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品質立足 將雞蛋做出品牌
今年上半年蛋價持續低迷,雖說近期蛋價大幅回升,但總體算起來蛋雞養殖業還是普遍虧損;與普通雞蛋價格相比,品牌蛋的價格就好很多,品牌蛋終端售價始終保持在1~4元/枚,且有明顯的市場優勢。德州丹源生態總經理侯麗在山東省蛋雞公益大講堂(德州站)上表示,全國性品牌蛋市場占有率還不足3%,區域性品牌蛋占比不足7%,雞蛋品牌化發展空間巨大。那么將散戶的雞蛋做出品牌這條道路可行嗎?筆者對侯麗作了專訪。
侯麗表示,目前蛋品流通主要有三種渠道,分別是集團公司全產業鏈運營、區域性蛋品運營商和集貿市場。
1.集團公司全產業鏈運營。代表企業有正大、德青源、韓偉、神丹和圣迪樂等,經營模式是從生產到流通全產業鏈運營,產品主要布局在國內一線城市,主打高端市場,市場占有率不到3%。北京德青源副總裁袁正東曾在第八屆中國蛋雞行業發展大會上提到,“現在品牌蛋的市場占有量還很低,很多區域基本上看不到品牌蛋,中國市場如此之大,品牌雞蛋的競爭還遠遠沒有到來”。集團公司的銷售渠道主要包括大型商超和社區連鎖商超、便利店、星級酒店、年卡配送和電商網絡平臺等,終端售價一般在1~4元/枚,富含DHA等成分的功能蛋價格更高。
2.區域性蛋品運營商。代表企業有德州和膳、青島西艾爾等,這類運營商經營模式多樣;有的依托自身雞場,延伸消費市場樹品牌;有的本身沒有雞場,做純蛋品貿易商,與規模化雞場(5萬只以上)簽訂契約,對蛋品質量要求非常嚴格,比如信得幸福農場。銷售渠道主要以二三線城市商超和社區便利店為主,以區域快餐連鎖(如濟南金德利、超意興)等團購單位為重點,輔助以社區配送和網絡銷售,市場占有量在7%左右,終端售價在1~2元。
3.集貿市場。目前我國90%的雞蛋無品牌,主要進入集貿市場。流通方式主要是養殖、經紀、批發、零售;生產群體主要是中小型養殖場(戶),缺乏定價話語權。下一步規模化雞場會快速崛起,蛋品質量要求會越來越嚴格,加之環保的壓力,這部分市場空間會進一步被擠壓。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新鮮、安全甚至可追溯的蛋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侯麗根據多年與品牌蛋商合作的經驗總結出了蛋品目前的需求現狀,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消費需求升級。據連鎖餐飲超意興相關負責人表示,原來所需雞蛋都是蛋販配送,現在食藥監等監管部門不斷來店里抽查檢測,從今年開始寧可多花錢也要尋找新的有質量保障的蛋品生產商;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連鎖商超和餐飲選擇有基本資質的養殖場的蛋品。再過5年10年,品牌蛋將成為市場主流,有基本資質(無公害、綠色、標準化、可追溯)將是未來養雞場的標配,這類雞蛋收購價格平均每千克比普通雞蛋高1元。
2.市場需求多元化。消費者不僅需求大雞蛋也需求小雞蛋,不僅需求紅皮雞蛋,也需求白皮雞蛋,后期還會有不同的功能蛋需求,所以單一養殖戶很難滿足市場多元化需求。
3.資本介入。規模化、標準化雞場大量涌現;行情不好時,正是大型養殖場擴建場舍之時,這對中小養殖場戶會產生很大危機。
4.金融工具。期貨的介入,使行業更加復雜化;作為養殖場可以不去投機,但是一定要了解期貨。
綜上所述蛋品需求趨勢,雞蛋品牌化時代已經到來,下一步中小養殖戶靠什么競爭已不言自明。
1.要有基本資質。有條件的養殖場,一定要通過包括無公害、綠色、標準化等資質要求;硬件設施和生產過程都要達標規范,這是談判的基本籌碼;生產的蛋品要新鮮、無藥殘、干凈衛生、有保障(商標品牌)等。
2.養好雞,賣好蛋。只有雞健康了,雞蛋質量才能好,這是提升溢價的最基本點;夏季包括濕簾在內的硬件設施能改進的要改進。
3.聯合起來,做區域品牌。為了滿足市場多元化需求(數量、質量、物流、服務等),中小養殖場戶一定要聯合起來,抓好管理,提高蛋品質量,提升區域雞蛋影響力。現在全國很多雞蛋主產區都在嘗試做雞蛋區域品牌,例如河北館陶、山東德州、泗水和湖北的中小養殖場戶都在聯合起來打造雞蛋區域品牌,如此一來全國很多地區的蛋價也拉開了距離。

如果廣大中小養殖場戶能認清形勢,快速提升,那么暴風雨再次來臨時將不再懼怕,因為已經找到了腳下的路。
(特約記者 周 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