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書人”問世
近幾個月,隨著共享單車的火熱,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共享經濟和共享服務的觀念。作為先行者,胡瑋煒和她的摩拜單車用了半年時間將想法變成現實。但其實在摩拜單車出現之前也就是去年3月份,就已經有借書人這樣的共享圖書平臺問世了。
初次了解借書人是在豆瓣的推薦上,當時只是覺得這種借書模式很是新穎,關注了之后并沒有嘗試去借書。一直到去年8月份,有了借書的需求后,第一次嘗試就一次性借了10本,后面又陸陸續續借了兩次,在享受了借書人帶給我的便利之后,我覺得應該讓更多的人知道它的存在,所以現在以一個老用戶的身份來向大家介紹借書人。
借書人的運營方式是這樣的,用戶先在公眾號書單上挑選圖書,圖書庫中會標明有庫存的書和尚需采購的書,前者可立即發貨,后者則需等待采購時間。用戶可根據自身需求添加圖書到借書單上,然后再支付押金和服務費,就可以坐等圖書快遞上門了。看完圖書后還書時,用快遞發送到借書人指定收貨地址,并在平臺點還書,然后自愿支付合理的磨損費,取回押金。也可以把需要還的圖書轉發到朋友圈,轉借給同事、朋友或鄰居,以節省還書的快遞費用。現在借書人正在推廣試點的取書人功能,讓每一個借書人都可以充當取書人,搶單上門收取同城附近的借書者所還的書,這樣一來還書會更加方便,費用也會降低。
總的來說,現在的借書人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但也存在著許多問題。優勢在于用戶只需支付服務費就可以隨時隨地、不限時間的借到自己喜歡的書,而且由快遞送書上門,十分便利。目前存在的問題包括等待圖書到手的時間太漫長,還書的費用也價格不菲等。由于總部在哈爾濱,又有一些書需要等待采購后才能發貨,從下單到圖書入手的時間太過漫長。筆者第一次在平臺上借書的時候,了解到單本書的服務費和10本書的服務費相同,如果單借一本,算上服務費和還書快遞費用總計花費20左右,實在很不劃算,而如果一次性借10本書,服務費加還書快遞費用總計40左右,這樣一算平均借一本書只需3-4塊錢,也就是說,借的書越多越劃算,所以我就一次性借了10本,其中有5本需等待采購,結果從下單、圖書從哈爾濱送到廣州總共耗時十幾天,這對于一些急需的人來說就顯得有些難以接受了。但好在解決這些問題都不算棘手,而且借書人已經在這兩個問題上想出了很好的解決辦法并在逐漸實行中,一是在上海建立中央倉,利用江浙滬的輻射位置和發達的物流來縮短書籍到用戶手中的時間,降低用戶的還書快遞費用。另外還準備設立取書人功能,動員書友自己的力量,更大幅度地減少還書費用。
盈利與服務共贏
最后是關于對借書人的未來展望,不少人對借書人未來能走多遠持懷疑或著悲觀態度,因為覺得借書人這樣的運營方式很難盈利。再加上近來社會上報道的越來越多惡意破壞共享單車的現象,這讓許多人懷疑,共享服務對于當下中國的社會公民素質而言,是否是一種超前的社會服務。但從借書人自身的反饋來看,一年來,不愛護圖書又不愿意支付磨損費的現象只有兩起,可見共享圖書相對于共享單車還是要好很多,因為共享圖書的用戶都是一群愛讀書的人,這一人群素質大都不會差。就這幾次親身的借書體驗來說,筆者對于借書人的未來是持樂觀態度的。對于現代社會的企業而言,一定要更注重自己的社會責任,當一個企業盡到社會責任后,利潤將是一個很自然的事情。借書人以影響整個社會的人文氛圍、提高中國人的閱讀素養為最終目標和愿景,用商業的方式,在盈利的同時服務愛好讀書的人,達成共贏局面,也讓人與書的關系變得更好。只要借書人能保持這顆初心,我相信它可以長久的運營下去。
全民閱讀
一個殘酷的現實是,我們愿意為餐飲、服飾、娛樂、旅游付費,卻漸漸吝嗇于為圖書付費。在實體書店,一本本制作精良的書籍,若標價超過30元,就有人嫌貴。殊不知,書籍的背后也摻雜了寫作人的心血、校對人員的努力。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快餐文化泛濫,于是我們輕易滿足于一些膚淺的事物, 刷屏于各大公眾號、新聞客戶端,在明星傳出緋聞時進行所謂的“微博一日游”。接受的信息越多,我們的內心卻愈感空虛、匱乏。拜金主義盛行,于是我們無論去哪個國家旅游,最關注的不是當地的風土人情,而是不停地買買買。然而,名牌服飾的logo再亮眼,也無法撐起一個人的底蘊。
所以,互聯網借書平臺的出現是一次很好的嘗試。在秉承閱讀本身的同時,其借閱流程也最大限度向現代人的閱讀習慣、生活習慣靠攏。對此,我們應不遺余力地支持,以此催生更多的互聯網借書平臺。在商業模式上,現有的互聯網借書平臺也應不斷改進,畢竟平臺能活下來才是繼續傳播書籍的根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