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娜
持續了一個月的《歐文去哪兒》大電影,終于在這個夏天行將結束的時候給出了答案。
歐文厭倦了長久地活在詹姆斯的陰影下,厭倦了當二當家,這不應該被視為小事,他更不是在逃避壓力。相反,他想證明自己可以承擔更大的責任,證明自己也夠格當老大。這些動機導致他主動要求被交易。他向騎士隊提交了四支想去的球隊名單——馬刺、熱火、尼克斯和森林狼。但最終,他來到了波士頓。在這里,歐文將重裝上陣,作為綠軍新主開啟職業生涯的全新旅程。

狀元末位命運之輪
騎士和凱爾特人,一個是上賽季的東部冠軍,一個是東部常規賽戰績第一,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如此水火不容的兩個對手,可以稱得上是死對頭了,如今卻不可思議地互換了核心球員。類似的情形,在NBA的歷史長河中并不多見。而兩名上賽季場均得分25+的球員,在之后的休賽期互換東家的情況,更是從未出現過。要知道,根據聯盟一條不成文的規矩,球隊即便要交易球員,也不會把他送到同分區的競爭對手球隊,為的就是不讓自己的潛在敵手補強,造成更大的隱患或者威脅。可這次兩支隊伍卻反其道而行之,歐文和小托馬斯,可謂是首開先河。
而作為交易的兩大主角,這兩人早在六年前就有過交集。時間回到2011年夏天。在那一屆的選秀大會上,歐文是絕對的天之驕子,當之無愧狀元之選。而在歐文之后,無數個路人甲的名字被念到之后,一個身高只有1.75米的小個子后衛在第二輪最后一個順位搭上了選秀的末班車。如果不是國王隊最后慧眼識珠一般地選中小托馬斯,他可能根本不會出現在NBA。
歐文和小托馬斯的職業生涯從一開始就天差地別。前者一進入聯盟,就被騎士隊捧為重建核心,在新秀賽季就獲得了無限開火權,并無懸念地當選年度最佳新秀。而小托馬斯作為二輪末尾秀,只能在國王隊的夾縫中求生存。但從最初沒有進入球隊常規輪換,到逐漸站穩腳跟,他只用了半個賽季,在賽季結束后還入選了最佳新秀第二陣容。
騎士隊一直把歐文視為詹姆斯離開后的救世主,幾年之內,球隊戰績雖然沒有起色,但歐文的實力得到了認可,這也是吸引詹姆斯“回家”的原因之一。而騎士能連續三個賽季進入總決賽,并贏得一座總冠軍,歐文作為三巨頭之一功不可沒。與此同時,即便小托馬斯在職業生涯第三年就進入場均20+得分手行列,但仍得不到半點尊重,很快就被交易到了太陽。在菲尼克斯甚至都沒來得及適應球隊體系,又被送到了凱爾特人。
對小托馬斯來說,東游波士頓可以說是職業生涯的一次轉折。在這里,他憑借個人表現被確立為球隊核心。球隊在他的帶領下成為了騎士隊在東部的最大對手,上賽季甚至力壓騎士成為東部常規賽戰績第一的球隊。然而,正當小托馬斯在這個休賽期盡心盡力幫助球隊招募強援,想在新賽季與騎士逐鹿東部時,一筆交易卻把他送到了騎士。
小托馬斯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一支球隊的核心,達到了交換狀元郎的級別,這絕對是命運的反轉。要知道,自1989年NBA改成兩輪選秀制后,直到小托馬斯被選中之前,22位最后一位被選中的新秀里,有13人根本沒有在NBA出場過,只有6名球員在聯盟打了兩個賽季以上。1990年第二輪第27位被選中(當時NBA只有27支球隊)的前鋒肖恩·希金斯是表現最出色的一位,他在聯盟總共打了6個賽季,效力過6支球隊,共計220場,首發27場,場均15.2分鐘內得到6.3分、1.8籃板、1.0助攻。但和小托馬斯比起來,前輩們的成績實在差得太遠。小托馬斯已經在聯盟征戰7年,騎士將是其效力的第四支球隊;他打了441場比賽,有309場是首發,場均貢獻19.1分、5.2助攻、2.6籃板。2014年4年2700萬簽約太陽時,大家都覺得小托馬斯是聯盟勵志典型,但如今看來這個合同實在太超值了。而且,這份合同還是薪水逐年遞減的形式,新賽季他的工資只有626萬美元。
