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醫養結合服務“四進”年內將在朝陽區推廣
2017 年10 月10 日,北京市朝陽區衛生計生委召開醫養結合衛生“四進”示范總結暨推廣新聞發布會。北京市朝陽區衛生計生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楊樺透露,朝陽區43 個街鄉的46 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年內都將以醫療衛生“四進”服務為抓手,賦能“醫養結合”,為轄區內的居家高齡、重病、失能/部分失能老人提供“病床、巡診、送藥、E 網”進家庭服務;為更多的老年居民提供家門口的慢病管理、基本醫療、康復護理、臨終關懷等健康養老服務。
作為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城區,2016年以來,朝陽區積極探索“醫養結合”的社區實踐,結合醫聯體建設、分級診療、急救網絡全覆蓋、(遠程醫療)信息化等新醫改措施,在六里屯、團結湖等9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試點形成健康干預、基本醫療、康復護理、臨終關懷等醫療服務與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相結合的多層次醫養結合服務體系。
在試點過程中,針對居家高齡、重病、失能/部分失能老人,以及計劃生育特殊家庭老人的實際需求,朝陽區衛生計生委部署在南磨房、六里屯、團結湖等社區探索推進的“康復/護理病床進家庭、巡診進家庭、送藥進家庭和E 網進家庭”服務,是朝陽區醫養結合服務的特色和全面推進的抓手?!敖衲昴甑浊?,把醫療衛生服務‘四進’在醫養結合工作中的試點經驗向全區43 個街鄉的46 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推廣,逐步提升各街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其他醫療機構為居家高齡、重病、失能/部分失能及計劃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提供上門醫療、巡診、康復、護理服務的能力?!?楊樺說。
除了年內在全區推廣醫養結合“四進”服務外,楊樺還表示,到2020 年,朝陽區將基本實現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資源的有序共享,覆蓋城鄉、規模適宜、功能合理、綜合連續的醫養結合服務網絡基本形成——每千常住人口康復護理床位數達到0.5 張;為失能老年人等服務的護養型床位數達到養老總床位數的70%;區屬醫療機構100%為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綠色通道”;各醫療衛生機構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的能力明顯提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全區常住老年人,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到70%。這樣可基本滿足常住老人的健康養老需求。
按照北京市“醫養結合”工作的統一部署,朝陽區一南一北,南磨房和太陽宮兩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將首批轉型為康復醫院。目前,南磨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遷建后,已經部分實現康復醫院功能,太陽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將于今年年底裝修改造完工,投入使用。
康復醫院承載著“向上”和“向下”兩項任務——向上承接周邊大醫院的康復患者轉診,向下對接轄區內居民,特別是常住老人的康復就診需求?!敖窈?,復合多種慢病的重病老人,急癥經搶救穩定后,可以不再滯留大醫院的急診搶救室,放心轉診社區,接受專業、規范化的康復護理服務?!蹦夏シ可鐓^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張亞蘭說,新中心將設置病床248 張,包括康復病區100 張,老年病區100 張,綜合病區48 張,更突出康復醫院的專業學科特色,引進三級醫院康復醫學專家及帶頭人,以深化醫養結合工作為指導方向,除傳統的康復門診、康復病房外,新增以家庭為單元的居家康復服務,由此形成“三位一體”的康復運行新模式,服務于居民,特別是在南磨房常住的,占轄區人口1/10 的1.3萬老年人。
朝陽區特色的醫養結合“四進”服務,包括:病床進家庭、巡診進家庭、送藥進家庭和E 網進家庭。E 網進家庭是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利用互聯網手段,如手機APP、可穿戴設備、移動監測設備對老年人進行疾病管理,為老人提供預約掛號、線上咨詢、健康檔案管理等線上服務,實現線上線下互聯互通。為滿足老年人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和康復服務需求,南磨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以基于信息化平臺的“健康管家”為拓展康復服務的抓手。
“將南磨房地區11 個村居委會及外轄區居民劃分為‘11+1’網格,由提供‘6+1’服務的社區家庭醫生服務團隊,按照服務半徑,進行全覆蓋?!?張亞蘭指出,登錄南磨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微信平臺,就可以綁定標注有家醫服務團隊的電子地圖及老人的健康通手機。同時,設在南磨房街道辦事處一站式辦事大廳的“健康管家e 站”,設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養老驛站服務角”,均可通過“互聯網+”手段,對居民進行線上線下特色健康服務。在“巡診進家庭”服務中,“健康管家”協助醫聯體內大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合作組建的專全結合醫療團隊,以分級診療為基礎,為居家老年人開展遠程會診服務?!敖】倒芗摇必撠煂崿F患者健康檔案和既往病歷的實時遠程分享。
對醫聯體建設的探索是朝陽區在北京,乃至全國的名片。在醫養結合工作有序推進下,朝陽區還充分利用朝陽區“4+N”醫聯體網絡資源,率先實施分級診療,為老年人特別是高齡、重病、失能/部分失能及計劃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提供雙向轉診“綠色通道”等便利服務,并對經過醫院診治轉回社區的老年人做好跟蹤管理。目前,朝陽區老年人的就醫便利包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駐區大醫院之間的常規雙向轉診,社區康復病床/家庭病床的遠程會診,有效引導老人與小病、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患者在社區就診,疑難重癥能夠及時轉入區內三級醫院搶救、治療,康復、日常照護回到社區。
“建立治療型家庭病床的老年人如病情需要,可以轉往社區衛生機構或大醫院,大醫院也可下轉至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或家庭病床,實現雙向轉診,并視為連續住院?!睏顦逭f,“老年人從家庭病床轉出至醫院的,只收取家庭病床起付線,不再收取轉入醫院后的住院起付線;從大醫院出院轉至家庭病床的,也不再另收取家庭病床起付線?!敝劣谥委熜图彝ゲ〈驳脑O立和可為家庭病床提供的醫療服務費用問題,楊樺明確表示,將嚴格按照北京市價格部門、北京市衛生部門聯合下發的《北京市統一醫療服務收費標準》執行,屬于醫保規定范圍內的費用,納入醫保報銷。
對“四進”有需求的老人,楊樺還帶來了另一利好政策。他說,對于低保、低收入、計劃生育特殊困難的家庭,可以向所在街鄉提出申請,由轄區醫療機構進行專業的健康狀況評估,評估經費每人次可專項補助150 元。
楊樺還補充道:“對上述特殊困難家庭的老年人,還可提供上門巡診,開設家庭病床服務,對上門服務的醫護人員相關部門專項補貼每人每次100 元。也就是說,這部分有特殊困難的高齡、重病、失能/部分失能老人可享受免費的上門巡診和家庭病床服務。”
對其他因健康狀況確有上門醫療服務需求的老年人,朝陽區衛計委按照個人支付一部分、醫保報銷一部分的原則,在確保安全規范的前提下,指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向他們提供“四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對此,楊樺表示,這些便民措施旨在進一步緩解朝陽區居家高齡、重病等特殊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就醫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