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讓食客流連忘返的張北鐵鍋燜面
▲服務員現場制作鐵鍋燜面
作為地道的北方人,面食是絕對不能少的,而面條無疑是北方人鐘愛的面食之一。平常,大部分人吃到的都是湯面,本期記者將帶大家感受一種面條的新吃法——鐵鍋燜面。說到鐵鍋燜面,不得不再一次提到張北這座小城。張北人地道、實在,他們的飲食也無處不彰顯著壩上人民的豪爽大氣,一份鐵鍋燜面足夠三個人的份量。因為與內蒙古接壤,張北的飲食習慣多多少少有些草原風情,如烤全羊就是張北人尤為喜愛的一道美食。也因同時接壤山西,張北的飲食中也偶爾會透露著一些“小聰明”,如鐵鍋燜面。鐵鍋燜面雖然不是張北的傳統美食,但卻在這里落地生根,緊緊地抓住了張北人的胃。如今,只要來到張北,都會被強烈建議去體驗鐵鍋燜面帶來的味覺享受。張北鐵鍋燜面是怎樣制作的?它有著怎樣的特殊味道?為何當地人如此喜愛這道美食?帶著好奇與期待,記者親身感受了令當地人癡迷的鐵鍋燜面。
相傳,秦朝時期為修筑長城,蒙恬帶領十萬大軍駐守在春坤山。蒙恬在巡查周邊村莊時發現村民將菜和面食混在一起吃,因而受到啟發,回去后就把將士們的飯菜一鍋燴起來。“一鍋燴”不僅節省時間,而且保證了飯菜的營養,增強了將士們的體力。后來,從各地征用的民夫、將士又將這制作簡單、營養美味的吃法帶回故里,到了宋朝時,“一鍋燴”開始廣泛傳播于民間。歲月更迭,聰明的包頭東河人將這一美食經過多次改良,創造出讓人流連忘返的美食——鐵鍋燜面。
傳統的鐵鍋燜面里放的是豆角和五花肉,在內蒙古地區人們喜歡放牛、羊肉,而到了張北,這道美食又發生了變化。因五花肉稍顯油膩,牛、羊肉稍微有些膻味兒,當地人換成了排骨或者雞塊(帶骨),他們認為這樣吃更有嚼勁,也不至于讓肉的味道掩蓋了其他食材的味道,所以排骨和雞塊就成了最佳的選擇。另外,張北的鐵鍋燜面還加入了關鍵性食材——土豆,簡直是讓這道美食得到了質的升華。
要說張北人實在、大方是半分不假,這里的商家好像并不吝嗇讓客人知道鐵鍋燜面制作的全過程。餐位十分有趣,采用北方農家吃飯的方式,在餐桌上安了一口不大不小的鐵鍋,選用明火加熱。鐵鍋的鍋蓋是選擇舊式的木制鍋蓋。據一家餐廳的服務人員介紹,選用木制鍋蓋,一是為了營造農家的感覺,二是使做出的面食含有一絲木頭的清香。在這里吃飯,服務員會在客人面前親手制作鐵鍋燜面。習慣了點好餐后上菜的用餐習慣,這樣一步步操作的方法不僅吸引人眼球,更牽動著食客的胃。
服務員把干凈的食材一一擺放好,然后就開始了這道美食的制作過程。首先,要把肉、菜炒出香味,先將排骨或者雞塊放入鍋中煸炒至變色,然后放入蔥花和蒜末等調味材料,簡單翻炒,再放入豆角繼續翻炒,最后放入土豆稍微翻炒。這時,調料幾乎全部包裹了菜和肉,食材經過明火炒制,味道會更加濃郁。最后,在鐵鍋里加入清水,沒過食材,大火燒開。等到湯汁有所收斂后,再加入手工搟制的面條,輕輕地散在鐵鍋的表面,切忌翻動,把木質的鍋蓋蓋好。先大火燒一兩分鐘,然后轉至小火燜制。再就是等著燜面出鍋了。等到鍋里的湯汁剩下少許時,面也燜得剛剛好,此時起鍋,隨著一股白色水蒸氣的升騰,夾雜著燜面散發出的絲絲香味,深吸一口氣,早已是垂涎三尺。用長長的筷子把面翻動一下,和湯汁充分地融合。這樣,鐵鍋燜面就可以享用了!鐵鍋燜面一定要趁熱吃,先吃幾口面,面條柔軟筋道,裹著有些黏稠的湯汁,味道濃郁;再吃菜和肉,已被燜爛的土豆、豆角有入口即化的感覺,排骨則是肥而不膩,味道香甜。這樣的順序可以讓味道層層遞進,那感覺別提有多棒了。