進入聯盟六個賽季后,歐文逐漸成長為頂級控衛,現在他想要自產門戶,想要當球隊老大,所以他主動要求離開。小托馬斯則是完全被動的。在凱爾特人,他打出了生涯最好的表現,甚至已經把自己的名字寫進了MVP候選人行列,也多次表忠心望長留波士頓。但是當綠衫軍有機會得到歐文時,他就成了主要交易籌碼。六年前的選秀末位,作為交易主角換取六年前的狀元,令人不得不感慨命運的奇妙。
核心互換各取所需
表面上看,騎士和凱爾特人的確是冤家,兩隊要為東部常規賽冠軍,甚至是一個總決賽名額明爭暗斗。但從大方向來看,這筆交易看似意外,實則只是各取所需罷了。
在歐文申請離隊的消息曝光后,聯盟多達20支球隊都向騎士詢問過報價,而其中尼克斯、太陽、馬刺和森林狼的態度最為積極。但最終都未能成行,主要原因就是這些有意與騎士隊交易的球隊提供的籌碼都不能滿足騎士的要求。以尼克斯為例,他們曾是最積極想得到歐文的球隊之一,但騎士死咬著波爾津吉斯不放,而尼克斯自認他們已經端出了“除了波爾津吉斯之外”最棒的菜色給騎士;太陽方面,他們可以交出布萊德索,但對于四號秀約什·杰克遜也是不忍放手;森林狼更是不愿以威金斯為籌碼;至于馬刺,即便是想要歐文,歐文也對其有意,但他們是真的沒什么拿得出手的籌碼。所以,騎士在考察了一圈之后,與凱爾特人擦出了火花。

最近幾年,凱爾特人囤積了大量的潛力股與選秀權,多到波士頓球迷都常常抱怨這些資源何時能換來一位巨星。歐文終于滿足了他們的愿望。然而,與騎士的交易談判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凱爾特人一度被告知,如果他們不把探花秀杰森·塔圖姆放進交易籌碼中,雙方就沒得談。但歐文非離隊不可,而凱爾特人能提供給他們的籌碼——小托馬斯、杰·克勞德、日日奇和2018首輪非保護簽——又是所有球隊中最豐盛的,所以這筆交易最終得以成行。endprint
綠衫軍大總管丹尼·安吉考量此交易的目的,當然是縮小、甚至超越騎士在東部的首席地位。球隊想要更上一層樓的雄心,在他們今夏的一系列運作上就可以看出。那么一個被爭論很久的問題又出現了,若以小托馬斯作為第一球星,凱爾特人的上限能到哪?上賽季,凱爾特人作為東部一號種子,卻在季后賽打得異常艱難,到了東部決賽,也沒有給騎士造成太大的挑戰,這與小托馬斯的表現不無關系。“小托馬斯已成為凱爾特人的瓶頸,以他為第一核心的球隊很難奪冠。”這已經成了當時主要的論調。
所以,凱爾特人在組建了海沃德、霍福德、杰倫·布朗、斯馬特、莫里斯和塔圖姆的陣容框架后,他們需要一個真正能帶球隊騰飛的頭號球星。在安吉心中,這個人不應該是小托馬斯。恰恰歐文鬧著要轉會,讓凱爾特人看到了機會。除此之外,凱爾特人送走小托馬斯,也避免了與他明夏續約的麻煩。小托馬斯公開表示想要一份頂薪合同,但對此,凱爾特人有些猶豫,給了怕溢價,不給又怕白白失去一無所得,再加上小托馬斯臀部傷病的隱患,可以說是進退兩難。完成這筆交易,凱爾特人的煩惱全部解決了。
只是,一切看似美好的表面之下也存在著隱憂。如今的凱爾特人是一支全新的球隊,雖然歐文、海沃德與霍福德的組合看起來是不錯,但很難用賬面實力來判斷他們會打出怎樣的表現,特別是他們三人在生涯里都沒有成功扮演過球隊領導者的角色,組合到一起會有什么樣的化學反應,也是個未知數。但未知也代表著希望,至少凱爾特人和他們的球迷們看到了希望。
