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潔
他是一位商人,卻能夠讓毛澤東專門設宴,陳毅為他開車,鄧小平要尊稱他一聲“恩師”。在那個風起云涌的時代里,是什么原因讓他尊享榮光?不妨來翻看汪云松輝煌的履歷,或許可以幫助我們窺探一二:1921年,籌辦巴縣醫學堂;1927年,創辦重慶自來水公司;1929年,擔任重慶大學籌委會常委;之后修建公路、籌建巴縣汽車公司、聯合商界人士創辦重慶孤兒院和平民教養工廠……更重要的是,在創辦留法勤工儉學重慶分會期問,他為共和國培養了三位副總理。
慧眼識才
在1920年8月27日的重慶朝天門碼頭,滿載乘客的“吉慶”號汽輪緩緩起錨離岸。16歲的鄧希賢站在甲板上,揮手向前來送行的親友告別,踏上了赴法留學的旅程。第一次離開祖國,前往一個遙遠而陌生的國度,難免會引起離愁別緒。幾經輾轉,當輪船駛入印度洋時,他站在船頭,眼前是寬廣無垠的大海,腳下是滾滾翻騰的波濤,海風吹亂了他的頭發,也勾起了他的思緒。他一遍遍回想著碼頭上向他揮手致別的父親鄧紹昌的身影。但讓他更難以忘懷的,還是重慶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校長——此番贈送300銀元資助他去法國求學的汪云松。
當歷史的鏡頭被拉回到100年前,在1917年的俄國十月革命和1919年中國的“五四”運動之后,受反帝愛國斗爭和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中國的知識分子開始大批開展赴法勤工儉學運動,以尋求救國救民的知識和真理。
1918年,在四川吳玉章的倡導下,成都率先成立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當這批學生途經重慶,時任重慶商會會長的汪云松在朝天門碼頭,親眼目睹了他們意氣風發地登上輪船。當他面對學生們準備跨越江海,前往歐洲的盛大場面時,深受感染,決心也在重慶創辦一所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
之后,汪云松多方奔走,向楊希仲、黃復生等工商界人士和社會名流集資數萬元,并經當時的教育局局長溫少鶴同意,于1919年8月28日正式成立了重慶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汪云松親任校長,校舍設在重慶夫子池內,學制一年,開設法語、中文、數學、工業知識四門課程,其目的是幫助重慶地區有志赴法勤工儉學的學生,初步掌握法語知識,為出國提供便利條件。在汪云松的積極籌辦下,學校的前期準備工作一切就緒,學校的招生新聞在報紙一經刊登,無數的有志青年便立即前來報名,這其中,就有15歲的鄧希賢。
彼時的鄧希賢年歲尚小,個頭不高,甚至有些沉默靦腆,但在預備學校期間,學習卻極為刻苦,而且做事穩重靈活,富有主見,這讓汪云松覺得這個娃娃與眾不同,遂對其另眼相待。
經過近一年的緊張學習,鄧希賢爭取到了最終留學法國的資格,就在學生們忙碌地準備奔赴異國他鄉時,從學?;I劃、集資、選址、聘請教員以及最后辦理簽證都極盡熱情、親力親為的汪云松,把家境并不富裕的鄧希賢叫到一邊,從自己的積蓄中拿出300銀元,并熱情相勉,從而幫助鄧希賢順利踏上赴法求學之路。
這位鄧希賢,便是日后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總設計師的鄧小平。
二請恩師
29年后的1949年秋天,正是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時節,當年的一介書生鄧小平,這時已經擔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政治委員、前委書記的職務。意氣風發的他率領著龍吟虎嘯之師,揮戈猛進,摧枯拉朽,以秋風掃落葉之勢進軍西南。
時光彈指一揮間,長江沒有改道,嘉陵江也沒有改道,滔滔的江水仍舊日夜流淌,然而,斗轉星移,時局大變。鄧小平重回故地,突然想起一件事情:“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弊鳛樵浿貞c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的一名學生,他必須向恩師汪云松表示謝意。
然而,對于汪云松來講,面對飛速變化的時局,聯想到自己曾與國民黨的軍政要人往來密切,一時間頗有些舉棋不定。一天下午,汪云松在繡碧街的住所前突然來了三名身穿解放軍軍裝的人,向人打聽汪云松是否住在這里,汪云松聽后駭然失色,忙叫大兒子汪日賢出去應付。見到解放軍,汪日賢謊稱父親有事外出,將其打發了事。
隔了幾天,又有幾名西南軍區的干部來到汪云松的住所,這次他們帶來了一輛軍用吉普車。見到汪云松,他們說是鄧小平政委特意安排來請汪先生過去。無奈之下,汪云松只好忐忑地跟著他們上了車。到了鄧小平的住地,鄧小平一見到汪云松,忙拉起恩師的手問長問短,顯得格外親熱。這讓汪云松那顆懸著的心怦然落地。到了飯點,鄧小平夫婦又熱情地請他吃飯,雖然吃的是食堂里的饅頭,但加了魚肉鮮蔬。這對分別了近30年的師生坐在一起,談笑風生,講著各自的經歷。彼時正值冬季天寒,但師生無比融洽的談笑,讓屋子里充滿著濃濃的暖意。
這一次的見面,讓汪云松仿佛換了一個人似的。他后來給許多親友講述這段與鄧小平會面的經過時,感慨萬分地說道:“誰說共產黨人不講人情?我現在才曉得,共產黨是最講人情不忘故舊的,小平就最認我這個老師!”
