置有了更直接體現。
李曉峰說,利用無人機這種全天候無死角拍攝,不管是大橋路基,還是特大橋、中橋、涵洞上的質量安全問題,包括工程管理上的問題,都能及時反饋給咱們項目部其他部門。讓他們盡快盡早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為項目保質量、高效益完成鐵路建設工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項目上,自從有了無人機,他們便利用無人機航拍轉場快捷、升降時對地形要求整體不高的優勢,在工程進度及整體工程管理、調度方面也顯現了獨特的資源管理優勢、可以監控環水保工作以及每一個特殊工程、分項工程進度及現場人員、設備、物資等方面的實時動態,也可通過視角的獨特性對現場施工安全隱患進行一個超前的預判,來保障施工安全及人身財產安全,從而提高生產經濟效益。
十一師土木公司蒙華鐵路項目部質量總監殷定中說,實際上無人機在我們現場,對我們的形象進度、對我們現場勞動力的組織、對我們機械設備的配套都有幫助。現場每天有幾十臺機械設備,幾百名人員勞動力,我們可以很快速地對現場施工情況,進行形象、直觀了解,也可以及時幫助我們對現場決策,尤其是對一些特殊任務進行調整。總之,無人機在項目施工現場的應用,對我們工作效率的提高是非常巨大的。□
欄目責編:星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