至于騎士,或許這已經是他們所能做出的最好交易了,至少在做了這筆交易之后,未來的道路突然就變寬了,即便詹姆斯在明年夏天離隊,也不至于像2010年那樣太過被動。
在歐文請求交易以后,騎士隊所處的環境危機四伏。選秀已經結束了,而各支球隊也不能交易他們在七月初剛簽下的自由球員。但無論如何,騎士與凱爾特人的交易兼顧了自己的短期和長期利益。

這筆交易帶給騎士的第一個好處是球隊薪資總額有所下降。按照規定,聯盟現行的奢侈稅制度是階梯式征收,在四年中有三年工資額超過奢侈稅點的球隊,要按照屢犯者繳納超級奢侈稅。騎士正好屬于這一類球隊。在完成這筆交易后,騎士的奢侈稅總額從7840萬美元降至4930萬美元,這意味著他們將節省將近3000萬美元的奢侈稅。
而在即戰力方面,小托馬斯雖然比起歐文稍遜一籌,但依然是一個厲害的得分手,在詹姆斯身邊足可以承擔起得分重任。克勞德對騎士來說是絕佳補充。騎士隊極度需要一個能在總決賽進行防守的可靠三分投手,而克勞德完美滿足這點。他拿著廉價合同,并且下賽季,他能讓騎士隊的小球陣容更加美妙。在詹姆斯的帶領下,騎士依然會是東部最強的球隊。如果明年夏天,詹姆斯選擇留隊,騎士可以在是否留下小托馬斯這個問題上做出選擇。如果詹姆斯以自由球員另投他隊,對騎士也絕非災難。別忘了,在歐文的交易中,凱爾特人還送來了2018年籃網的首輪非保護簽,按照籃網的實力,這支簽很可能是前五順位,再加上固有資產,騎士有著遠比2010年更深厚的重建底蘊。
然而,這波交易可謂一波三折。由于小托馬斯的臀部傷勢未愈,騎士方面拿體檢情況不樂觀做起了文章,計劃向凱爾特人索要更多補償。但后者認為,球隊在之前交易討論中已經向騎士闡明了小托馬斯的傷病情況,之所以提供2018年的籃網首輪選秀權,就是為了彌補小托馬斯傷勢的不確定性。雙方一度陷入僵局,所幸最后凱爾特人讓步,補償給騎士隊一個次輪選秀權,交易才最終完成。
而在這筆交易完成之后,聯盟各界關于誰虧誰賺的爭論也從不斷,但最終結果如何還得交給時間去檢驗。
以父之名緣定綠軍
在加入凱爾特人之后,歐文面對的第一個難題就是更換球衣號碼。
自從以狀元身份進入聯盟以來,歐文一直身穿2號球衣,不過凱爾特人早已退役了2號球衣,但并非是為某個球員退役的,而是獻給了傳奇主帥“紅衣主教”奧爾巴赫。不能再穿2號球衣,最終歐文選擇了11號。事實上,在進入大學之前,他一直身穿11號球衣,而這也是他父親在波士頓大學打球時穿過的號碼。如今再穿11號,這不僅代表了歐文的過去,也代表了他與波士頓的天定之緣。
1991年夏天,在凱爾特人訓練館里,奧爾巴赫打算試訓一批年輕球員,看看其中有沒有值得培養的好苗子。前波士頓大學得分王德雷德里克·歐文名列其中,當時他正在澳大利亞職業聯賽征戰,場均能拿到30多分,是此次試訓中被看好的球員之一。德雷德里克正是歐文的父親。“那個時候,想看他打球,你可得花大價錢。”德雷德里克的朋友蒂隆·喬伊說。
在1984到1988年間,德雷德里克效力于波士頓大學,除了在大學賽場上大殺四方,他還獲得過洛克公園街球戰的MVP。“因為沒有在NBA出現過,人們不知道他究竟有多出色。”歐文的教父、德雷德里克的摯友、在NBA征戰了16個賽季的羅德·斯特里克蘭這樣說,“有時,我看到現在的凱里,就像看到當年的德雷德里克,我把他們父子的比賽拿來對比后發現,兩個人的風格像極了。”
大學生涯最后兩年德雷德里克繼續全方位提升著自己,大四那年他場均已經能攻下19.9分、3.4個籃板、2.8次助攻。更夸張的是在三分球還未流行的80年代,他就已經能投出場均4.5次出手,1.9球命中,高達43.2%的命中率。最終德雷德里克一共為波士頓大學拿下1931分,隊史第一(90年代中期被刷新)。他的11號球衣也在波士頓大學退役。
