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進
鄭進(1964-),男,安徽霍邱縣人,講師,大專,研究方向:籃球教學與研究。
合肥市交通技工學校體育教研組,安徽 合肥 230011
Sport Section of Hefei Communication Technician Training School, Hefei 230011, Anhui, China.
合作分層動態教學模式在中職籃球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鄭 進
根據分層教學模式和合作學習模式的特點,構建了合作分層動態教學新模式,制定了新模式在中職籃球教學實施的具體方法和步驟。實踐運用表明:新教學模式結合了分層教學和合作學習模式的優勢,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突出了籃球教學對學生集體觀念的培養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
籃球教學改革;分層教學模式;合作學習模式;合作分層動態教學模式
籃球運動作為青少年最喜愛的運動之一,在學校體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作為“三大球”在校園推廣最廣泛的體育項目,籃球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意識,促進學生身心發展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也成為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籃球運動是一項團隊合作要求較高的項目,在籃球教學中,教師既要通過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提高學生對集體運動項目的認識,更要通過實踐教學,使學生之間在合作和互幫互學中掌握運動技能,體驗團隊配合的真諦。中職學生雖然經過了小學、初中體育課的學習,但學生的籃球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由于生源地的廣泛性和招生方式的不同,中職學生在身體素質、籃球技術水平、籃球學習主動性等方面與同齡的高中學生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從中職學生實際出發,從籃球教學項目特點出發,培養和構建學生主體性,既做到區別對待,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又通過合作互助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進而提高教學質量。本研究打破傳統籃球教學的弊端,將合作學習模式和分層教學模式相結合,根據學習內容和學生實際,不同內容教學采取合作,不同階段學習采用分層,靈活運用、動態管理,并進行實驗研究,以期提高學生主動參與意義與能力,提高中職籃球教學效果。
1.1 合作學習模式及其特點
合作學習是以學生為中心,以異質學習小組的合作為基本形式,系統利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的學習,以團體學習目標的達成度為獎勵標準的一種教學活動?;@球合作學習教學理念是指將學生分為各個小組的成員,然后教師對各個小組進行針對性教學,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并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最后達成籃球教學的基本任務目標?;@球教學的合作學習與傳統常規教學相比最大的特點是,由統一教學轉變為小組學習,教師從主導地位轉變為組織引導角色,學生的學習氛圍轉變為分工協作,學生的課外練習由個人自由練習轉化為集體主動練習,學生的評價也由個人評價轉變為組內集體學習效果的評價。
成為主動的分工合作與自主作業。
1.2 分層教學模式及其特點
朱宏偉、馬曉南研究認為“分層教學”,就是遵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水平,在教學目標、內容、方法和評價上區別對待,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在各自的起點上都能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何秋鴻把“分層教學”進一步細化為,依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習能力、掌握能力和學生的個體差異、興趣愛好、身體素質、運動技能等因素,教師在安排課堂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上,有差別的設計,劃分不同層次,確定基本相同的學習目標,有針對性地進行體育教學,并制定不同的評價和檢驗標準。充分調動學生體育興趣,發揮教師專業特長,把體育課教學與學生身心鍛煉相結合,增強學生體質、愉悅心理、促進身心健康。 分層教學模式的主要特點是強調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體現“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本”的人本主義教育理念。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區別對待,因材施教進而實現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
1.3 合作分層動態教學模式的構建
合作分層動態教學模式就是把合作學習模式與分層教學模式相結合,充分吸納合作學習模式的特點及分層教學的優勢,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運動技術基礎等進行合理分組、分層,同時根據教學實際的不同學習內容、不同學習階段、實行合理分層教學與合作學習模式相結合,動態化相互轉換的教學模式。合作分層動態教學模式具體操作方法(表1)該模式在籃球教學的實施中,首先,合理分層是基礎。教師應組織相應的測試,并與學生進行積極的交流,綜合考慮學生個性差異,對學生實行異質分層。依據這一分層,制訂不同層次的學習任務、目標和內容,進行分層教學和分層評價,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相互協作、交流互動,完成對籃球教學目標的實現。其次,動態調整實現合作學習,教師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習階段,依據學生的學習進展情況進行重新分組,實行優勢互補、相互搭配,實行合作學習。最終實現既分層又合作的動態教學和學習模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要,又節省了教學時間。

表1 合作分層動態教學模式具體操作方法表
2.1 研究對象
以中職籃球教學中合作分層動態教學模式的實踐運用為研究對象。
2.2 實驗分組及實施步驟
2.2.1 實驗分組方法
隨機選取本校2015-2016學年籃球選項課兩個選項班,其中將一班40名學生設定為實驗組,另一班40 名學生設定為對照組。實驗組學生采用合作分層動態教學模式,對照組學生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實驗組和對照組由同一位教師進行授課。研究持續 18周,每周 2 節課,每節課50分鐘。實驗前依據以上構建的合作分層動態教學模式對實驗班進行分組,依據“組內同質、組間異質”的原則,把實驗班40人分成16人(甲級隊)和24人(乙級隊)兩個小組,主要是運用分層教學模式;依據“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把16名綜合評定技術和素質較好的學生分成4組,把24名綜合評定技術和素質一般的學生也分成4組,“優劣”隨機搭配形成新的4組分組,主要運用動態合作學習模式實驗(分組見圖1)。同時,明確分組意圖,宣布分組和合作各團隊評價考核辦法。對照組實施傳統教學模式及常規分組教學。
2.2.2 實驗實施步驟
