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煥武,張芳萍,萬 慧
(1.佳縣氣象局,陜西佳縣 719200;2.榆林市氣象局,陜西榆林 719000)
陳煥武,張芳萍.佳縣紅棗可采成熟期連陰雨特征分析及對紅棗裂果的影響[J].陜西氣象,2017(5):17-19.
1006-4354(2017)05-0017-03
2017-02-24
陳煥武(1960—),男,陜西佳縣人,高工,主要從事生態監測、應用氣象、氣象服務及研究。
佳縣紅棗可采成熟期連陰雨特征分析及對紅棗裂果的影響
陳煥武1,張芳萍1,萬 慧2
(1.佳縣氣象局,陜西佳縣 719200;2.榆林市氣象局,陜西榆林 719000)
利用佳縣氣象站2006—2015年地面氣象站觀測資料和紅棗生態觀測資料,對紅棗可采成熟期(9月1日—10月10日)出現的連陰雨天氣過程的次數、降水量、降水日數進行統計分析,結合紅棗生態觀測資料進行降雨與紅棗裂果的對比分析。結果顯示,2006年以來佳縣秋季連陰雨天氣呈增加趨勢,是造成紅棗裂變霉爛的主要因子。連陰雨出現次數越多、持續時間越長、出現的越晚,紅棗裂變率也越高;連陰雨天氣過程降水量越大而且越均勻,紅棗裂果率越大;降水日數多,日照寡、空氣濕度大,也容易形成棗果裂變;大霧天氣與連陰雨相伴也會增加紅棗裂果率。9月上旬白熟期,連陰雨對棗果裂變影響程度相對較??;9月中、下旬脆熟期和10月上旬完熟期,連陰雨對棗果裂變影響嚴重,容易造成紅棗裂變、霉爛。應對和減輕連陰雨天氣對紅棗的影響將是紅棗生產的關鍵。
連陰雨;變化趨勢;紅棗;裂果
陜西佳縣屬黃河中游,是“中國紅棗名鄉”,紅棗栽培歷史悠久,主要分布在沿黃河區域,現有棗林面積4.2萬hm2,年產鮮棗1億kg,紅棗生產是當地農業主導產業之一[1]。棗樹對生態氣候適應性較強,但各個物候期對氣象條件要求又不相同,氣候對紅棗產量品質的影響極大。佳縣氣象統計資料表明,從2006年開始佳縣自然災害連續不斷,特別是連陰雨、暴雨有增無減,年總降水量成倍增加。目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對人類生產、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連陰雨天氣也能形成極端天氣氣候事件[2-3]。連陰雨天氣不僅影響紅棗產量,更影響品質;不僅影響紅棗種植業,更影響紅棗的加工業發展。佳縣處于內陸地區,屬于半干旱氣候區,降水量相對偏少。但是秋季連陰雨的頻繁出現,給紅棗生產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制約著紅棗產業的健康發展。秋季連陰雨已成為影響紅棗生產的主要氣象災害之一,棗農的經濟收入嚴重下降,部分棗農開始放棄棗樹管理,這一傳統種植業面臨縮減的危險。為此,利用2006—2015年佳縣地面氣象站觀測資料和紅棗生態觀測資料,分析了佳縣紅棗可采成熟期(9月1日—10月10日)的連陰雨天氣特征及其對紅棗裂變等的影響,并提出一些防御措施。
通常,連陰雨是指連續3~5 d或以上日降水量≥0.1 mm,且過程降水量>15.0 mm的降水天氣,連陰雨天氣的降雨量級可以是小雨、中雨,也可以是大雨或暴雨[4-6]。不同情況下,對連陰雨有不同的定義。將9月1日—10月10日確定為佳縣紅棗可采成熟期,對這40 d內的降水過程和紅棗生長情況監測資料進行對比分析,確定連續降水日達3 d或以上且日降水量≥0.1 mm的降水天氣過程,作為紅棗可采成熟期的連陰雨天氣過程標準。
