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郝奇
摘要:文章分為五個部分:首先對數字藝術內涵意義進行了介紹,接著文章的二、三部分對傳統視覺藝術的認知與發展進行了闡述,在此基礎上對傳統視覺藝術與數字藝術的關系進行了說明,最后指出我國傳統藝術在當代發展的狀況,以及數字藝術在當代視覺藝術創作中是如何使用的。本文對數字藝術與傳統視覺藝術關系的研究,對當代藝術的創作形式有相當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數字藝術 傳統視覺藝術 當代藝術創作
中圖分類號:J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7)05-0108-02
引言
數字藝術是信息技術發展的一種產物,雖然結合了先進的數字技術,但依舊屬于藝術的范疇。也就是說,數字藝術仍然是對傳統藝術的一種繼承和發揚。在審美上,傳統的視覺藝術與數字藝術有著各自的優勢。數字藝術是當代文化語境F--~新興品,它是借助數字技術手段創造的藝術作品,與傳統視覺藝術相比在媒介手段、文化內涵上都有明顯的不同。如今,這兩種藝術形式同時存在于當代的藝術潮流中,雖然兩者存在一定的不同,但其作為藝術創作的基礎卻是相同的,都是人類的精神文化產物,兩者互為影響,在不斷的融合中獲得共同發展。
一、數字藝術的概念闡釋
上個世紀末,數字藝術作為一種新興產物被廣泛應用于藝術創作當中。具體來說,數字藝術是傳統視覺藝術的一次飛躍,涵蓋了技術與藝術兩個方面,如今它以強大的生命力參與到當代藝術創作的活動中,成為了將技術與藝術高度融合的一種新的交叉性學科。這種新興的藝術形式通過各種實踐活動已經被社會大眾所接受,人文藝術領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響,最終發展成為一種全新的視覺藝術。
傳統的藝術作品進行欣賞時,需要到美術館、展覽廳觀看那些藝術作品,通過靜態地觀看與講解人員的介紹對藝術作品進行感受。如今,人們獲取信息資源的渠道越來越多,當代藝術的創作者也開始借助這些技術手段獲取視覺信息,這樣大大地豐富了藝術作品的內容。藝術創作者借助數字技術手段能夠獲得更為廣闊的表現空間和表現方式,他們告別了之前那種繁雜的工作,工作效率也有明顯的上升。如今,當代藝術創作者開始利用網絡平臺進行藝術的創作與宣傳,各種各樣的藝術形式開始在網絡上呈現。如一些美術館借助網絡的平臺把館藏的藝術品公開發布出去,這樣藝術就不再只是少數人的專利。但同時數字藝術的大眾化也帶來了一些危機。大量的無意義的藝術作品涌現出來,對社會大眾的審美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混淆,這對藝術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所以,這就要求作為藝術創作者,在借助現代技術的同時更要增強自身的藝術修養。
二、傳統視覺藝術的當代認知
數百年來,藝術與其他文化領域之間的界限已經變得模糊,藝術家們在展現自己藝術作品的時候常常將各種視覺文化產品混合在一起。藝術品的創作過程被看作是科學技術滲透的過程,無數的藝術創作實踐都向我們證明了藝術與技術總是如影隨形的。每—項科學技術的誕生與發展,總會有相對應的藝術形式而產生,或是原有的藝術形式發生深刻的變革。似乎每一個藝術媒介的變革都會給藝術造成強裂的影響,數字技術的誕生讓它與新時代的藝術品位發生了聯系,從而人們對世界的認知方式也發生了改變。數字藝術的出現從實質上來講是對公共空間的一種擴展和重建,也使藝術的創作者可以擁有更為廣闊的創作空間。
上個世紀60年代,錄像技術剛剛問世就吸引了無數藝術創作者的眼球,藝術界開始了敘事結構的探索。到了90年代,電腦的問世更是讓藝術創作者們愛不釋手。他們運用軟件程序對一些復雜對象進行處理。步入新世紀,DVD錄制技術得到了廣泛的發展,藝術品的交易形式出現了新的變化。如今,數字制作、攝影技術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自然而然也被滲透在各種各樣的藝術創作中。數字媒介為當代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動力,藝術創作中涵蓋著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結合。因而,媒介的變革拓展了藝術的多樣性、靈活性,慢慢抽離了傳統藝術文化觀念。
