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富源

摘要:園林工程的施工重點在于“源于設計,但又不拘泥于設計”,一個優秀的園林施工者.必須能夠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恰當的選擇苗木的規格與苗木的栽植位置,充分發揮園林技術員的技術把控素質,完美的展現設計意圖,最終實現高品質園林的施工效果。
關鍵詞:河心島;景觀格局;規劃設計
一、深刻理解設計意圖:
1、項目基本概況:
河心島又名棲風島,總面積:十四萬平米,其中綠化面積十一萬平米,其中大喬木主要品種為油松、垂柳、五角楓、銀杏、白蠟等。亞喬木及灌木主要為櫻花、紫葉李、榆葉梅、連翹、錦帶等。地被及野花組合面積約為九萬平方米。
2、對總體設計思路的理解:
A、以花為主,營造簡潔大氣,生態豪放的花海世界,創造符合生態學的濱水綠地。
B、打破以往喬灌草三層結合的綠化形式,創造以保留原有中心區域楊樹為基礎的“疏林草地”式綠化形式。既保護自然又符合整個島嶼的設計的生態風格。
C、木樁景墻圍合臺地,創造階梯空間,中間栽植單色系地被花卉,野花組合來創造大尺度、大面積的色彩變化景觀。
二、綠化效果的技術把控措施:
1、地形塑造
A、微地形處理
園林景觀地形處理,在景觀營造上占據重要地位,他是實現優質景觀的第一步。地形景觀與地上苗木配置景觀二者可以比作人的身材和容貌,遠觀身材,近賞容貌,它是后續植物配置景觀的依托。
施工中,以符合設計要求為基礎,在保持現有地勢地貌,充分發揮原生風光的前提下,控制好每一等高線標高,并做好標記。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調整。以達到地形坡度順滑,輪廓清晰,脊、谷曲線順暢、柔和、美觀、與周邊現有地貌融合統一為最終效果。
B、島河岸線處理
由于河心島地處灤河中央,水體的流動對河岸線種植土沖刷非常嚴重,如何長期保持規劃的河岸線與水生植物區水土是一項必須要克服的困難。經現場實際測量與施工過程的不斷實踐,最終采用土工格鋪設水生植物區護土,再用卵石圍擋保護并“勾勒”流暢河岸線相結合的方式,達到水與岸自然過渡。
在具體的操作中,精確的標高控制完美的表達了這一設計構想,卵石護坡沉于水下,水生植物挺立水上,水面與河岸以自然生態的方式形成了過渡,在視覺效果上,這種“軟質”河岸處理,給人帶來一種自然、和諧又富有生機的景觀。達到了河岸線與島整體風格上相符合的設計理念。
2、重點區域重點景觀的效果把控:
A、入口景觀的空間環境把握
河心島入口廣場外地勢為一對稱地形,廣場面積僅有300余平方米,作為整個島嶼的景觀開始,入口廣場景觀綠化體現為空間封閉,栽植上上木選擇密植常綠喬木油松并搭配落葉喬木白蠟、垂柳,下木栽植早春開花的榆葉梅及連翹,這樣搭配實現栽植的虛實結合,層次豐富,變化中有聯系,對比中有呼應,又含蓄的阻擋游人對內層景觀的“窺探”,增加游人對內部景觀的探知欲望。
B、中心廣場景觀體現
綠化景觀營造上主要抓住三點:主景突出,次景含蓄,虛實均衡。
廣場綠化主景觀有兩點,第一,廣場環形栽植的銀杏樹陣。苗木選擇上,嚴格選擇分支點一致,樹形飽滿的苗木。栽植上以游人的觀賞路線調整觀賞面,使游人視線所及的苗木始終處于最佳觀賞面。
第二,廣場上栽植的大規格五角楓。爽苗時有側重的選擇樹形高大優美的苗木。在栽植位置的處理上,為突出主景樹的景觀效果,需在其主要觀賞面上形成開闊的觀賞空間,在主景樹的主要觀賞面上不能有遮擋物的出現。所處位置應在游人視線能夠直接看到的位置。
通過以主景周圍常綠與落葉喬木的成團組合含蓄的豐富了景觀空間,烘托主景樹的景觀美感。摒棄了以對稱的苗木配置方式來平衡視覺效果,而采用了在體量上的平衡,以組團栽植的油松來平衡大體量的落葉喬木,達到了五角楓的“虛”與油松的“實”的完美均衡,使總體景觀效果活潑而不呆板。