紅棗可采成熟期是白熟期、脆熟期、完熟期的總稱。9月上旬為白熟期,9月中、下旬是脆熟期,10月上旬是完熟期。通常從脆熟期到完熟期,降水次數少,空氣濕度<60%,少雨多晴的天氣條件,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紅棗成熟[7]。連陰雨天氣光照不足,濕度大,空氣流動減慢,棗果表面的水珠難以蒸發,棗果內部水分積聚,呼吸受抑,代謝下降,功能減退,造成紅棗裂果、霉爛,嚴重影響紅棗的產量、品質。每年紅棗的可采成熟期,是決定紅棗能否豐收的最后關鍵階段,此時若出現連陰雨往往會導致大范圍豐產不豐收的局面,從而影響棗農收入。
2.1 過程次數
一年中可采成熟期連陰雨出現次數多少和持續時間長短,是決定紅棗裂變程度的重要因素。2005年前榆林東部黃河沿岸秋季(9—10月)年平均出現連陰雨次數小于1次[7]。2006—2015年佳縣氣象資料統計(見表1)顯示,共出現連陰雨天氣過程15次,年平均1.5次,表明連陰雨天氣過程有增多趨勢。連陰雨出現1次有5 a(2009、2012、2013、2014、2015年),出現2次有2 a(2008、2010年),出現3次2 a(2007、2011年),2006年未出現(表1)。出現2次以上連陰雨的4年中,只有2011年紅棗裂果較輕,其它3 a均較嚴重。

表1 2006—2015年佳縣紅棗可采成熟期降水情況統計
連陰雨出現次數越多,紅棗裂變率也越高。
連陰雨天氣過程持續時間越長,棗果裂變越嚴重。15次連陰雨天氣過程中,持續3~4 d的有10次;持續5~6 d的2次;7 d以上的3次。持續時間最長11 d,出現在2007年9月26日—10月6日。根據佳縣的紅棗生態觀測資料統計,當紅棗進入脆熟期時,連陰雨天氣出現5 d或以上時,制干品種70%以上裂變,20%出現霉爛;出現7 d或以上,制干品種90%以上裂變,60%出現霉爛;出現9 d或以上,制干品種100%出現裂變,90%出現霉爛。例如:2007年秋季出現持續11 d的連陰雨,這次連陰雨過程也是佳縣1969年有氣象觀測資料以來最為嚴重的秋季連陰雨,制干品種的紅棗100%裂變,90%以上霉爛,造成晉陜黃河沿岸紅棗主產區的紅棗大面積絕收,屬于歷史罕見。
在整個可采成熟期,連陰雨天氣出現越晚,造成紅棗裂果越嚴重。從出現時間分布上看,可采成熟期15次連陰雨,有7次出現在9月上旬,3次出現在9月中旬(1次跨下旬),4次出現在9月下旬(1次跨10月上旬),1次出現在10月上旬。9月上旬紅棗白熟期連陰雨次數多,對紅棗裂變影響相對于其它時段較輕。2007、2008、2010、2013年的連陰雨天氣過程均出現在9月中旬以后的紅棗脆熟期,造成的棗果裂變霉爛也最多。10月上旬完熟期連陰雨雖然較少,但形成裂變霉爛的概率更大。如:2007年9月26日—10月6日、10月8—10日兩次連陰雨天氣出現晚,紅棗全部裂變霉爛,形成非常嚴重的連陰雨災害??傊B陰雨發生的次數越多、持續時間越長、出現時間越晚,造成棗果裂變霉爛越嚴重。
2.2 過程降水量
降水量是影響空氣濕度的主要因子,降水量越大,濕度也越大。一年中可采成熟期連陰雨過程降水量越大,時空分布均勻,紅棗表面形成水珠,棗果長期處于雨水浸泡當中,內部的水分也處于飽和狀態,棗果迅速膨脹,形成裂果。2006—2015年, 佳縣可采成熟期連陰雨過程總降水量≥50.0 mm的年份分別是:2007、2008、2009、2010、2012、2013年(表1)。結合生態監測結果對比分析發現,這6 a當中除了2012年外,其余5 a紅棗裂果率高、霉爛比例大,品質差,經濟效益低下。連陰雨天氣過程降水量越大而且越均勻,紅棗裂果率越大。
2.3 降水日數
