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雨華 王 媛 朱 娜 秦 陽
(吉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吉林 長春 130011)
長春春季PM2.5及其水溶性離子特征分析*
吳雨華 王 媛 朱 娜 秦 陽
(吉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吉林 長春 130011)

PM2.5水溶性離子 后向軌跡
近年來,我國頻繁出現大面積區域性霾事件,PM2.5污染是致霾的主因。PM2.5是指空氣動力學粒徑小于2.5 μm的粒子,可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PM2.5主要通過呼吸系統[1]進入人體,對人體的心血管系統[2]、免疫系統[3]等產生危害。此外,PM2.5還能改變地表熱平衡、降低大氣能見度[4]。有研究證實,水溶性離子是PM2.5的主要成分,是造成大氣能見度降低的主要原因[5]。
近幾年,長春也多次出現以高濃度PM2.5為主要特征的大氣霾污染天氣。3—4月份,長春仍然處于取暖期,燃燒大量煤炭。同時,農耕準備工作已經開始,城市周邊會有桔桿焚燒現象。此外,路面冰雪融化導致揚塵增加,使得春季PM2.5來源及轉化機制較其他季節更為復雜。我國已對京津冀[6-7]、珠三角[8]等地區的PM2.5中水溶性離子來源及轉化機制開展了較深入的研究。而長春PM2.5中水溶性離子研究工作比較薄弱,見著報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PM2.5濃度時空分布[9]及其與氣象條件關系分析[10]等。對水溶性離子等化學信息鮮見報道。因此,研究長春春季PM2.5中水溶性離子的特征可以揭示長春PM2.5的理化特性及污染特征,有利于促進東北地區大氣環境的治理與改善。
本研究選擇東北地區典型城市長春為研究對象,在2014年3—4月采集了PM2.5樣品,并對其中的水溶性離子進行分析,結合后向軌跡分析PM2.5的來源。
1.1 樣品采集
采樣點位于吉林長春城區中心的吉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距地高4.2 m。采樣點周邊屬于非商業圈,周圍無大型企業,交通影響也不嚴重,可以代表長春的大氣污染水平。2014年3月5日至2014年4月11日采集大氣PM2.5樣品,采樣器為2013型大流量大氣采樣器,配有PM2.5切割頭,采氣流量為1.05 m3/min。每天從6:00至18:00和18:00至次日6:00采集白天和黑夜樣品,儀器故障時的樣品剔除。
1.2 樣品測定
采樣膜為GE Whatman石英濾膜,采樣前放置于恒溫箱中(20±5) ℃恒溫24 h,然后放入干燥器中干燥24 h,在十萬分之一電子天平(瑞士梅特勒AG104型)上稱量,重復上述步驟,直到兩次稱量的質量差小于0.2 mg時,取前后兩次稱量的平均值作為濾膜質量。采樣后采用相同的方法稱量濾膜質量。稱量前后濾膜的質量差即為PM2.5質量,根據采樣流量和采樣時間計算PM2.5濃度。