“不是兩個,是三個”
1950年第二屆全國政協開會時,汪云松應邀前去北京開會,期間,他還參加了黨中央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的宴會。那天,鄧小平特意將汪云松介紹給毛澤東主席,毛澤東主席可能對其事跡早有耳聞,一聽這是來自重慶的汪云松,忙快步上前,緊緊地握住他的手,笑容滿面地講道:“感謝汪先生啊,您老對重慶是有貢獻的,創辦了自來水公司,還辦了個汽車運輸公司。更重要的是,還為共和國培養了兩位副總理(指聶榮臻和鄧小平)。”誰知,在一旁的陳毅聽后,立馬說道:“主席,你說錯了,不是兩個,是三個。我雖然沒有讀過汪云松先生的留法預備班,但也是他給了我500大洋才去的法國?!?/p>
1919年3月,就在鄧小平來到重慶留法勤工儉學學校的前一年,陳毅和哥哥陳夢熙雙雙考取四川省政府公費赴法留學名額,并在10月到達法國南方大港馬賽。由于他們參加了里昂中法大學抗議法國當局的愛國斗爭,遭到法國警察的逮捕,并以“受第三國際操縱的暴徒”的名義被法國政府宣布驅逐出境。當時,他們囊中羞澀,經濟十分困難,汪云松得知后,通過多方途徑又籌措了5萬元郵寄給他們,解了這些學生的燃眉之急。
同年11月,四川江津縣的聶榮臻等十余名青年,每人自籌300元來到重慶,尋找赴法留學途徑。由于他們與法國領事館不熟,便找到重慶《商務日報》當編輯的熟人劉穎彬,通過他找到與法國領事館十分熟悉的汪云松,委托汪云松幫助代辦護照。汪云松熱心應允,幾經奔走,終于使聶榮臻一行于12月19日順利赴法。
多年后,當昔日的師生同坐一桌時,竟然有說不出的親切,彼此把酒言談,暢聊往事。宴會結束后,陳毅專門開車送汪云松回住所,臨上車時,聽說汪云松的皮衣忘記在宴會廳里,還親自跑回去給汪云松取回來。雖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然細致如斯,這讓汪云松久久不能忘懷。
元旦獻禮
汪云忪作為三位副總理的資助人,為人們所知。但他也是一位文物收藏家,這一點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
在其青年時考取貢生、入北京國子監深造時期,他就曾與京師的皇親國戚交往,并獲得了包括乾隆、康熙皇帝御書在內的大量珍貴文物。此后,他周游各地,每遇佳物,都要重金購得,縱然奇貨千金亦在所不惜,重慶城里的古董商們也都知道他這一嗜好,只要店里來了什么好東西,必第一時間跑來相告。天長日久,他專用書房的一排排櫥柜里,擺滿了他從各處收集來的奇珍異寶。一得空閑,他就躲在書房里細細把玩欣賞,身處琳瑯寶物之間,心無馳獵之勞,身無牽臂之役。汪久在商界穿梭,早已看慣這世間的人情事態,閑暇時的文物把玩倒成了他生活中陶冶性情的一件樂事。
然常言道:日防夜防家賊難防。有一天傍晚,時任重慶市委統戰部長的楊松青帶著隨行人員去汪云松家,途徑群林市場里的拍賣行時,碰巧見到汪云松的一個家人正拿著從家里偷拿出來的幾幅扇面以1元錢的價格低價出售,楊松青知道這是汪老十分珍愛的東西,當下便掏出錢來買了兩把,并親自交還給汪云松,這讓汪云松感動不已,連聲稱謝。
深受共產黨人言行的感動,汪云松決心要表示自己的一點心意。為此,他專門致函重慶市政府,表示要將自己珍藏多年的一件寶物——清代乾隆御窯古月軒所制的寶石漿胎東方紅天球尊作為1954年的元旦獻禮,捐贈給黨中央,希望市政府代為轉送。這讓中央有關部門頗感為難,按照黨的規定是不允許給中央送禮的。鄧小平知道后,立即說道:“別人的禮不能收,汪老先生的這份禮無論如何都要收下。你們要理解汪老先生,不要傷了他的心。”于是,在1954年6月,在全國慰問人民解放軍的熱潮中,這一珍貴而又特殊的元旦賀禮由全國人民慰問解放軍代表團第三總分團帶著來到了北京。
這份珍貴的藏品,其價值根本無法估量,但其見證的是汪云松對自己國家和民族的一片深情,也是一個中國商人高尚人格的品質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