實驗組第一階段(1-6周),按照“組內同質、組間異質”原則的對兩個實驗組進行分層教學,甲隊主要進行基本技術動作的規范化和提高教學,復習籃球的定點投籃技術、基本步伐的復習,傳接球技術練習,行進間高手、低手上籃技術練習,轉身運球、背后運球的練習等。乙隊學習原地運球、傳接球、單手肩上投籃技術,行進間高手上籃技術等。第二階段(8-12周),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原則進行合作學習,分組方法及運用如圖1。合作學習中,強調團隊協作,團隊競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及互幫互帶作用,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練習機會。第三階段(13-16),重新按照第一階段分組,對兩組安排提高內容教學及考試內容練習。第四階段(17-18),進行考核評價,明確甲乙兩隊不同評價內容,同時,合作學習小組成績以集體評分方法,計入每個人總分。對照班則采用傳統教學模式,根據教學計劃進行常規性籃球運動實踐教學。

圖1 實驗分組方法及教學模式運用圖
3.1 實驗前后合作分層動態教學模式對學生學習興趣及態度影響
對實驗前后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籃球課的學習興趣及練習籃球的態度進行了問卷調查和面談,研究發現,實驗組學生對籃球課的興趣有明顯提高。實驗前后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對籃球的學習興趣差異不大,試驗后顯示,實驗組對籃球課非常有興趣的達到55.0%,有興趣的達到40.0%,一般以下的只有5.0%,對照組對籃球課非常有興趣的只有17.5%,有興趣的有27.5%,一般的45.0%,沒有興趣的有10%。以上數據顯示,實驗組較對照組學生的籃球學習興趣較高。通過面談了解到,通過合理分層解決了個別學生進一步提高籃球水平的需要、也讓老師有了充裕的時間指導基礎薄弱、起點較低的學生。動態合作學習學形式提供了同學之間相互溝通和互動的時間和平臺,增強了學生對籃球學習的動力,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達到了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
3.2 實驗前后合作分層動態教學模式對學生籃球技術學習的影響
實驗前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了身體素質和籃球技術的測試,實驗組和對照組差異不大。試驗后測試考試顯示,實驗班學生的傳接球技術的平均分為84.7分,對照組的平均分為72.6分,實驗組行進間運球技術考核平均分82.4分,對照班學生的平均分為70.5分,實驗組定點投籃技術和行進間單手上籃技術考核平均分為81.7,對照班學生的平均分為70.3分。實驗結果表明,實驗組學生的籃球技能掌握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學生,合作分層動態教學模式更有助于學生在較快、較好的地掌握籃球技術。因此,在籃球實踐教學中,開展分層教學,可以使明確學習目標,提高籃球練習的主動性,同時,老師可以有針對性的投入到基礎較差學生的教學之中,縮短學生之間籃球技術的差距。動態合作學習,通過學生之間的團隊建立,培養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這種團隊精神不僅契合了籃球精神,也轉化為一種內在的動力,進而體現在學生籃球技術的全面提升。
合作分層動態教學模式是把分層教學模式與合作學習模式巧妙結合,充分利用兩種模式的優點應用于中職籃球教學的大膽嘗試。通過實踐教學顯示,新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學習籃球的興趣,提高了籃球課的教學效果,教學模式充分調動了學生團隊協作精神,與籃球教學培養學生集體意識目標相契合,新教學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體現學生為主體,讓學習發生的新的教學理念。但合作分層動態教學模式是一個復雜的教學過程,教學分層分組的方法需要進一步完善,學生的教學內容及考核標準也需要進一步科學化,如何合理把握動態分層和合作的學習階段和教學內容業需要進一步細化。新教學模式對老師的主導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必須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中,認真科學的安排好每一個細節,同時,積極引入現在多媒體網絡教學平臺,加強課內外結合,提高籃球教學的效果。
[1] 彭曉譜.大班額條件下合作學習模式構建探析[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17,34(1):123-126.
[2] 汪永聲.合作學習模式在高職院?;@球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運動,2016,146:117-118.
[3] 朱宏偉, 馬曉南. 分層教學引入遼寧工業大學籃球課堂可行性分析[J]. 遼寧工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14, 16(2): 133-135.
[4] 何秋鴻.“分層教學” 理論指導下高?;@球課教學實驗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 2014, 22(11): 7-9.
[5] 駱方成,萬會珍.合作學習模式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 2012 (21): 155-157.
ResearchontheApplicationofCooperativeStratifiedDynamicTeachingModeinBasketballTeachingin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s
Zheng Ji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erarchical teaching mode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model,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new model of dynamic teaching of cooperative stratification, and sets out the specific methods and steps of the new model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basketball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shows that the new teaching model combines the hierarchical teaching And the advantage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model, embodies the "people-oriented" teaching philosophy, highlighting the basketball teaching of the collective concept of student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basketball teaching reform; hierarchical teaching mode; cooperative learning mode; cooperative stratification dynamic teaching mode
G807
A
1005-0256(2017)11-0095-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1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