C、霧森廣場
霧森廣場的景觀重點在于樹陣中的銀杏的栽植。如何使樹陣中的銀杏能夠表現出統一、整齊的效果是銀杏栽植的重點與難點。
栽植前的準備,與土建夠通多次放線標記苗木栽植位置。栽植時首先嚴格進行爽苗,在不同批次的苗木中選擇樹形、冠幅、分支點接近的苗木,保證樹陣的整齊性;在分支點不統一時(最高與最低相差70cm),根據人的視覺感受是“近大遠小,近高遠低”特點,所以由入口端向遠端選擇苗木分支點逐漸增高,并保證并排的兩株苗木一致。這樣在不同中尋求統一,同樣給人以整齊感,有較強的方向性。
3、地被栽植
在野花組合的播撒及地被栽植上,尊重甲方意見的同時根據現場實地情況對設計圖紙進行了調整,增大了色彩帶的尺度,重點營造大氣的花帶,體現豪放,不拘細節特點。色彩上,在主要園內道路系統與木樁景墻為分隔線規劃了的區域內,栽植不同的色彩的地被及野花組合,如黃紫、籃紫、粉紅、紫色、純黃等幾個色系。給人五彩繽紛,繁花似錦,花海浩蕩之感。在地被栽植面積增大的同時,適當調整地被苗木栽植種類,增加色彩的表現力。考慮到南坡蘆葦的色彩比較單一,不夠強烈,不能很好的配合周圍地被的色彩,所以將其更改為千屈菜,以深沉的紫色搭配上層跳動的黃色,對比強烈,增強視覺沖擊力,豐富了整個坡面色彩。
三、有效溝通:
1、與公司材料部的有效溝通:
苗木質量的好壞是一個項目綠化效果成功與否的基礎,材料部作為項目苗木采購的唯一部門,如何與之有效溝通就成為控制苗木質量的—個重要方面。
首先,在提量單上詳細注明所需要苗木的具體規格與屬性要求。第二,在提量單上報材料部后通過電話溝通,告知材料部本批次苗木的栽植位置重要與否,如何控制苗木的質量。通過以上兩點有效的保證了河心島廣場區域苗木的質量,基本達到預想的栽植效果。
2、與公司工程管理部、總工辦的有效溝通:
工程管理部、總工辦作為公司項目的監督、指導部門,有著豐富的營造景觀效果與項目管理經驗,如何充分的利用這個資源是保證景觀效果的重要方面。
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利用工程聯查等機會請教指導,對重點區域景觀效果控制的方法,打開了我們的思路,同時有效的把握住了公司對于本工程的效益與景觀效果的關鍵點。
3、與甲方業主、監理的有效溝通:
遷西在我公司所工作的環境中來看,有著其景觀效果控制的特殊性,甲方業主的意見在其中起著很大的作用,掌握溝通的技巧,保證在滿足甲方業主的景觀效果要求的基礎上,實現自己對設計理念的充分表達。
4、與土建施工的有效溝通:
施工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與土建的交圈與交叉施工,及時的溝通能夠保證我們有充足心理準備處理現場中的交圈,合理安排工序,保證景觀效果的順利表達。
四、景觀綠化不足:
1、美化、彩化和香化沒有很好的結合,雖說島嶼設計主題就是花海世界,但是只做到美化與彩化,在香化上就略有不足,應該在追求綠化景觀的審美品位,充分發揮植物的花、葉、果五彩斑斕的色彩效果同時,在植物選擇中適當加以香化植物,吸引更多的生物,造就生物多樣性的良好生態局面
2、河心島的設計風格為粗狂,豪放,生態自然。在個別重要地段應該有細膩的景觀處置,由于各種原因在細節處理做的不夠到位,如臺階兩側景觀處理,我們做的過于單調,僅僅鋪種了草皮,以達到保護水土,景觀欣賞性過低。應該做到粗中有細,有收有放。
3、大面積使用花卉地被,常綠苗木比例過少,或其他冬季萬木凋零時,延續景觀的素材很少,造成那時候的無景可賞。
結束語:在一系列的努力下,在島嶼的生態自然基礎上,人為加以簡潔處理,營造一處具有特點獨特的城市生態綠化休閑空間。這個過程讓我們歸結為一點:“質量成就品質,細節決定成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