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立鋒
摘 要:從物理學角度說,所謂“局部放電”是指在電場作用下,電力設備在運行過程中部分區域出現放電、尚未擊穿的一種現象。由于局部放電大多是局部場強集中、局部電場畸變等造成的,會對電氣設備正常運行有不利影響,主要表現為局部發熱、化學活性生成物、帶電粒子碰撞及射線等對絕緣材料產生危害。目前,電力系統針對局部放電進行的帶電檢測技術主要包括高頻/超高頻、超聲波、暫態地電壓檢測技術等,文章中作者結合變電設備局部放電帶電檢測展開研究,通過分析存在的問題,并進一步提出合理建議。
關鍵詞:變電設備;局部放電;帶電檢測;建議
中圖分類號:U2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7)30-0044-02
當前,隨著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現代化建設日益完善,電力資源穩定供應已經成為確保社會秩序正常運轉的關鍵。相應的,從工業需求到生活需求,各行業、人群在對電力系統穩定性、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也促使電力部門不斷提升預防檢修技術能力,變電設備局部放電帶電檢測技術就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
1 變電設備局部放電帶電檢測技術的價值分析
從電力系統發展進程上說,“帶電檢測技術”取代傳統的“停電檢測技術”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它的應用不僅能夠全面、迅速的反映出電網中變電設備的運行狀態,還能夠第一時間實現問題解決,從而保障電力供應的安全和穩定。
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當前現代化電網中開關柜使用的比例越來越高,而開關柜在設計上要求出線端直接與配網、用戶電網相連,這也意味著開關柜成為電力供應有無的“終端節點”,如果頻繁的啟停開關柜,就無法實現供電系統穩定、可靠的運行,對于供電對象而言產生不好的體驗。實踐中表明,一旦開關柜出現故障,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影響開關柜正常使用,就必然要進行停電操作;在傳統電力檢修時代,人們只能對開關柜進行預防性檢測、試驗,而這一過程也都是在停電狀態下完成的。
由于現代社會各項事業的正常運轉都與電力供應有直接關系,一旦大范圍停電,不僅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還會導致不良社會輿論影響。同時,考慮到開關柜的結構特征,在直接連接配網、用戶電網的前提下,停電工作也很難統一調配,甚至會出現失修、過修的不均勻現象?;诖?,針對變電設備采取帶電檢測是十分重要的,具有重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價值一:帶電檢測技術降低了開關柜的突發事故機率。開關柜的運行環境較為惡劣,檢測維修人員無法完全規避可能存在的開關柜絕緣缺陷,針對它局部放電的帶電檢測技術,就不需要考慮設備絕緣事故帶來的危害可能性,從而減少突發事故。
價值二:帶電檢測技術實現了開關柜的絕緣維修形式。通過對開關柜局部放電帶電檢測,可以快速發現它存在的絕緣問題,并結合絕緣問題特征采取針對性措施,即絕緣缺陷針對性可通過帶電檢測表達出來,由此產生“標靶定位”,避免盲目檢修造成的資源、人力浪費。
價值三:帶電檢測技術大幅度提高了檢修質量和效率。對比證明,帶電檢測是一種更為先進的技術,它一方面規避了停電帶來的用戶抵觸和矛盾,另一方面則克服了現場環境的約束,從而提升了質量。此外,帶電檢測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存在的“節點”,便于尋找故障源、定位干擾源,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價值四:帶電檢測技術間接地強化了供電的可靠性?;ヂ摼W技術將人類帶入了信息化時代,電力作為維持一切電氣設備、網絡設備的重要能源,一刻都不能中斷,帶電檢測不需要停電操作的特征,有效地保障了供電可靠性,規避了人機電力用停矛盾。
2 變電設備局部放電帶電檢測主要技術及優缺點
根據我國《電力設備交接和預防性實驗規程》的相關要