三、傳統視覺藝術的當代發展
當代藝術的創作呈現大眾化的特點。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藝術的上層建筑地位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基本需求的大眾文化。首先在選材上面,為了引起社會公眾的心靈共鳴,藝術創作者的選材開始考慮社會公眾的接受度,如一些大眾題材的藝術作品會讓公眾感到十分親切,它與之前服務于政治意識形態的藝術作品題材有根本性的改變。一些藝術創作者在進行藝術創作的時候試圖建立一種新的藝術審美,他們對一些經典的藝術作品進行嘗試性的更改,特別是《蒙娜麗莎》被超現實主義大師進行再創造之后,經典作品的再創造發展成為當代藝術創作中的時尚潮流。
當代藝術創作呈現個性化的表現特征。如今,各種圖文信息充斥著我們的視覺神經,人們被電子圖像碎片所引領。數字技術的虛擬化特征已經超出了公眾可接受的限度,在欣賞的時候感到有些有心無力。因而,藝術創作發展到任何一個階段都需要遵循一定的意義,若是將這種意義的形式完全摒棄,就會完全背離藝術創作的軌道。當代藝術創作尊重個體的差異性,但絕不能對傳統視覺藝術完全摒棄,我們應該在多元化的藝術傾向中凸顯自己的個性。藝術創作者的靈感來源于對生活的獨特感悟,這樣的創作具有明顯的個性特征,對于藝術家來說,失去了這種個性,也就意味著失去藝術的價值。當代藝術創作中個性化的表現特征越來越明顯,藝術創作者利用美的直覺性將鮮明的個性嵌入藝術形式的表達之中,只有這樣觀眾才會對作品有所印象,欣賞到藝術作品中潛藏的觀念。如今,評判藝術作品的標準不再是唯一性的,只有不斷地對生活進行藝術創造,藝術才會保持自己的真實性與生命力。
四、傳統視覺藝術與數字藝術的關系
當我們運用新的技術手段進行藝術創作的時候,會給觀眾帶來全新的視覺體驗。若是把數字技術與傳統藝術作為單獨的個體來看,它們在藝術創作的審美情感上確實存在一些差異。首先這種差異的表現實在工作方式上。傳統視覺藝術的形式對于觀眾來說更容易產生共嗚,藝術品常常都是一個可以感知的實物。但數字技術的出現,這些藝術品可以被無限地復制傳播,藝術逐漸淪落成為一種技術手段的載體,在這個層面上藝術品就不再具有藝術價值,只能稱得上是技術的一種表現形式。其次,兩者的差異性在于文化的淵源。傳統藝術的發展經歷了一個又一個的歷史階段,已經蘊含著十分豐富的文化底蘊和民族情感,如今在歷史傳承上已經得到了普遍的認可,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數字技術的介入,致使藝術品的傳承性遭到了斷裂,沒有任何的藝術底蘊。在這個意義上講,傳統的視覺藝術具有唯一性,數字技術下的藝術品卻是批量復制生產的,這樣就會造成藝術價值的不同。當數字技術與傳統藝術發生了碰撞,兩者就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相互影響,但在技術與藝術的相互融合的實踐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數字藝術借助技術獲得了更多的發展空間,但藝術觀念與技術的演變過程幾乎是同步的,所以藝術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賴于技術。endprint
當代藝術的創作希望喚起技術與藝術的審美情感,這體現了當代藝術創作的審美追求,從某種方面來講已經演變成為現代技術與傳統藝術相統一的審美哲學。如今,越來越多的藝術家開始在藝術創作中尋求這種技、藝的全面性審美體驗,希望在傳統藝術的基礎上結合數字技術創造出更具文化內涵的藝術作品。從上個世紀末到現在,技術革命的—次次演變為當代藝術的創造提供了更為豐富的形式,技術與藝術之間的聯系也越來越緊密。當代藝術的創造中,技術已經不再是一種單純的創作手段,而是成為傳統藝術的存在方式與構成價值,從根本上改變了藝術品唯一性的審美情感。
