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良譜++吳紅++王善
摘 要:苗木密度是影響苗木質量、苗木產量和綜合收益的重要因素。本試驗以楓楊苗木為例,并通過多項形態和生理指標(苗高、地徑、生物量、根系活力等)來比較不同育苗密度(36 ,64,100袋·m3)的育苗效果。試驗結果證明, 64袋·m-2的密度較為合理,苗木綜合性狀最為優良,宜于造林。
關鍵詞:楓楊;容器苗;育苗密度;苗木質量
中圖分類號:S604+3 文獻標識碼:A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7.010.022
Density Experiment for Container Seedlings of Pterocarya stenoptera
QU Liangpu, WU Hong, WANG Shan
(Jiangsu Animal Husbandry & Veterinary College, Taizhou, Jiangsu 225300, China)
Abstract: Seedling density wa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determining the seedlings quality, seedling production and comprehensive income. In this experiment, three different densities (36, 64, 100 bags·m-2) were design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density on the quality of containerized seedling through several 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indexes (height, diameter, biomass, root activ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nsity of 64 bags·m-2 was more reasonable, and the seedlings at this density grew best on the whole and were most suitable for afforestation.
Key words: Melia azedarach;container seedling;density;seedling quality
楓楊(Pterocarya stenoptera)又名元寶楓,是胡桃科的一種落葉喬木,枝葉茂密,生長迅速,耐濕性強,固土防洪能力強;可以做為胡桃的嫁接砧木,葉子含有槲皮素等成分可以殺死釘螺,其枝葉和花有獨特的氣味并且具有很強的生物活性可以用來防治病蟲害,也是放養云南紫膠蟲常用的寄主樹之一;耐輕度鹽堿,萌芽力和適應性強,對煙塵和二氧化硫抗性強,是我國亞熱帶地區重要的鄉土造林樹種和綠化樹種[1-7]。近年來,楓楊的藥用價值、生態價值,以及木材的應用價值等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作為一種用途廣泛的速生樹種在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有關楓楊的研究也有陸續報道,但大都針對生長規律、材性分析、硬枝扦插、快繁等內容,關于容器苗育苗密度對苗木生長和質量的影響未見報道。本文進行了楓楊容器苗不同密度的對比試驗,希望能了解密度對苗木的影響,為容器育苗的關鍵技術及質量評價體系提供一些技術支撐。
1 材料和方法
楓楊種子(具翅)采自江蘇省泰州市,凈度為98.91%,千粒質量為108.45 g。種子播前用60 ℃左右的溫水浸泡48 h,待出苗整齊后選取健壯芽苗移栽到規格為8 cm×16 cm的塑料袋中,基質為黃心土:泥炭:珍珠巖(1∶1∶0.2)混合基質,幼苗移栽前用0.5‰的辛基二酶消毒。試驗設有3個密度梯度:36,64,100 袋·m-2,每個密度設有3個重復。生長結束后,每處理隨機取樣測定其苗高、地徑、主根長、側根數、各單株鮮質量、干質量、根系活力、莖段內營養物質、脯氨酸含量等指標并做好記錄,用EXCEL軟件及時記錄數據,并結合DPS的統計分析工具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采用新復極差法比較,從而得出最終結論。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密度對苗木生物量和質量形態指標的影響
