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曉慶
基本案情
A轎車為原告B公司所有,由原告蔡某使用。原告蔡某系C小區房屋所有權人。被告D開發公司為C小區的開發商,E物業公司為C小區提供物業服務。
2016年5月31日,原告蔡某與被告D開發公司簽訂《地下車位使用權轉讓合同》,約定原告蔡某以價款51500元取得C小區地下車庫604號車位使用權,使用期限是20年,但并未就具體停放車輛進行明確約定。同日原告蔡某與被告E物業公司簽訂《停車場車輛服務協議》,明確在車位604號停放A轎車,并繳納了停車服務費。
2016年6月,原告蔡某發現車輛擋風玻璃上有水流痕跡,經多次觀察發現,是車位上部樓板漏水所致,且漏水有腐蝕性,經多家洗車美容店處理,仍無法清除痕跡。后多次聯系被告E物業公司,物業經現場查看并拍攝照片,答復原告,是樓板漏水問題需找項目施工方維修并賠償,后續物業公司遲遲未給出解決方案。此期間,A轎車無法正常停放。物業公司在2016年12月左右,才將地下停車場漏水部位做引流處理。因賠償方案未協商一致,原告將開發公司與物業公司訴至法院,訴請車輛維修費7296元。
法院審理
原告蔡某與D開發公司簽訂的《地下車位使用權轉讓合同》,與被告E物業公司簽訂的《停車場車輛服務協議》,均真實有效,并履行了相應義務,C小區地下車庫604號車位使用權屬于原告蔡某及其家庭成員應享有的權利。被告D開發公司取得《*市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備案書》,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第六十條的規定,竣工驗收的建筑工程的屋頂、墻面不得有滲漏、開裂等質量缺陷。現C小區地下車庫604號車位上方的樓板漏水,被告D開發公司未舉證證明漏水系他人過錯行為所致,應屬于其開發建設的質量缺陷,并且《地下車位使用權轉讓合同》并未就原告停放具體的車輛進行約定,且本案中轎車被損,原因是有償轉讓的車位上方存在工程質量瑕疵。被告D開發公司提出的,原告蔡某違反合同約定,擅自允許與被告D開發公司無任何合同關系的車輛停放車位上,由此產生的風險由其自身承擔的主張,不予采信。因此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被告E物業公司已經履行了物業服務的義務,盡到了相應的責任,E物業公司不承擔賠償責任。但原告所要求的具體損失數額只是車輛維修單位的估計,并無價格評估部門對車輛損失的評估報告,亦無車輛實際維修后所產生的費用實際支出,所以不予支持。故判決駁回蔡某的訴訟請求。
律師提醒
根據《建筑法》第六十條,建筑物在合理使用壽命內,必須確保地基基礎工程和主體結構的質量。建筑工程竣工時,屋頂、墻面不得留有滲漏、開裂等質量缺陷;對已發現的質量缺陷,建筑施工企業應當修復。本案未涉及到小區車位權屬的問題,故不作討論。本案開發商有償轉讓車位使用權,車輛受損是車位上部樓板漏水所致,構成侵權,應當承擔侵權賠償責任。但值得注意的是,本案因原告對損失后果舉證不力而敗訴,實屬不該。律師提醒,在處理車位漏水問題時,除了明確侵權方外,還應當注意收集相應的證據,必要時咨詢或委托律師,以在訴訟中維護自身合法權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