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籌資金50多萬元建農家書屋,每年訂閱十數種報刊,在鄉間傳播文明風;自費創建農技咨詢點,開設農技咨詢熱線,免費服務群眾30年;每周自辦兒童培訓班和各類講座,豐富留守兒童課外文化生活……
他就是樂紹琪,江蘇省鹽城市鹽都區尚莊鎮姚伙村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從自費訂閱報刊到建農家書屋,從免費農技服務到為農家留守孩子提供校外活動陣地,30多年來,樂紹琪走村串戶服務鄉鄰的腳印伴著汗水書寫在鹽都大地上,贏得一片贊譽。
如今已經71歲的樂紹琪被評為“鹽城市第二屆道德模范”“鹽城好人”“江蘇好人”“中國好人”,被省里表彰為“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農家書屋先進個人”“百佳農家書屋管理員”。紹琪書屋被評為省“五星級農家書屋”,2014年被國家廣電總局評為“首屆書香之家”。前不久,樂紹琪又獲得中國科協、財政部頒發的“農村科普帶頭人”證書。
自籌50萬元建書屋,書香潤鄉間傳播文明風
8月10日,初秋的午后陽光依然炙熱。來到姚伙村紹琪農家書屋,一樓的東邊房屋里,十幾位村民們聽音樂的、打牌的、看報的,自得其樂;西邊是書屋,村民正圍坐在書桌前,讀書的讀書,看報的看報,四周的書架上擺滿各種各樣的書籍,琳瑯滿目。
“高中畢業回鄉后,我是自己訂點報紙雜志看看,學習農業技術,了解外面信息。后來鄰居們也經常過來看,我就在自家開辟了一個小書角,讓大家自己挑選著看。”樂紹琪介紹起當初情景,如同昨日,歷歷在目。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鄉親們十分渴望豐富的文化生活。樂紹琪看在眼里,想在心中。2007年,他自籌2萬多元,在村頭建了一個簡易棚子,買來書架和1000余冊圖書,創建了紹琪農家書屋。盡管小棚子條件簡陋,但每天來讀書看報的人絡繹不絕,50多平方米的地方每天被擠得滿滿的,成了村里最熱鬧的場所。
時間一長,讀書看報的人越來越多,小棚子沒法滿足村民的需要。樂紹琪便自己多方籌措50多萬元,建起一座占地400多平方米的書屋。
樂紹琪的老伴說:“建這個書屋我們把大半輩子的積蓄都用掉了,目前還欠著債。為了這件事我沒少和他吵,但后來我看到村里孩子和鄉親們的笑臉,就不再阻止了。他常說,我們這一代人沒有得到好的教育,不能讓下一代也沒文化受窮。辦好書屋,讓鄉親們每天來看看書報是他的一個夢想。”
“我每天都來書屋轉轉,已經有7、8年時間了。”今年76歲的姚伙村4組居民陳漢林,每天吃過早飯,都要走路來紹琪書屋,看看報紙,中午吃飯時間回去,午后再過來。
這不僅是陳老爹的習慣,也成了本村和周邊許多居民的一種習慣。“多讀書看報能曉得外面發生的事情,天天這樣走走也能活動活動,人多熱鬧挺好的。”村民們聚在書屋里,看書聊天,聽歌學戲……看到那些閑在家里的老人婦女在書屋活動室玩得開心,樂紹琪的心里有說不出的快樂。
書屋二樓西邊是電腦室,孩子們在上網;東邊是桌椅整齊的培訓室。“紹琪農家書屋是為數不多的中型以上鄉鎮文化站,不但惠及本村,還帶動了周邊的村居,在省里、市里都有較大影響。”尚莊文化站站長王譜感慨地說道,幾乎每天都有很多文藝愛好者來這兒跳廣場舞、打腰鼓、打蓮湘,尚莊鎮10個村愛好打蓮湘都是受這里影響而發展起來的。
尚莊鎮宣傳委員宋傳星說,書屋不僅帶動了文化建設,而且通過閱讀連接鄉鄰,在傳播文化的同時也和諧了鄰里關系。
自學農業生產技術,免費為農服務30年
樂紹琪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對農業科技有著濃厚的興趣。30多年來,他每年都自費訂閱農業科技報刊,主動申請去農科院所學習,悉心研究農作物防病、治蟲、除草、施肥等技術,為周邊農民開設“農技咨詢熱線”,免費為群眾測土配方、平衡施肥和提供咨詢服務,推廣直播水稻。
