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秀恩愛,踩還是贊
朋友圈秀恩愛屢見不鮮,尤其恰逢各種節日,“虐狗”方式更是花樣百出,對此,有人表示雖然嘴上說著“秀分快”,但是心里還是祝福的,畢竟有情人終成眷屬實在難得:同時,也有人表達不滿:過于刻意地展示恩愛難免讓人覺得厭煩。對此,你怎么看?
@劍心的傷疤:為什么我不看好那些整天秀出來的愛情?因為秀恩愛的人骨子里都是渴望被關注、被呵護的,不甘寂寞的浪漫主義者。這類人天生就不是專情的料,他們的厭倦來得比那些低調平穩的戀情快多了。
@左腿吳彥祖:沒必要戾氣這么重,兩個相愛的人和大家分享他們的幸福,這原本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情,少一點惡毒,多一點祝福。
@自在如風小少年:每到各種節日,這個時候的朋友圈都是:一半秀恩愛,一半秀傷感,還有幾個堅強的在代購。
@KINGMARU:本人聲明,凡七夕、情人節等節日在朋友圈秀恩愛的,本人將截圖保存,如果以后結婚對象與現任不符,本人將把截圖打印出來塞進紅包。望各位秀恩愛的慎重考慮,手下留情,輕點虐狗。
@may liu:當心里得到了足夠的幸福感和滿足感的時候,則無須昭告天下般地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幸福。
@采蘑菇的小丸子:亦舒說真正有氣質的淑女,從不炫耀她所擁有的一切,她不告訴人她讀過什么書,去過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服,買過什么珠寶,因為她沒有自卑感。秀恩愛或許是想得到別人的肯定與祝福,掩蓋自身情感的貧瘠。
@安李九:我始終覺得美好的情感需要藏在心里慢慢發酵,我愿意和這個世界分享一切美好的事物,但是唯獨摯愛不可以,因為愛很多,而摯愛只有一個。
中學古詩文將增至261篇!你怎么看
教育部統一編寫的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將于9月1日在全國投入使用。語文教材古詩文數量增加,小學有古詩文129篇,初中有132篇。語文教材還收錄了大量革命傳統經典篇目,如《紀念白求恩》等文章,小學約40篇,初中30多篇。對此,你怎么看?
@霍然遇建:增加古典詩篇名章是好事。古文的文學性比現代文章更濃。中小學生多學古文,有助于學生多了解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底蘊,從而增加民族自豪感。
@熟讀孫子破陣子:近年來,“國學熱”興起。從早年間百家講壇引起的《論語》熱、《三國》熱,到近來《中國詩詞大會》掀起全民背詩熱潮,國人對國學越來越重視。本次“部編本”教材的換血,也許正是適應了國學教育的再次興起。
@種花家的小爺:文言文比例增長后,中小學生背誦課文的壓力將增加。而且文言文寫作時間距今已遠,內容或與時代脫節,不利于學生接觸社會新鮮事。個人覺得古詩文應該選修,讓有興趣的去學。
@是不爭啊:支持,這個可以有,古詩文的作用很重要。所以,合理的、適量的、循序漸進的古典文化熏陶,對個人未來的成長至關重要。古文越早讀越好,文學就是要積累到一定量才能有感受。
@贏彥:初中語文學習的難度肯定會增加,但是并非不能接受。
@樂灼Z:有的同學表示對新的改版情況“很怕怕”,但其實這樣的改版更有利于我們的學習,多學習古詩文、文言文,可以增加我們的文化底蘊。傳統文化不能丟,“孔孟之道”要增加。
@秋意正寒:古詩文明顯是成年后才能逐漸理解其精髓的東西,也只有在小學、中學的時候過目以后才有印象了,但是考試非得要求全部背誦。對于中小學生來說,學習古典詩詞,不能要求太高太急,能熟讀幾首、背誦幾首,就足夠了。
以上評論由《意林》雜志新浪微博、《意林》雜志騰訊微博、百度意林貼吧網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