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宇
【文題亮相】
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歷吧,或參觀、或考察、或旅游、或做志愿者……期間的一幕幕場景、一個個細節、一件件物品、一段段對話、一首首民謠,是否觸動了你的內心,引發了你的思考?
請以“走出校園,享受生活的芬芳”為話題,寫一篇作文。要求:(1)題目自擬,文體自選(詩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不得套寫、抄襲;(4)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校名、地名和人名。
【思路導引】
一、明確觀點。寫作前,同學們首先要做好審題立意的工作。有些題目的中心比較明確;有些題目意在題外,隱喻性強。這就要求大家認真地分析題目,把握題目的深層含義,即便文題有多種立意,一旦落實到某個具體的題目上時,就必須形成自己的寫作中心。否則,就會出現“意多文亂”的現象。
二、精心選材。話題是“走出校園,享受生活的芬芳”,也就是說,同學們要寫發生在校園外的故事。因此,凡是與中心思想關系密切或對表現中心思想有力的材料,就應該用到習作中去,否則,就要舍棄。但如果所選的材料不能緊扣話題,即便再新鮮、再生動,也要“忍痛割愛”。
三、巧用技法。從表達方法上看,有抒情點題、議論點題、敘述點題、描寫點題等。舉例來說,茹志鵑《百合花》結尾:“在月光下,我看見她眼里晶瑩發亮,我也看見那條棗紅底色上灑滿白色百合花的被子,這象征純潔與感情的花,蓋上了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的臉。”這詩意濃郁的描寫,把作品推到一個更高的藝術境界。
從修辭的角度看,則有反復點題、設問點題、排比點題、引用點題、比喻點題等。如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的開頭部分:“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呢?我們的部隊、我們的戰士,我感到他們是最可愛的人。”作者以設問直接點題,引出了對典型事例的敘寫。
【佳作展示一】
天橋上的身影
◎李睿涵
不知厭倦的知了在窗外不停地叫著,太陽火辣辣地炙烤著大地,讓人心生煩悶。
假期過半,我和媽媽去上海游玩。路過一座天橋,橋上人來人往,橋下車流滾滾,就在這曲美妙的生活頌歌中,我卻聽到了一個極不協調的聲音,沙啞、凄涼……循聲望去,就見天橋一邊的地上坐著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正緊閉著雙眼,忘情地拉著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他似乎沉浸在音樂氛圍中不能自拔,但仔細觀察后,卻讓人感覺有點不對勁兒。走近一看,在他面前是一個開著蓋的鐵盒,里面零亂地躺著幾張紙幣,原來,這是一個乞丐。
天橋上人來人往,卻沒有人愿意駐足聆聽那凄涼的二胡曲,也沒有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二胡的聲音仍在不斷地哽咽著,似乎在訴說著什么……
這時,一個六七歲的小女孩拉著她媽媽的手走上天橋,站在那位老人的面前靜靜地聽他拉完了一曲。
“媽媽,給這位老爺爺一點錢好嗎?”她晃著身邊婦女的手哀求道。可她媽媽卻狠狠地瞪了她一眼,厲聲說道:“別管他!你先看看這盒子里有多少錢吧!”
“我們為何要跟別人一樣?這個老爺爺看上去的確挺慘的呀。”“小孩子沒見過世面就別瞎說。你知道現在有幾個乞丐是真的?”小女孩的哀求換來的卻只是媽媽的再一次瞪眼。但在剎那間,我分明看見那位乞丐的臉上有了些許變化,那是一種莫名的委屈與無奈。
那位婦女拉起小女孩的手準備離開,小女孩卻使勁掙脫了她媽媽的手,在自己的衣服口袋里摸了半天,才摸出一枚紀念幣,放進鐵盒中,對老人說:“爺爺,我只有這個了……”這時,乞丐抬起頭,我分明從他眼中捕捉到了感激的目光及幾滴晶瑩的淚水。
天橋又恢復了往常的熱鬧,二胡聲也跟著響了起來,唯一增多的,是小女孩留下的那顆純潔、善良的心靈。
我已經無心逛街了,思緒一直定格在天橋上的那一幕,以及小女孩離開時一步一回頭的身影。
那天,那位老人,還有那個小女孩,給我上了一堂受益匪淺的課。
(黑龍江青岡縣永豐中學)
點評
本文從生活中選材,真實感人,主旨突出。尤其是開頭兩段的環境描寫,更是為下文的故事情節作了一定的鋪墊;同時,也與第三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讀后引人深思。
【佳作展示二】
第一次包餃子
◎江翃睿
在我的成長紀念冊中,有許多令我難忘的時刻,其中最難忘的,當屬第一次包餃子了。
周日中午,媽媽把餃子粉加水和成面團,然后在準備好的肉餡中放上各種作料,用力攪拌后,就呼喊著大家前來包餃子。
我把手洗干凈,準備大干一場。因為在我眼里,這應該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只要把餡放到皮里不就行了?就見媽媽先把和好的面揉成面團,然后用刀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再搟成餃子皮,把餡放進去,用大拇指和食指輕輕一捏,一個又大又漂亮的餃子就包好了。我也照著媽媽的樣子,先把餡放進皮里,然后拇指和食指在上面用力一捏,結果,餃子餡像火山爆發般噴在我的臉上,頓時,我的臉像炸開了花。旁邊的小表弟指著我大笑道:“快看!哥哥變成小花貓了!”
我頓時失去了信心,剛想撒手不干,媽媽卻對我說:“包餃子是有竅門的。你看啊,先用左手托著皮,把餡放在皮上,用左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一起往里一收,再輕輕一捏,就包好了。”聽了媽媽的話,我決定再試一次。
我按照媽媽說的,拿起一張圓圓的餃子皮,輕輕地放在手心里,用筷子夾些肉餡放在中間,然后把它對折合上,使勁一捏邊緣,大功告成,可剛放在案板上,那餃子卻像無主心骨一樣躺在那里。哎呀,真的好難看哦!
我抬起頭看看大家,每個人手旁都放著幾個包好的餃子,看上去是那么可愛,就連調皮的小表弟都包得有模有樣的。不過,我并沒有因此放棄,而是在媽媽的指導下,繼續努力,不知不覺間,我已經包了七八個像模像樣的餃子了。
十幾分鐘后,餃子上了桌,胖乎乎的,晶瑩剔透。看著一盤盤熱氣騰騰的餃子,我心里別提多高興了!輕輕咬一口,醇厚的湯汁頓時沖擊著我的味蕾,香噴噴的肉餡順著咽喉滑進胃里,暖暖的,令人欲罷不能。
人生就像餃子,歲月是皮,經歷是餡,酸甜苦辣皆為其中滋味,毅力和信心正是餃子皮上的褶皺;人生的旅途更如餃子,每一次獲得成功,都要經受捏握推壓的磨煉,都是一次從生到熟的飛躍!
一次次的磨煉,一次次的成熟,才有了最終的輝煌!
(黑龍江青岡縣永豐中學)
點評
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看似普通,但小作者卻寫得津津有味,令人百讀不厭;文末的議論發人深省,對作文主題有升華的作用。此外,文中的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皆生動地體現出小作者的寫作功底,可見小作者平時善于觀察、善于總結、善于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