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青
對企業來說,品牌意味著什么?
“品牌就是戰斗力!”如今,這已經成為重慶企業界的共識。
過去,由于品牌效益不足,讓不少重慶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打了敗仗。
正因為有了沉痛的領悟,眾多企業臥薪嘗膽,開始以“監管”“創新”為抓手,傾力打造重慶品牌。
嚴控質量
2017年6月16日,凌晨2點。重慶鑫源集團農機公司里傳出刺耳的金屬撞擊聲,一群工人正掄著鐵錘向不合格的農機配件狠狠砸去。
每個月,這家公司都會對供應商的來件進行質量排位。排位在后十名的供應商將受邀參加質量整改會,目睹現場銷毀次品的整個過程。
這樣重視產品質量,是源于昔日喪失市場的“痛”。
農機公司成立前,重慶鑫源的主要業務是摩托車生產。
那時候,重慶摩托車產銷量穩居全國榜首。最頂峰時,產銷量占國內市場的三分之二,占出口市場的二分之一。
那時候,重慶鑫源的產品不愁銷路。
2003年,海外市場封鎖,國內多地“禁摩”,重慶摩托車產業直線下滑,開始出現虧損。
到2014年,全國摩托車出口十強企業,重慶從六席縮減為四席。
2015年,廣東取代重慶,成為全國最大的摩托車出口基地。
重慶摩托車產業陷入頹勢,重慶鑫源跟著舉步維艱。
形勢急轉直下,問題的根源在哪里?答案是:產品質量問題。
重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曾對重慶出口的摩托車進行專項抽查,在抽查的七批產品中,不合格率達71.42%。
產品質量差,就只能通過打“價格戰”來拼市場。然而,長期的“價格戰”,又進一步削減了企業的利潤,迫使企業以更低的成本投入生產,產品質量愈加低劣,形成惡性循環。
農機公司成立后,重慶鑫源不愿重蹈覆轍,決心不遺余力提升產品品質。為此,企業不僅制訂了嚴格的檢驗標準,切實把關供應商的來件質量,而且還定期整改產品質量問題,嚴防次品流入市場。
經過多年的堅持和努力,“重慶鑫源”再次成為響當當的品牌。
“目前,我們微耕機的銷量保持著年均30%的增幅,連續三年排名全國第一。”重慶鑫源集團農機公司總經理楊昌華說,“2016年,公司銷售額超過兩億元,有效對沖了摩托車業務下滑給我們帶來的損失。”
精耕產品
2008年,抗敏感牙膏市場掀起了一場“激戰”。
國外牙膏品牌搶奪市場,國內牙膏品牌分羹市場,重慶登康口腔護理用品股份有限公司面臨巨大壓力。
重慶登康是一家專注抗敏感牙膏生產的“老字號”,中國第一支專業抗敏感牙膏“冷酸靈”就出自其手,深受消費者喜愛。
國外品牌來勢洶洶,國內品牌咄咄逼人,一時間,“冷酸靈”的市場份額從近70%縮減至53%。重慶登康走到了“十字路口”。
“是堅持做抗敏感牙膏,抑或是豐富產品類型?”那時候,重慶登康在反復自問。
“品牌競爭激烈,說明需求仍在。”重慶登康口腔護理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鄧嶸說,“‘冷酸靈丟掉市場,是缺乏高端產品,其最貴的牙膏才賣十幾元一支。”
幾經斟酌,重慶登康決定把產品做深做精。
重慶登康與中華口腔醫學會、中國口腔清潔護理用品工業協會合作,共同建立了全國唯一的抗牙齒敏感研究中心,提升抗敏感牙膏的生產技術。接著,又與四川大學華西醫學院的專家聯手,研發全新抗敏感材料“生物活性玻璃陶瓷”及相關的牙膏產品。同時,進一步向國際品牌靠攏,重視產品的精細化研發,把年銷售收入的3%作為研發費用。
憑著這份專注與堅持,重慶登康用了八年時間,將市場份額一點一點地搶了回來。
近幾年,“冷酸靈”的銷售收入一直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成為國內抗敏感牙膏細分市場的銷售冠軍。
“專注,就是真正的差異化。精耕細作,強化產品特色,才能重新贏得市場。”鄧嶸說,“現在,‘冷酸靈系列品牌已經擁有20多項專利。”
搶占先機
2017年,重慶渝安創新科技有限公司。
全球著名的摩托車生產商雅馬哈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定期評估,這次評估結果將決定渝安科技能否為其更高端的產品供貨。
業界都知道,雅馬哈對配件供貨商的篩選十分嚴苛。除了要求產品質量過硬,更看重它們的自主研發能力。
渝安科技是一家生產摩托車減震器的企業。自主研發,它從未“掉線”過。
公司成立之初,創始人張興海帶著團隊成員到泰國考察市場。一款被稱為“泰本田”的摩托車,極具市場潛力,吸引了他們的目光。
那時候,國內尚未生產出與其相似款型的摩托車。
從泰國考察回來后,張興海帶著技術人員快速研發出適合這類車型的減震器。等到該類摩托車在國內市場推出時,渝安科技當仁不讓地成為“首選供貨商”。
“創新,是品牌的靈魂。要搶占先機,讓產品走在前列,這是我們的準則。”張興海說。
2002年,渝安科技研發出第一代氣囊后減震器,填補了國內空白;2003年,研制出“倒置式”前減震器,改寫了中國不能生產摩托車賽車減震器的歷史;2006年,研發出全可調充氣式后減震器,獲得“中國專利優秀獎”;2013年,研發出“X”系列氣囊減震器產品,性能領先國內同類產品。
“截至目前,我們先后取得67項國內專利技術,建有行業內領先的研究機構和減震器綜合測試中心,具備個性化定制產品的能力。”張興海頗為自豪地說。
雅馬哈的評估結束后,在中國大陸,向它供貨減震器的,依舊只有渝安科技一家。
任重道遠
從重慶鑫源,到重慶登康,再到渝安科技,如今,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引領下,越來越多的重慶品牌開始“嶄露頭角”。
“重慶已經培育品牌產品1035個,比‘十一五期間增長了47.44%。”重慶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工作人員介紹,“重慶要用品牌的力量引領經濟提檔升級。”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要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當前,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國經濟也處在轉型發展的關鍵期。抓住機遇,搶占先機,在“中國制造2025”的打造過程中,實現“彎道超車”,是品牌乘勢崛起的關鍵。
作為國家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打造品牌,推動制造向“智造”轉型升級,是國家對重慶寄予的厚望,也是重慶深化改革、推動經濟轉型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
重慶正在積極踐行著,無論前路有多少荊棘坎坷。
目前,全國現有百年品牌434個,重慶只占7個;全球最具價值品牌500強中,重慶無一品牌入選;亞洲品牌100強,重慶也無一品牌上榜。
為此,重慶提出,未來五年將再培育800個品牌,讓它們特色鮮明、競爭力強、市場信譽好。
重慶品牌塑造依然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