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春冬
“太極圣地”風物志
文/崔春冬
陳照丕陵園,建于1988年,位于陳家溝村南大路東側,占地三分,坐北面南。四周青磚圍墻,精心設計的拱形大門上方,鑲嵌一塊石匾,上面鐫刻六個大字:陳公照丕陵園。
進入園內,迎面是水利部原副部長張含英篆刻的紀念碑。碑陰鐫刻著陳照丕的生平事跡簡介;墓前是家屬立的墓碑,墓碑左右各有兩幢受業弟子立的碑碣;東西兩側是國內外太極拳組織及其弟子立的10余座紀念碑。園內青松似蓋,綠草如茵,莊重肅穆。
這是陳家溝村民自發為陳照丕修建的陵園。在陳家溝陳氏太極拳300多年的發展史上,專門為一個太極拳傳人建立陵園,這還是第一次。
人們景仰陳照丕,是因為他為陳式太極拳的推廣和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如今的陳家溝,上至八旬老人,下至幾歲孩童,人人都在練太極拳,人人會練太極拳。就像民謠說的那樣:“喝喝陳溝水,都會蹺蹺腿”“會不會,金剛大搗碓?!?/p>
如今的陳式太極拳,享譽海內外。一批又一批的外國朋友來陳家溝尋經問典,學習太極拳。一批又一批從陳家溝走出來的太極高手到國外講學傳拳。陳式太極拳正以前所未有的強勁勢頭,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廣開來,普及開來,發展開來。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陳照丕。1992年,當時的溫縣縣長在陳照丕逝世20周年的講話中說:“沒有陳照丕,就沒有陳家溝的今天;沒有陳照丕,就沒有陳氏太極拳的今天。”
陳照丕(1893.4.8-1972.12.30),字績甫,陳家溝陳氏十八世,陳式太極拳第十代傳人。建國后他曾任全國武協委員,被授予“全國太極拳名家”稱號。他20歲外出教拳,到1928年,他曾立擂于北京宣武門,連續17天無敵手,名聲大震。此后又在南京、洛陽、西安、開封等地授拳??谷諔馉幈l后,他返鄉出任地方抗日部隊武術教官,建國后到黃河水利委員會教拳,1958年告老還鄉,培養后人,陳式太極拳始得中興。當前活躍在中華武壇的陳家溝陳式太極拳好手無不出自他的門下。其主要著作有《陳氏太極拳匯宗》《太極拳入門》《陳氏太極拳理論十三篇》等。
楊露禪學拳處位于陳家溝南北大街南端路西,即清朝翰林院待詔陳德瑚故居,面積2.94畝。其中大殿、門樓、紀念碑、亭閣均為臺灣楊式太極拳第六代傳人鄧時海先生捐資修復及修建的。門樓上鑲嵌著中國武術協會原主席、國家體委武術研究院原院長、中國武術運動管理中心原主任張耀庭題寫的“人杰地靈”的匾額。
楊露禪(1799-1872年),名???,號露禪,河北永年人。他幼年家貧,在陳德瑚開設于永年縣的太和堂藥店當學徒,后隨陳德瑚來陳家溝,幫助陳家干活。當時,陳氏太極拳一代宗師陳長興正在陳德瑚家傳授武功。楊露禪受陳家溝習武風氣的影響,很想學習太極拳??墒顷惣胰粋魍庑?,他是外姓,又是外地人,所以不敢拜師。陳長興教拳時,他在一旁偷偷看,然后到沒人的地方練習。這樣過了兩年,一天晚上,楊露禪練拳時,陳長興從旁邊經過,看出他不像是自己的學生,就問他是誰。他答:“蟬來(楊露禪的乳名)。”陳長興很奇怪,說:“沒見你學拳,你怎么也會練呢?”楊露禪當即叩拜在陳長興的腳下,如實相告。那個時代,偷學別派武功是很犯忌諱的,輕則會被廢去武功,重則有性命之憂??墒牵愰L興不但沒有責怪他,反而很喜歡他的好學精神,又見他勤勞誠實,便和陳德瑚商量,準許楊露禪在勞動之余學拳。從此,楊露禪正式拜陳長興為師學習太極拳,刻苦練功十八年(不算間隔時間,后又兩次重返陳家溝拜訪),深得太極奧旨。
陳德瑚亡故后,楊露禪返回永年老家,仍寄居在陳德瑚所開的太和堂藥店,以授拳為生。因其拳技高超,曾打敗很多名手,人稱“楊無敵”。后應邀到清宮教拳,因習拳者都是些貴族子弟,他們體質嬌嫩,難以接受和掌握高難度動作,楊露禪便將太極拳套路中躥蹦跳躍的剛勁動作改變為姿勢較為柔緩的動作,后又經其子楊班侯、楊建侯的修改,傳至其孫楊澄甫定型,形成目前流行的“楊式太極拳”。
陳德瑚故居為兩進院。前院大廳內有三組雕像:正中是陳長興半身塑像,左為陳長興贈《拳經》予其徒楊露禪的塑像,右為楊露禪與師兄陳耕耘對練太極散手的塑像。正中墻壁上,左側寫“太極拳史話”,右側是陳式太極拳在世界各地傳播示意圖。左墻壁上是太極拳名師譜,右墻壁上是楊露禪學拳記。
后院有南廂房三間,北廂房二間,磚墻瓦頂,為清乾隆年間所建。北廂房為楊露禪住宿處。再向前,便是新建的紀念碑。紀念碑碑額上鐫刻太極圖,正中為“楊露禪先生紀念碑”八個大字,碑陰鐫刻楊露禪生平簡介。紀念碑左側有一跨院,院內林木蔥蘢,花草生香,環境幽雅,乃是當年陳長興教授門徒習拳之地。復建涼亭一座,亭呈六角形,上繪六幅太極招式圖,是當年練拳的休息之所。跨院的兩邊依嶺建墻,西北角便是當年楊露禪窺拳處。
崔春冬,作家,河南省陳氏太極拳協會副秘書長、著名太極拳研究專家。崔先生長期任職于太極故里溫縣的宣傳部門,曾任溫縣廣播站記者、站長,溫縣電視臺臺長,溫縣《太極文化報》主編,潛心收集、整理陳家溝種種資料數十載,被譽為“陳家溝的活字典”。本期開始,本刊將連續刊載崔春冬關于陳家溝和太極文化研究的系列文章。
(編輯/吳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