五、我國傳統藝術在數字時代的發展
我國傳統的視覺藝術作品往往體現著特定時期內的民族特質和民族文化,這是一種思想觀念的視覺體現,具有十分鮮明的民族特征。傳統的視覺藝術品不僅要承載一定的文化價值還要符合當代審美的要求。因而,在當代藝術的創作中需要充分挖掘傳統的視覺形象,對這種民族藝術的文化價值進行評估,賦予中國傳統藝術的時代性,這樣才符合當代藝術創作的社會語境。如今,中國的傳統文化正在遭受新技術革命的沖擊,我們要十分重視傳統視覺形象在當代藝術創作中價值作用。當代的藝術創作中,數字藝術創作至關重要,但我國的數字技術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這也就使得我國數字藝術創作成果的落后。不論是技術還是藝術,都已成為我國當代藝術創作的影響因素。新世紀,我國的當代藝術創作發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大量的藝術家都選用了社會學的角度進行藝術創作。在當代藝術的創作中,藝術創作者更著重于服務生活,思考藝術與現實生活兩者之間的關系。如2011年的《關系:中國當代藝術》當代藝術展覽中,將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技術、人與藝術之間的關系作為探討的主題,以藝術的方式進行展現。國內最為頂尖的數字團隊,借助世界最先進的數字技術全方位地制作了展館的現場。在這次展覽中,關系被各種藝術形式進行探討,從策劃的初始階段,這一展覽理念就被提了出來,文字與視覺作品的同步展覽成為這次實踐的最大成果。
六、當代藝術創作中數字技術應用
數字技術的誕生,網絡的意義變成了數字化的網絡傳播,在此基礎上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讓我們進入了“讀圖時代”。在數字時代里,人們能夠體驗到讀圖方式的多樣便捷,讀圖樂趣的輕松自由,使人們一直以來被壓抑的情感很容易就被激發出來。但是因為在技術條件方面的一些限制,人們無法純熟地應用網絡。而互動是網絡最為關鍵的因素,如果想將當代藝術的創作得到一個質的飛躍,就需要把多種藝術形式進行綜合應用,使數字藝術能夠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從另一面來看,傳統的視覺藝術與當代的數字圖像都是一種視覺語言,是人們生活中存在的一種語言形態。數字藝術作為科技革命產物,需要依托數字技術方可將圖形、圖像、藝術、互聯網等相互融為一體。我國的歷史悠久,孕育了很多優秀的藝術形式。傳統的視覺藝術傳承是在歲月洗禮下的寶貴財富,具有十分重要的藝術文化價值。但這些傳統的視覺藝術在工業化的進程中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這時我們可以對這些傳統的視覺藝術品進行分析,在了解了其所處的時代、表現的風格、形式等經本信息后對其進行數字化的恢復處理,從而實現這些珍貴財富的保護。如今,數字技術的圖像處理方式已經成為一門普遍的應用工具,對于傳統視覺藝術的保護也就更加便捷。但是,我們如今的技術手段只能夠對其進行數字記錄,以數字化的格式保存下來。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對傳統視覺藝術品的保護就不再拘泥于地域和手段的制約,能夠在虛擬的空間中對傳統視覺作品進行再現,讓社會大眾有更為直接的感知。
總之,不管是傳統視覺藝術還是數字藝術都是基于當代藝術創作實現的。數字時代,數字技術的應用給傳統視覺藝術造成了很大的沖擊,新的社會環境下滋生了一些新的問題。對于數字藝術,人們更為關注的似乎是技術的掌握和應用,并未涉及創造的方面。這種缺失最終會造成發展的短板,所以必須將其引入藝術發展的體系之中。當代的藝術創作已經不在人們能夠預想的范圍內發展,數字技術的高效應用給當代藝術的創作帶來了很多不確定的因素,這就需要我們將重點放置在藝術創作的實踐當中。這樣,不管社會怎樣發展,無論數字藝術亦或傳統視覺藝術,兩者的本質都不會改變,數字藝術必定以更為自由的姿態活躍在當代藝術創作的活動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