在學習研究之余,樂紹琪自己示范帶領周邊農民栽桑養蠶、長蘑菇、搞特種珍禽養殖,種植大棚蔬菜。有一年,本村農民陳如標等十幾個農戶,由于用藥不當,造成紋枯病越來越嚴重。樂紹琪知道后,立即到田頭查看,并提出保護秧苗的功能葉。同時,他利用廣播進行宣傳。全村3000畝稻田由于及時采取防病蟲措施,均獲得較好收成。
目前,樂紹琪還種了3畝多水稻。他說這是在搞用肥用藥試驗。
村民朱留紅種植3畝番茄,番茄開花后,葉子突然發枯,用了很多藥都沒有用,就準備放棄了,把大棚拆掉,將番茄刨掉。樂紹琪得知后,從區植保站請來幾位專家一起現場會診,發現是豬糞沒有進行發酵,在大棚里造成糞毒危害,建議用解毒藥在葉面噴施。最終,葉枯病明顯控制,朱留紅每畝番茄收益達8000多元。
為進一步向農民推廣科學技術,2007年1月,樂紹琪申請成立了《江蘇農業科技報》的農技咨詢網點。連續十年,他每年都邀請省農科院和農科報社的專家、教授來尚莊鎮免費舉辦高效農業培訓班。他舉辦的水稻直播技術及高效農業培訓班,吸引了近千人參加培訓。次年,受到兩次臺風影響,姚伙村的直播稻都沒有倒伏,畝產量超過750公斤。
為提高自己的技能,更好地為農民服務,2008年3月,樂紹琪自費赴北京參加第三屆農技員測土配方培訓班。學習期間,他克服人老眼花、記憶力差的困難,上課一字不漏地記筆記,每天回宿舍都要熬夜到12點鐘進行溫習補課。
經過培訓考試合格,樂紹琪獲得國家人保部頒發的“莊稼醫生”資格證書。回到尚莊后,他自購儀器,免費為本鎮農民測土配方,還騎車到40里外樓王鎮測土配方200多畝,到目前為止已測土數萬畝,受益農民達數萬人次。
雖然樂紹琪已年逾70,但這個莊稼醫生仍然時不時地奔波在田間地頭,為村民們排憂解難。
“30多年了,樂紹琪幫我們解決了不知多少難題,從沒收過一分錢,我們都很感激他感謝他!”每每提及樂紹琪,鄉親們打心眼里敬重他。
每周免費舉辦培訓班,豐富留守兒童課外生活
8月13日上午,一場兒童書畫培訓課在紹琪農家書屋舉行,20多個孩子在這里專心聽講,認真學畫。這是紹琪農家書屋每周免費舉辦的培訓班之一。
姚伙村緊靠尚莊集鎮,共有200多名青少年學生,其中80多個孩子的父母在外地打工,跟隨爺爺奶奶生活。樂紹琪說,這些孩子由于缺少家庭的關愛,很多人放學后就經常去網吧、游戲廳“報到”。老樂看了心中不是滋味,他覺得如果不去關愛他們,將會耽誤孩子學業乃至他們的一生。
因此,樂紹琪在書屋里成立了校外輔導站,把留守兒童情況一一作了登記,與監護人和學校定期保持聯系。開展書畫輔導、征文競賽等,讓孩子們放學和雙休日到書屋活動,引導他們看書看報,豐富孩子們的課外業余生活。
樂紹琪還定期請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到輔導站,給孩子們講黨史、村史、法制和道德教育,引導孩子們健康成長。
村里的小冬就是一個典型。冬冬的爸爸在蘇南打工病故,媽媽又改嫁外地,他就跟著奶奶生活。老樂及時把他列入關愛對象,給他送去了好多書刊,并多次請他到書屋來,接受校外輔導站培訓。目前,冬冬學了很多本領技能,各方面發展較好。他奶奶逢人便夸:“如果沒有樂爹爹的關愛,我這個孫子就不會像現在這么懂事。”在老樂的幫助下,村里留守孩子都得到及時的關愛和心靈的撫慰。農家書屋成了留守兒童的家、孩子們的學習園地和精神家園,也成為鹽城市遠近聞名的青少年校外活動陣地。
有奉獻就有收獲。從2007年至今,樂紹琪和他的書屋先后多次獲表彰。“下一步,我想把自己的農家書屋辦成鹽城村組最大的文化陣地,從而更好地服務鄉鄰。”樂紹琪笑著說。
站在農家小院,告別樂紹琪時,樓房橫匾上的6個字“紹琪農家書屋”在夕陽下熠熠生輝,而他花白的頭發十分醒目。
——人民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