從表1中可以看出,苗木密度越大,苗高值越高。方差分析數據顯示3個處理的苗木其苗高均值相差較大;就地徑的數據看來,100 袋·m-2的苗木地徑最小,64 袋·m-2的最大,兩者差異顯著,但與36 袋·m-2 的苗木地徑數據相比差異均不顯著,可能是因為36 袋·m-2密度的苗木個體間大小不均衡,隨機取樣影響數據結果所致。就高徑比數據來說,隨著苗木密度增大,其數據增大,也說明苗木越瘦弱,100 袋·m-2 密度的苗木最為高瘦,生長較弱,抵抗力較差,影響其造林成活率;64 袋·m-2的苗木根系也相對發達,側根數最多,主根長也最長,且與其它處理的苗木相比差異比較顯著。數據也表明:在一定范圍內,隨著密度的增大,苗木生長會出現不良的趨勢[8]。
一般來講,苗木的質量與其生物量有相關性,生物量越大,表明苗木較粗壯,莖段內容營養物質積累多。通過統計數據及表2中數據分析,擺放最為緊密的苗木其地下部分鮮質量、干質量值均為最小,說明整個根系生長最差;密度為每平方米擺放64袋的苗木無論地上枝葉還是地下根系其鮮、干質量值均為最大,說明此密度的苗木生育健壯,組織非常充實,體內貯存的營養物質多,含水量較高,苗木的質量優良。36 袋·m-2的苗木其個體間有較大差異,地下部分干質量、鮮質量均值大于100 袋·m-2的苗木,但地上部分干質量或鮮質量均小于100袋·m-2的苗木。這也與單守田[9]的試驗結果一致:在一定范圍,單株苗木的生物量均隨著密度的加大而減小。endprint
2.2 不同密度對苗木質量指數的影響
苗木質量指數(QI)是結合了苗高、地徑、干質量等數個數據所得出的,是衡量苗木質量優劣的重要形態指標之一,QI越大,苗木質量越好[10]。從圖1可以看出,在苗木前期生長過程當中,苗木質量指數差異不顯著,應該是因為此時苗木還較小,枝葉還未完全展開,密度對其影響不大;但在培育140 d后,苗木質量指數有了明顯變化,密度為64,36 袋·m-2的苗木質量指數分別為1.50,1.43,相差不大,但都遠大于密度100 袋·m-2的苗木質量指數0.87,經方差分析,在0.01和0.05水平上差異均顯著,說明一定范圍內密度越大,苗木質量指數越小[11]。
2.3 不同密度對苗木根系活力和營養物質的影響
本文研究了容器苗的不同密度對楓楊苗木根系活力及莖段內脯氨酸、可溶性糖等營養物質含量的影響,結果見表3。
從表3數據可知,密度居中(64 袋·m-2)的苗木根系活力最強,與其他密度的楓楊苗相比差異達顯著水平;就脯氨酸指標來講,密度最小的苗木其莖段內的含量最高,密度居中的次之,密度最大的最低;就苗木體內營養物質含量來說,苗木擺放越密,其體內可溶性糖含量越低;64 袋·m-2的苗木其蛋白質含量相對較高,與其他兩種密度的苗木相比差異顯著;淀粉含量指標無顯著差異。總體來看,苗木其莖段內營養物質沒有明顯的規律性變化,可能與隨機取樣及苗木個體之間差異有關,從而對試驗結果產生影響。
3 結論與討論
苗木密度是決定苗木質量和苗圃出圃苗產量、綜合收益的重要因素[12]。本文通過對苗高、地徑、根系情況、高徑比、生物量、根系活力等指標進行綜合比較,每平方米擺放64 袋苗木比較適合,不僅整齊度高,各項指標都比較好,整體生長比較健壯。
目前,容器苗的研究和應用越來越廣泛,但多集中于育苗容器、規格、控根方法等方面,對于容器苗的密度研究還少有人開展,在容器苗培育時如何結合植物本身的冠形、冠幅特點利用合適規格的容器來調控育苗密度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陳有民.園林樹木學(修訂版)[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0:301-302.
[2]徐有明,鄒明宏,史玉虎.楓楊的生物學特性及其資源利用的研究進展[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02,30(3):42-48.
[3]徐勤鋒,王勇,教忠意.楓楊的開發利用價值及栽培技術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0,38(34):19426-19427.
[4]陳炯,楊毅.長江外灘楓楊林滅螺效果研究[J].湖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22(l):80-53
[5]柯文山,楊毅.楓楊、羊蹄水浸液對釘螺肝功能的影響[J].湖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22(l):77-79.
[6]張振樂,陳忠仁.楓楊次生韌皮部發育的季節變化及其與云南紫膠蟲取食的關系[J].植物學報,1992,34(9):652-657.
[7]張振飛,吳偉堅.應用楓楊防治有害生物研究概述[J].昆蟲天敵,2005,27(1):38-42.
[8]陳水利.杉木不同育苗密度對苗木品質的影響[J].安徽農學通報,2012,18(19):145-147.
[9]單守田.樟子松苗木移植密度試驗[J].防護林科技,2006(5):14-16.
[10]沈國舫.森林培育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2,180-181.
[11]韋小麗,廖明.芽苗移栽掌葉木的生長規律與密度調控技術[J].山地農業生物學報,2006,25(1):9-12.
[12]林韌安.基質成分配比與育苗密度對楓香容器苗質量的影響[D].臨安:浙江農林大學,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