表1 不同城市和地區的PM2.5比較

2.1 PM2.5污染特征
圖1為2014年3月5日至2014年4月11日長春PM2.5濃度的日變化。采樣期間PM2.5的質量濃度為34.9~237.5 μg/m3,平均質量濃度為125.6 μg/m3。根據《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技術規定(試行)》(HJ 633—2012),采樣期間屬于輕度(75 μg/m3 圖1 長春春季PM2.5質量濃度的日變化Fig.1 Daily variation of PM2.5 mass concentrations during spring in Changchun 2.2 水溶性離子污染特征 圖2 長春春季PM2.5中水溶性離子質量濃度的日變化Fig.2 Daily variation of water-soluble ions mass concentrations in PM2.5 during spring in Changchun Cl-平均濃度位于第三,占水溶性離子的質量分數為15.4%。春季東北地區仍然有農田秸桿焚燒現象,由此產生的Cl-可能通過大氣運動輸送到城市。生物質燃燒過程排放的還有Ca2+、K+等離子。此外,溶雪劑的使用也可能是東北地區Ca2+和Cl-的來源。 對觀測采樣期間的后向軌跡進行聚類分析。有關后向軌跡的資料來源于http://www.arl.noaa.gov/。計算時選取距地面高度為200 m,回推時間為72 h,計算時間節點分別為0點和12點,共確定4類后向軌跡。后向軌跡如圖3所示。 圖3 長春春季PM2.5后向軌跡Fig.3 The backward trajectory of PM2.5 in Changchun during spring 類別1氣團來源于內蒙古西北方向,軌跡數量占總數的35%。與其他類別氣團相比,軌跡長度最短,說明運行速度很慢,受類別1氣團影響的時間比較長,氣象條件比較穩定,容易造成污染物的累積。因此,在類別1氣團中PM2.5濃度比類別2和類別3氣團高。 圖4 4類氣團的水溶性離子質量濃度Fig.4 Mass concentrations of water-soluble ions for 4 kinds of air clusters 類別2和類別3氣團軌跡數量分別占總數的29%、24%,兩者分別起源于中國北部和俄羅斯,經過區域主要是比較干凈的草原地區,人為活動較少,所以PM2.5濃度比較低。類別3氣團移動速度較快,起源與途經的都是寒冷潔凈空氣,二次離子濃度最低,二次轉化相對較弱,而且對一次污染物也有一定的稀釋作用。 4類氣團的水溶性離子平均濃度如圖4所示。類別4氣團中水溶性離子濃度明顯高于前3類,與PM2.5濃度高相一致。類別3氣團中水溶性離子濃度最低,與類別3氣團發源地和途徑地比較干凈、寒冷一致。 (1) 長春春季大氣PM2.5質量濃度為34.9~237.5 μg/m3,平均質量濃度為125.6 μg/m3。 (3) 后向軌跡表明,長春春季PM2.5污染主要來源于內蒙古西北方向和長春東南部渤海、黃海地區。 [1] PETERS A,WICHMANN H E,TUCH T,et al.Respiratory effect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number of ultrafine particles[J].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1997,155(4):1376-1383. [2] CARLSTEN C,KAUFMAN J A,TRENGA C,et al.Coagulation markers in healthy human subjects exposed to diesel exhaust[J].Thrombosis Research,2007,120(6):849-855. [3] DIAZ SANCHEZ D,GARCIA M P,WANG M,et al.Nasal challenge with diesel exhaust particles can induce sensitization to a neoallergen in the human mucosa[J].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1999,104(6):1183-1188. [4] MUKHERJEE P,VISWANATHAN S.Contributions to CO concentrations from biomass burning and traffic during haze episodes in Singapore[J].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01,35(4):715-725. [5] LEE Y L,SEQUEIRA R.Water-soluble aerosol and visibility degradation in Hong Kong during autumn and early winter,1998[J].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02,116(2):225-233. [6] 李珊珊,程念亮,徐峻,等.2014年京津冀地區PM2.5濃度時空分布及來源模擬[J].中國環境科學,2015,35(10):2908-2916. [7] 吳志軍.北京城市大氣細和超細粒子數譜分布特征及變化規律[D].北京:北京大學,2006. [8] 陶俊,張仁健,董林,等.夏季廣州城區細顆粒物PM2.5和PM1.0中水溶性無機離子特征[J].環境科學,2010,31(7):1417-1424. [9] 武發新,藥明,馮喜媛,等.長春市氣溶膠質量濃度變化特征淺析[J].吉林氣象,2013(2):6-7. [10] 徐建飛,王華,付雷,等.長春市大氣PM2.5質量濃度特征研究[J].吉林氣象,2013(1):32-33. [11] 王占山,李云婷,陳添,等.2013年北京市 PM2.5的時空分布[J].地理學報,2015,70(1):110-120. [12] 岳玎利,鐘流舉,張濤,等.珠三角地區大氣PM2.5理化特性季節規律與成因[J].環境污染與防治,2015,37(4):1-6. [13] 鄒亞娟,金承鈺,舒加樂,等.上海春季 PM2.5和 PM1.0水溶性無機離子含量特征[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5,34(1):44-47. [14] 陶俊,柴發合,高健,等.16屆亞運會期間廣州城區PM2.5化學組分特征及其對霾天氣的影響[J].環境科學,2013,34(2):410-415. [15] 崔井龍,張志紅,夏娜,等.太原市冬季PM2.5水溶性組分污染特征分析[J].環境科學學報,2013,33(4):599-604. [16] 沈振興,李麗珍,杜娜,等.西安市春季大氣細粒子的質量濃度及其水溶性組分的特征[J].生態環境學報,2007,16(4):1193-1198. [17] 邱天雪,陳進生,尹麗倩,等.閩南重點城市春季PM2.5中水溶性無機離子特征研究[J].生態環境學報,2013,22(3):512-516. [18] TOBO Y,ZHANG Daizhou,MATSUKI A,et al.Asian dust particles converted into aqueous droplets under remote marine atmospheric conditions[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10,107(42):17905-17910. [19] 李秀軍,李取生,王志春,等.松嫩平原西部鹽堿地特點及合理利用研究[J].農業現代化研究,2002,23(5):362-365. CharacteristicsofPM2.5anditswater-solubleionsinspringinChangchun,China WUYuhua,WANGYuan,ZHUNa,QINYang. (EnvironmentalMonitoringCenterofJilinProvince,ChangchunJilin130011) PM2.5; water-soluble ions; backward trajectory 10.15985/j.cnki.1001-3865.2017.04.011 2016-03-18) 吳雨華,女,1975年生,碩士,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環境監測和環境化學研究。 *吉林省科學技術廳基本科研專項(No.10605020130032)。




3 后向軌跡分析



4 結 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