2006—2015年,佳縣可采成熟期連陰雨共出現72 d,年平均7.2 d,持續天數最長的年份為2007年(長達19 d),一次連陰雨天氣過程長達11 d??刹沙墒炱谶B陰雨持續日數多會對紅棗產生影響,有些年份盡管連陰雨過程少,持續日數短,但降水日數較多,也會對紅棗產生影響。2006—2015年, 佳縣可采成熟期日降水量≥0.1 mm的有136 d,平均13.6 d/a。最多出現在2007年,達21 d;其次,2011年達18 d;2008、2014年出現15 d(表1)。可采成熟期的平均降水量110.5 mm,占同期年平均降水量的22%(年平均507.2 mm)。其中,可采成熟期年總降雨量≥100.0 mm的年份達5 a,占到50%。紅棗可采成熟期降水總量多,降水日數多,日照寡、空氣濕度大,棗果表面水珠存留時間長,棗內水分長期飽和,容易形成棗果裂變。
大霧天氣與連陰雨相伴也會增加紅棗裂果率,2006—2015年, 佳縣紅棗可采成熟期共出現大霧天氣55 d,年平均5.5 d。如果大霧與連陰雨天氣相間,造成紅棗裂變更為嚴重。如:2008年9月18日開始出現降水天氣過程,19日雨霧相間,20日大霧,21—27日降水,29—10月3日大霧,4日降水,6日大霧,7、9日降水,期間只有3 d無雨、霧。二十多天的雨霧相間天氣,同樣使紅棗裂變霉爛,是2007年后的又一紅棗嚴重裂變年。
根據2006—2015年紅棗裂變情況調查結果,并分為5個級別,即:裂果率≤5%定為特優等級;5%<裂果率≤10%定為優等級;10%<裂果率≤20%定為良等級;20%<裂果率≤35%定為一般等級;裂果率>35%定為差等級。根據以上標準對10 a紅棗等級進行劃分,其結果是:特優等級1 a(2006年),占總年數10%;優等級2 a(2012、2015年),占20%;良等級2 a(2011、2014年),占20%;一般等級1 a(2009年),占10%;差等級4 a(2007、2008、2010、2013年),占40%。2007、2008、2010、2013年連陰雨影響嚴重,紅棗裂變率均在60%以上,部分還出現霉爛,品質差,產量明顯下降,對棗農和紅棗加工業打擊很大。2006、2012、2015雖然連陰雨發生次數少、雨量小,紅棗裂果率低,紅棗品質較好,造成影響較小,但銷售市場受新疆等地紅棗價格的影響,佳縣當地紅棗價格一路下跌,投入大于收入,形成豐產不豐收,棗農對棗樹的管理信心降低。
(1)2006—2015年佳縣紅棗可采成熟期連陰雨過程有明顯增加趨勢,年平均達到1.5次,最多的年份達3次。連陰雨出現次數越多、持續時間越長、出現越晚,紅棗裂變率也越高;連陰雨天氣過程降水量越大而且越均勻,紅棗裂果率越大;降水日數多,日照寡、空氣濕度大,也容易形成棗果裂變;大霧天氣與連陰雨相伴也會增加紅棗裂果率。
(2)9月上旬白熟期連陰雨對棗果裂變影響程度相對較小,9月中、下旬脆熟期和10月上旬的完熟期的連陰雨對棗果裂變影響嚴重,容易造成紅棗裂變、霉爛。
(3)為了減少或改善連陰雨天氣對紅棗生產的影響,可通過改變傳統管理模式,引進新技術,如對棗果噴灑硼、鈣等微量元素,棗樹根部鋪蓋地膜,棗園架設防雨棚子,或其它防雨水設施,降低連陰雨對紅棗的影響。
[1] 陳煥武,杜軍峰,朱妮妮.2013年氣象條件對佳縣棗樹坐果率的影響[J].陜西氣象,2014(3):37-38.
[2] 白燁,徐國呂.中國西北天氣[M].北京:氣象出版社,1991:147-150.
[3] 王建兵,安華銀,汪治桂,等.甘南高原秋季連陰雨的氣候特征及主要環流形勢[J].干旱氣象,2013,31(1):70-77.
[4] 霍治國,王石立,郭建平,等.農業和生物氣象災害[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9:125-134.
[5] 陜西省氣象局,陜西省氣象學會.陜西氣象災害防御科普手冊[M].北京:氣象出版社,2015:84-89.
[6] 錢林清.黃土高原氣候[M].北京:氣象出版社,1991:199-209.
[7] 王景紅,李艷麗,劉璐,等.果樹氣象服務基礎[M].北京:氣象出版社,2010:217-222.
S162.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