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頂山市婦幼保健院(467000)張艷麗
新生兒呼吸暫停包括原發性與繼發性兩種[1]。原發性呼吸暫停臨床較常見,患兒通常無相關疾病[2]。常規采用靜脈滴注氨茶堿、納洛酮等,經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NCPAP)治療,效果欠佳[3]。有資料顯示,采用枸櫞酸咖啡因聯合NCPAP治療早產兒頻繁呼吸暫停,效果更加顯著[4]。本文選取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2例早產兒頻繁呼吸暫停患兒作為樣本,分析了枸櫞酸咖啡因聯合NCPAP的臨床療效,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2例早產兒頻繁呼吸暫停患兒作為樣本,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31例。實驗組患兒男21例,女10例;對照組患兒男19例,女12例。胎齡:實驗組患兒25~29周,平均胎齡(26.36±11.11)周;對照組患兒24~29周,平均胎齡(26.58±10.96)周。出生體質量:實驗組患兒1200~1610g,平均體質量(1520.10±263.27)g;對照組患兒1100~1600g,平均體質量(1574.01±295.23)g。兩組患兒在性別、胎齡、出生體質量方面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NCPAP方法治療:①新生兒體征監測:呼吸、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等。②體位:新生兒頸部呈輕度伸仰位。③治療:如發現新生兒出現呼吸暫停現象,給予常規NCPAP方法治療,包括靜脈滴注氨茶堿等。
實驗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聯合枸櫞酸咖啡因治療:①枸櫞酸咖啡因:靜脈滴注,首劑飽和量5mg·Kg-1,24h/次。②NCPAP參數設置:FiO2初始設置為21%,隨后視患兒病情及時調整。PO2:7.98~10.64kPa。PEEP:0.392~0.588kPa。流量:8~10L·min-1。
1.3 觀察指標 治療24h后,觀察兩組患兒治療效果,包括顯效、有效、無效三項指標。治療過程中,觀察兩組患兒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喂養不耐受、心動過速、血糖異常、顱內出血四項指標。
1.4 療效判定依據 觀察兩組患兒治療24h后呼吸暫停頻率,據此判定治療效果:顯效:治療24h后無呼吸暫停情況發生。有效:治療24h后,呼吸暫停頻率<2次。無效:治療24h后,呼吸暫停頻率在2次到6次之間。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處理數據,以P<0.05為準,認為數據對比具有統計學差異。
2.1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對比 治療24h后,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發現:實驗組31例患兒中,1例治療無效,總有效率96.77%,對照組31例患兒中,7例治療無效,總有效率77.42%。兩組對比,實驗組有效率更高(P<0.05)。詳見附表1。

附表1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對比

附表2 兩組患兒并發癥發生情況
2.2 兩組患兒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治療過程中,觀察兩組患兒并發癥發生情況可以發現:實驗組31例患兒中,喂養不耐受2例,占實驗組患兒總數的6.45%,心動過速1例,占實驗組患兒總數的3.22%,血糖異常2例,占實驗組患兒總數的6.45%。對照組31例患兒中,喂養不耐受2例,占對照組患兒總數的6.45%,心動過速6例,占對照組患兒總數的19.35%,血糖異常6例,占對照組患兒總數的19.35%。對比發現:實驗組患兒在心動過速與血糖異常兩種并發癥發生情況方面,較對照組相比,優勢顯著(P<0.05)。詳見附表2。
3.1 原發性呼吸暫停 原發性呼吸暫停臨床較常見,多發于早產兒。報道顯示,隨著胎齡的減小,原發性早產兒頻繁呼吸暫停發生幾率顯著上升[5]。及時診斷并治療,可有效提高早產兒生存幾率。
3.2 枸櫞酸咖啡因 從結構上看,枸櫞酸咖啡因與甲基黃嘌呤類藥物類似,能夠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進而對其形成刺激,達到治療早產兒頻繁呼吸暫停的目的。與常規靜脈滴注氨茶堿治療相比,枸櫞酸咖啡因在血藥濃度方面安全性較高,與早產兒機體需求相適應,可有效降低心動過速等并發癥發生幾率,在早產兒頻繁呼吸暫停的治療方面,優勢更加顯著。
3.3 研究結論 本文研究發現,采用常規NCPAP方法治療早產兒頻繁呼吸暫停,治療有效率77.42%,采用枸櫞酸咖啡因聯合NCPAP治療,有效率96.77%,后者優勢顯著(P<0.05)。聯合治療方法下,患兒在心動過速(3.22%)與血糖異常(6.45%)兩種并發癥發生情況方面,較常規治療相比,優勢顯著(P<0.05)。
綜上所述,將枸櫞酸咖啡因聯合NCPAP用于早產兒頻繁呼吸暫停的臨床治療,能提高治療有效率,降低心動過速與血糖異常發生幾率,擴大血藥濃度安全范圍,提高治療安全性,使患兒能夠盡快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