張北的鐵鍋燜面之所以這么美味,離不開豆角和土豆這兩樣主要配菜,但土豆和豆角可不是什么隨隨便便的品種,而是有講究的。現在餐廳吃到的多是水分較大,口感較脆的土豆,這種土豆適合炒菜并不適合做鐵鍋燜面。鐵鍋燜面里的土豆必須是沙質的,因為只有這樣的土豆才容易被“燜爛”,才會有細細的土豆沙裹在面條上,增加面條的口感,同時土豆也有入口即化的效果。張北當地就出產這種品種的土豆,也是當地人必不可少的一種蔬菜,他們對土豆的喜愛可以說已經到了一種瘋狂的地步,所以才得以創新出屬于自己口味的鐵鍋燜面。做鐵鍋燜面的豆角一定不能選取一般人們喜愛的嫩豆角,恰恰相反,豆角要“老”才能更加適合做鐵鍋燜面。因為鐵鍋燜面屬于燜制的美食,要使每一種食材可以變得綿軟或者熟爛,這種口感才是燜制美食的精華所在。嫩豆角經過燜制后并不能與面條和土豆很好地融合,口感偏水嫩,老豆角恰恰相反,炒菜也許不是很好的選擇,但經過燜制后,豆角已經沒有難以嚼咽的感覺,而是變得入口即化,里邊的豆子也是綿軟可口,這樣的豆角更加容易吸取調料的香味,吃過后唇齒留香。
現在,手搟面在大多數餐廳已經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機器壓制的面條。機器壓制的面條的缺點就是比較“僵”,不筋道,容易斷,口感發黏。這樣的面根本不適合做鐵鍋燜面,所以地道的鐵鍋燜面必須選用手搟面。手搟面柔軟筋道,不會在燜制后出現斷裂或者黏糊,口感很好,有嚼勁。
尋找地道的張北鐵鍋燜面,通過當地人的介紹,記者來到張北縣城教師村街美食一條街一家火爆的鐵鍋燜面餐廳,需要等位才可以吃到。半個多小時后,坐在農家氣息十足的餐桌前,享受了一場“視覺盛宴”。經過允許,記者來到餐廳的后廚,有切菜的師傅,配菜的師傅,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制作手搟面的師傅。只見他揉搓著面團,力道很大。該師傅向記者介紹,和面講究力道,力道大了和出的面才有韌勁,適當地加入一些鹽,這樣會使面條更筋道。接著,師傅把面團搟成薄餅狀,再折疊,每折一次都要撒一層面粉,為了不讓面粘在一起。最后拿刀快速切成條狀,抓起中間部分,抖一抖,細細長長的面條在眼前彈跳。不得不折服于師傅的刀工,頓時覺得這頓美食是如此的來之不易且十分講究。
吃鐵鍋燜面無需再點其他菜品,這樣才可以更純粹地品嘗這道美味。但是陳醋和大蒜是絕對不可以缺少的,雖然算不上什么“主要角色”,但這兩樣調味品卻能夠在品嘗鐵鍋燜面時發揮很大的作用。
夾一些面和肉、菜到小碗里,滴上幾滴醋,鐵鍋燜面的味道似乎被全部激發出來了,即使是沒有食欲的人,此刻也忍不住要來上幾碗。但醋不可以多放,否則醋的味道就會掩蓋了燜面的香氣。大蒜的價值則體現在用餐到一半時,大部分人的味覺開始疲勞,此時如果來一瓣生的大蒜,頓時會刺激味蕾,又一次激發了食欲。而且,大蒜本身也是面食的標配,更是鐵鍋燜面的標配。
如果有緣去到張北這座小城,一定要嘗嘗當地的鐵鍋燜面,它會帶給你不一樣的味覺體驗。吃慣了麻辣似火的川菜、湘菜,也品嘗過了口味清淡的粵菜,不妨試試這道農家感覺十足的鐵鍋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