求,電力設備尤其是組合電器在出廠之前必須做局部放電測試,由于這一階段的電氣設備及系統尚未大規模投入使用過,往往采取脈沖電流檢測技術,而這是一種停電檢測局部放電的方式,在以往變電設備局部放電檢測中也主要使用,但停電檢測的弊端很明顯,同時脈沖電流檢測技術受到的干擾很多,無法達到數據精確性要求。所以,帶電檢測技術是一個重要應用趨勢,常見的檢測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2.1 地電波檢測技術
根據電力物理特性,變電設備系統中出現絕緣層局部放電時就會產生電磁波,并且在無線電頻率范圍之內。其中,一部分電磁波會沿著間隙傳播,再遇到開關柜的接地金屬部分(如外殼),就會迅速形成大小不等的瞬態接地電壓。由于這種瞬態接地電壓具有隨機特點,從產生到消失的時間并不穩定,所以必須在帶電狀態下進行檢測局部放電情況。
結合我國電力設備檢測的相關要求,瞬態接地電壓的檢測周期、檢測范圍也不一而同,如新設備投入使用之后,需要在一周之內進行瞬態接地電壓檢測,設備穩定運行之后一般在一年或半年內進行相關檢測,故障頻發的情況下可不定期進行集中監測,并擴大到同一站的每一臺開關柜。很顯然,這種檢測技術對人為管理的要求很高。
2.2 超高頻檢測技術
超高頻檢測技術的優勢十分明顯,在不停電狀態下進行檢測作業,可以實現在線連續監測的需求,如圖1所示,為超高頻檢測技術使用的系統架構;其工作原理是,變電設備局部放電現象所產生脈沖電流,當電流脈沖的上升時間、維持時間達到ns級別,則可以檢測到0.3-3GHz的高頻電磁波,并以此為依據來分析信號頻率、幅值進一步判斷局部放電情況。
很顯然,在滿足連續監測的同時,超高頻檢測技術存在的外界干擾并不強,因此可以實現對背景噪聲的有效規避,從而提升靈敏度;但是,超高頻檢測技術也存在很明顯的缺點,這就是檢測靈敏度達到pC級別之后,雖然可以確定故障是否存在,但無法確定故障準確的位置,并且這一技術的應用過程中,國內外存在明顯的標準定性、定量差異。
2.3 超聲波檢測技術
變電設備局部放電聲波包括橫波、縱波兩種類型,以此為依據判斷,橫波需要通過固體介質傳播,縱波可通過氣體傳播延續到設備外殼表面(如絕緣子傳到外殼),利用超聲波檢測設備在變電設備外殼接受聲波信號,就可以檢測到局部放電的情況。
超聲波檢測技術的優勢在于不會受到電氣設備方面的干擾,究其原因,是因為檢測設備與變電設備之間并不構成電氣回路,同時可利用超聲波信號幅值變化、位置變化來實現缺陷定位。超聲波檢測技術所用到的設備簡單,操作容易,成本較低,目前在我國已經具有很成熟的應用模式。相對應的,缺點是聲音信號中的高頻部分會快速衰減,不同介質中的變化也很大,如空氣中的傳播速率是140m/秒,這對于檢測需求而言并不明顯。同時,不同的材料接觸中會產生反射現象,所以測得信號難免存在失真問題,加上超聲波傳感器本身所能接受的信號范圍就有限,甚至無法區分放電信號和干擾信號。
2.4 紅外檢測技術
基于安全運轉保護機制,常規的變電設備溫度是無法直接測得,主要采取局部放電產生的熱量變化進行分析,即局部放電產生的熱量傳導到設備外殼,但由于變電設備的內、外部結構較為復雜,熱量傳導的機制也較為復雜,所以紅外檢測技術的靈敏度并不高,準確性也有待人工參與分析;紅外檢測配合氣體分析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檢測靈敏度,正常運轉情況下六氟化硫氣體的生成過程很慢,一旦出現局部放電,氣體濃度會迅速上升。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帶電檢測技術在當前社會的電力系統穩定性、可靠性、安全性保障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可將其視為狀態維修的核心部分。通過不同的帶電檢測技術配合應用,不僅可以避免大規模停電的負面問題,還可以提高檢修質量、效率,避免安全事故,更好地為經濟發展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張鳳榮.論紅外測溫技術在變電運行中的應用[J].農電管理,2016(2602):55-57.
[2]田宏燕.淺談變電運行中紅外測溫技術的應用[J].技術創新與應用,2014(34):103.
[3]盧俊鋒.紅外測溫技術在220kV變電運行中的應用[J].企業技術開發,2015(30):102-103.
[4]楊忠,杜建國.高壓電纜局部放電實時監測方法研究與應用[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28):202-2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