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建平,楊夢飛
(1.浙江縉云縣植保植檢站,321401;2.金華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四種殺菌劑對茭白胡麻斑病的防治效果
鄧建平1,楊夢飛2
(1.浙江縉云縣植保植檢站,321401;2.金華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采用咪鮮胺、硫磺·三環唑、苯醚甲環唑、多菌靈4種常用殺菌劑開展茭白胡麻斑病防效試驗。試驗結果表明,25%咪鮮胺乳油1 500倍液、45%硫磺(40%)·三環唑(5%)可濕性粉劑500倍液2個處理的胡麻斑病防控效果及增產優勢明顯,防控效果分別達到87.4%和88.3%,產量達到1 796.2、1 758.6 kg/667m2。
茭白;胡麻斑??;殺菌劑;防效
茭白(Zizania latifolia),屬禾本科菰屬,為多年生宿根性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中下游地區,全國年種植面積6.7萬hm2以上,其中浙江省年種植面積約2.8萬hm2,分別占全國茭白總種植面積和產量的40%以上[1,2]??N云縣是浙江省茭白主產區,由于連年種植茭白,胡麻斑病等病情逐年加劇。目前,生產上常用的化學防治藥劑主要包括三環唑、撲海因(異菌脲)、多菌靈等,但由于長期連續使用,防治效果明顯下降。因此,篩選出能有效防治茭白胡麻斑病的高效、低毒、低殘留藥劑十分緊迫。
試驗于2016年在縉云縣大洋鎮石亭村沈海潮承包田進行。試驗田塊地勢平坦,前作為水稻,土壤肥力中等,弱酸性,排灌方便。
4種供試藥劑分別為25%咪鮮胺乳油(安道麥馬克西姆有限公司)、45%硫磺(40%)·三環唑(5%)可濕性粉劑(杭州禾新化工有限公司)、25%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利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江陰市農藥二廠)。
參試茭白品種為麗茭一號,屬單季茭,系大洋鎮主栽品種,2015年11月23日種植,密度0.5 m×0.8m。
試驗設5個處理,分別為A:25%咪鮮胺乳油1 500 倍液;B:45%硫磺(40%)·三環唑(5%)可濕性粉劑500倍液;C:25%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800倍液;D: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E:清水對照(CK)。試驗采用隨機區組排列,每個小區面積15m2,3次重復,周圍設有保護行。
6月15日第一次施藥,每667m2茭白田噴霧藥液50 kg;6月23日第2次施藥,藥劑用量同上。試驗期間肥水管理同常規,不再施用其他殺菌劑。
每個小區對角選定5墩茭白,調查葉片發病情況。共調查3次,6月15日施藥前調查胡麻葉斑病病情基數,以后每隔7 d調查一次病害防控情況,分別考察記錄發病程度,計算病情指數與防效。
病情分級標準:0級,無病斑;1級,1~5個斑點;3 級,6~10 個斑點;5 級,11~15 個斑點;7 級16~20個斑點;9級,21個斑點以上。
病情指數=[∑ (各級病葉數×該級代表值)/(調查總葉片×9)]×100;防效(%)=[1-(處理區藥后病指×對照區藥前病指)/(對照區藥后病指×處理區藥前病指)]×100%[3]。
數據經Excel和SPSS 20.0統計,方差分析采用隨機區組單因素方差分析Tukey法,α=0.05。
第1次處理(6月 15日)后 7 d,即 6月 23日考察結果,各處理間茭白植株高度及分蘗性狀無明顯差異。第2次處理(6月23日)后7 d,即6月30日,各處理有效分蘗數量差異不明顯,但4種藥劑處理的株高均顯著高于對照,其中A處理最高,比對照高4.4 cm,C處理次之,比對照高3.6 cm。6月30日,按當地茭農種植習慣,及時去除無效分蘗。采收期考察結果,各處理植物學性狀變化較大,4個藥劑處理的株高均高于對照,其中C處理最高,達到261 cm,比對照高18 cm;B處理次之,比對照高11 cm,A處理最低。

表1 4種藥劑對茭白植物學性狀的影響
從表 2可知, 第 1次施藥后 7 d,A、B、C、D 4個處理對胡麻斑病的防效分別為 57.9%、60.3%、32.9%和30.0%,防病效果與對照比較均呈顯著性差異,其中 A處理和B處理防控效果較好,兩者無顯著性差異,但與C和D處理比較,均呈顯著性差異。第2次藥后第7天和第14天,各處理差異性與上一次考察結果趨勢相似,A處理和B處理防控效果最好,明顯優于其他2個處理。

表2 不同藥劑處理對茭白胡麻斑病的防控效果
由表 3 可知,A、B、C、D 4 個藥劑處理 667m2產量分別為 1 796.2、1 758.6、1 420.3、1 443.6 kg,分別比對照 E 處理增加 679.7、642.1、303.8、327.1 kg,增幅分別達到60.9%、57.5%、27.2%和29.3%,4個藥劑處理對病害的防控效果直接帶來茭白產量的大幅增加。從產量因子分析,主要是通過增加殼茭質量達到增產增收的效果。

表3 不同藥劑處理對茭白產量及經濟性狀的影響
試驗結果表明,從胡麻斑病防控效果及增產結果分析,25%咪鮮胺乳油 1 500倍液、45%硫磺(40%)·三環唑(5%)可濕性粉劑500倍液2個處理具有明顯的優勢,防控效果分別達到87.4%、88.3%, 產量分別達到1 796.2、1 758.6 kg/667 m2,對茭白生長無不良影響,建議在生產中推薦使用。
[1]汪愛娟,戴德江,李阿根,等.茭白胡麻斑病防治技術研究[J].中國植保導刊,2016,36(1):68-70.
[2]吳仁峰,楊紹麗,鐘蘭,等.茭白胡麻斑病的識別與防治[J].長江蔬菜,2012(9):43-44.
[3]符長煥,鄭春龍,鄭許松,等.茭白胡麻斑病防治藥劑的篩選試驗[J].浙江農業科學,2016,57(2):250-252.
[4]蒙華貞.茭白胡麻斑病的發生與防治[J].長江蔬菜,2005(2):33.
[5]楊紹麗,吳仁峰,劉義滿,等.茭白胡麻斑病鑒定及其生物性特征[J].長江蔬菜,2012(16):95-98.
[6]葉琪明,顧國平,李建榮,等.茭白銹病和胡麻斑病的發生規律及其無害化防治[J].浙江農業學報,2003,15(3):144-148.
Protective Effects of Four Fungicides on Helminthosporium Blight of Zizania latifolia
DENG Jianping1,YANGMengfei2
(1.Jinyun County Plant Protection Station,Zhejiang 321401;2.Jinhua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our types of common fungicides,including prochloraz,sulphur tricyclazole,difenoconazole and carbendazim were used to carry out the control effect trial against Helminthosporium blight of Zizania latifolia in this study.The two treatments,25%prochloraz emulsifiable concentrate 1 500 times liquid and 45%sulfur(40%)+triazole (5%)wettable powder 500 times liquid had significantly effect on controlling Helminthosporium blight and increasing yield.The control efficiency reached to 87.4%and 88.3%,and the yield reached to 1 796.2,1 758.6 kg/667m2,respectively.
Zizania latifolia;Helminthosporium blight;Fungicide;Control efficiency
S645.2
A
1001-3547(2017)18-0152-03
10.3865/j.issn.1001-3547.2017.18.047
鄧建平(1968-),男,高級農藝師,長期從事蔬菜生產技術研究及推廣工作,電話:13906881390,E-mail:jydjp@163.com
2017-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