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孜涵
我的家鄉是一個偏僻的小村莊,這幾年家鄉的人們依靠自己勤勞的雙手,把村子建設得美麗無比。(“偏僻”“美麗無比”兩個詞語從不同方面介紹了家鄉,作者重點強調了家鄉的美。)
要說我們村變化最大、最美的是哪里?就是我們村東邊的果園。(作者采用了設問的句式來表達,引起了讀者的注意力,激發起讀者的興趣)人們在果園里種上了草莓,栽上了梨樹。春天一到,草莓就開始發芽生長,幾天的工夫就長成了綠油油的一片,開出了白色的小花。(作者側重了對草莓色彩的描寫,“綠油油”“白色”把草莓長勢旺盛的樣子寫了出來)與草莓相伴的梨樹也不甘示弱,爭著與草莓相媲美,你看,雪白的梨花也競相開放了,簡直成了花的世界。(“不甘示弱”“爭著與草莓相媲美”采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梨花競相開放的樣子寫得栩栩如生。“花的世界”不僅寫出了梨花數量上的多,還寫出了景象的美)這美麗的景色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參觀,“太美了,太美了”的贊美聲接連不斷,人們紛紛拿出相機想把這美麗的景色留住。(“吸引”說明梨花非常好看,讓許多游客慕名而來。“接連不斷”寫出了人們對梨花景色的稱贊。“紛紛”說明游客數量很多,也說明家鄉景色的美麗。)
村民把每年的五月份定為“草莓節”。草莓成熟時,像掛了一個個紅燈籠似的,讓你不忍心去破壞這一個個惹人喜愛的“紅燈籠”。(“紅燈籠”,多么形象的比喻,作者把草莓寫得非常惹人喜愛。“不忍心去破壞”說明人們簡直把草莓當成了一件藝術品,表現了人們對草莓的喜愛之情)可是,草莓那誘人的顏色和味道又讓人不能不摘下一顆嘗一嘗。放入口中細細品味,你會感覺又香又甜,還略帶酸味,讓人回味無窮!(作者又從味覺上對草莓進行了描寫,“不能不摘”說明草莓讓人垂涎欲滴,欲罷不能。)
秋天是黃金梨成熟的季節。人們又把八月份定為“梨樹節”。“梨樹節”這天,歌舞團、馬戲團、秧歌隊都紛紛到我們村來演出。來自各個地方的游客開著小轎車,帶著朋友和家人來到果園,親自采摘、品嘗,感受采摘的喜悅。看著他們滿臉的笑容,我們的心里也甜甜的。(作者敘述有詳有略,雖然對梨樹進行了簡單地描寫,但也表現出了游客對黃金梨的喜愛,以及農民豐收后的喜悅之情。)
“芝麻開花——節節高”,家鄉舊貌換新顏,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我愛我的家鄉!(運用了歇后語結尾,不僅使習作生動形象,而且表達出了小作者對家鄉美好的祝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