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指紋”讓未來無假貨
最近,英國蘭卡斯特大學開發出一種新的量子技術,有望讓未來不再有假貨。研究人員稱,無論是航空航天部件,還是其他奢侈品,這種新技術將使造假變得不可能。
研究人員在石墨烯等二維(2D)材料中發現了一種獨特的原子尺度的ID,可以給簡單電子設備和光學標簽上打上獨特的ID——“量子指紋”。用戶通過智能手機掃描產品上的“量子指紋”,將之與制造商數據庫的2D標簽匹配驗證,就可能根除假冒產品和偽造ID。
據悉,世界各地仿冒產品和盜版商品每年的進口成本幾乎達0.5萬億美元,單是假藥就使整個行業每年損失2000億美元,而且導致每年約100萬人死亡。
這項專利技術和相關的應用程序有望在2018年上半年向公眾開放,而且可能用于任何表面或任何產品,從而使這項技術在全世界范圍內使用。
——新浪網
讓“天空吸熱”的冷卻系統問世
美國斯坦福大學最新研發一種冷卻系統,能將水冷卻至低于環境空氣溫度5攝氏度,從而減少為商業建筑降溫所需的電力,削減能耗的幅度可達20%左右。
空調占了建筑能源消耗的一大部分。大多數樓房用冷凝系統來為流動空氣降溫,不但電力消耗巨大,而且提高了區域環境溫度。找到降低空調系統耗電量的方法能節約開支,同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削弱建筑對當地小氣候的影響。
此次,美國斯坦福大學研究團隊打造的替代系統,它利用天空吸收熱量,通過天空輻射冷卻機制,直接向大氣層和外太空發射紅外線輻射,從而實現降溫。除了排氣系統需要能量外,該系統不再需要其他能源。
研究團隊表示,如果在拉斯維加斯的一幢兩層商業用樓中使用該系統,去吸收蒸氣壓縮式空調系統冷凝器所產生的熱量,在典型年份中,5月到8月期間該樓制冷消耗的電力可降低21%。
——搜狐網
1度電能跑1232公里的電動車
1度電能干什么?放眼看一圈家里的電器,好像能持續運轉好幾個小時的還真不多。日前,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的學生就成功改造了一臺名為TUfast eLi14的電動車,用這看似微不足道的電量跑了1232公里,創下了吉尼斯世界記錄,成為史上最高效的電動汽車。而按照這個距離換算成汽油,相當于從北京開車到上海只需要6毛錢,讓人不敢想象。
當然這款車既然如此省電,在車型和構造上自然與普通汽車不同,它首先在體型上實現了輕量化。整車的重量僅23kg,車身骨架采用的是碳纖維結構,駕駛員比車還重。而為了盡可能的減少動力能耗,這輛車采用了“水滴”造型,達到最小空氣阻力的目的,所以外觀看起來有點像一輛電動三輪車。不過,因為車內空間太小,駕駛員需要仰躺著駕駛,而且沒辦法調整身體姿勢,看起來還是有點累。
車身和造型都解決了阻攔問題,接下來自然是最重要的驅動力。TUfast eLi14在發動機內加裝了一個定制控制器+調整磁鐵與線圈的位置+超低摩擦的軸承。這輛車除了車身太低外,還有一點美中不足是時速太慢,僅約為26 km/h,只能說在同等能耗的情況下,續航時間更長。
——前瞻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