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曉紅

經典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小孩叫蘇秦。蘇秦小時候家里很窮,但他卻胸懷大志,想要干出一番大事業。于是,他跟隨鬼谷子學習游說(shuì)術,一學就是多年。幾年后,他看到自己的同窗龐涓、孫臏等都相繼下山求取功名,于是也和張儀告別老師下了山。張儀去了魏國,而蘇秦在列國游歷了好幾年,卻一事無成,只得狼狽地回到家里。
回到家后,他的哥哥、嫂子、弟弟、妹妹、妻子都譏笑他不務正業,只知道搬弄口舌。蘇秦聽了,心里感到十分慚愧。但他仍然想游說天下,謀取功名。于是請求母親變賣家產,然后再去周游列國。
母親勸阻他說:“兒子啊,你咋不像咱莊稼人靠勞動來養家糊口,怎么盡想著出去耍嘴皮子求富貴呢?那不是把實實在在的工作扔掉,去追求根本沒有希望的東西嗎?如果到頭來連生計都沒有著落,不后悔嗎?”
蘇秦知道自己這么多年來很對不起家人,既慚愧,又傷心,不覺淚如雨下。他想:我堂堂七尺男兒,怎么能被這么一點兒困難打倒?我一定要振作起來,揚名天下。從此,他閉門不出,取出師父臨下山時贈送給他的禮物——姜子牙的《陰符》,晝夜伏案攻讀起來。他常常一讀就是一整天,連飯都忘了吃。晚上,家里人都睡著了,他還借著油燈微弱的光亮刻苦攻讀。為了抓緊時間讀書,他還想出了一個好辦法:讀書時,把頭發用繩子扎起來,懸在梁上,如果自己一打盹,頭發就把自己揪醒。夜深的時候,如果覺得自己困了,就拿錐子戳一下自己的大腿,這樣就能保持清醒。
蘇秦如此勤奮,博覽群書有了深厚的積淀,后來就成為一名深謀遠慮有膽識的政治家。學習講求勞逸結合,但是蘇秦鉆研學問這股子“頭懸梁,錐刺股”的勁兒,還是值得大家學習。
智慧啟迪
庖庖唐代著名思想家韓愈說:業精于勤荒于嬉。意思是說學業在勤奮中精通,在嘻哈的玩耍中荒廢。古往今來,所有人物的功成名就哪個不是勤奮努力的結果?就連大發明家愛迪生都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只有那些不惜力、不怕吃苦的人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創造人生的價值,才讓我們在浩如煙海的歷史中記住了他們的名字,就像我們今天故事的主人公蘇秦。
同學們,書山有路勤為徑,愿你以“勤奮”為階梯,勇于攀登,直到抵達光明的頂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