只可惜離開大學校園后,德雷德里克沒有被任何一支NBA球隊選中,只能前往澳大利亞聯賽繼續追尋自己的籃球夢。在澳洲聯賽打了三年之后,他曾無比接近NBA,可最終仍與凱爾特人隊擦肩而過。“我在那次試訓中表現糟糕透頂。”談起那段往事,現在德雷德里克無不懊悔說道,“也許是我太緊張,以為自己終于能夠實現去NBA打球的夢想。”endprint
當德雷德里克為凱爾特人試訓時,歐文已經在媽媽伊麗莎白的肚子里,他出生在墨爾本,之后德雷德里克為了更好地照料家人選擇回到美國,憑借自己在大學經濟專業的背景在曼哈頓找了一份不錯的工作。也許德雷德里克是因為一年前無緣凱爾特人才決定結束自己的籃球生涯,可對他來說更大的打擊還在后面。

在歐文四歲的一天,母親伊麗莎白突發血液感染,在短短48小時內就離開了人世。從那時起,德雷德里克是又當爹又當媽。而在歐文九歲那年,他又差點失去了父親。
2011年9月11日,老歐文像平時一樣去上班,而他的上班路必須要從紐約世貿中心雙子塔的大廳穿行而過。當災難發生時,他剛從世貿中心地鐵站走出來。那一刻仿佛世界末日,他拼盡全力奔跑才脫離險境。如果那一天,他沒有幸存下來,歐文或許永遠不可能出現在NBA賽場上。因為老歐文不僅是他的父親,更是他的籃球導師。
失去母親,又險些失去父親,經歷過這一切,童年時的歐文已經顯得格外成熟。當他聽到父親在凱爾特人試訓的故事,看到父親眼里時不時透露出的悲傷時,便打定了主意要完成父親未竟的事業。當時他們一家住在新澤西,小小的歐文在櫥柜上一次又一次標注著自己的身高,他將1.93米作為一個特殊的標記,那是父親的身高。而在櫥柜里,歐文刻下了這樣一句簡短的話:“我要進入NBA,我保證。”當2011年的選秀大會,歐文的名字被第一個念出來時,他實現了對父親、也是對自己的承諾。
在希臘語里,凱里的意思是“君主”,這是父親專門為他挑選的名字,德雷德里克希望自己的兒子成為命運的主宰者。在沒有詹姆斯的日子里,歐文就是克利夫蘭的“君主”,但在簽下五年長約后,詹姆斯卻回來了,這讓他陷入了兩難境地。歐文曾這樣說過,“我也許是史上最好勝的人之一,我只想摧毀對手,這是我的父親教我的。他教育我要索要更多,要追求更多,他告訴我,永遠不要滿足。”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么他渴望離開騎士,去一個未知的地方尋求更多、更大的可能。
其實,歐文本可以有更多選擇,比如等著明年夏天看看詹姆斯是去是留,然后再做決定。如果后者離開,他可以在克利夫蘭重新登基;如果詹姆斯留下,他再離開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歐文拒絕了這些“對自己未來更有利”的可能,只是做出了忠實于當下內心想法的選擇。所以他斷了一切后路,逼迫球隊加快交易進程,甚至威脅騎士隊如果不完成交易,他就拒絕去訓練營報到。
既然已經到了非走不可的境地,那就走吧,去波士頓完成父親未竟的夢想。在那里,他將會是球隊領袖的不二人選,將被賦予“君主”的責任和使命。
從歐文申請離隊的消息曝光,到最終落定波士頓,這持續了一個月的交易風波真可謂是峰回路轉,一波三折。這筆交易讓歐文成了波士頓的新王,似乎也奠定了球隊的未來,只是,風暴過境后看似美好的風景,是否真的美好,誰也不知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