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蕓 鄭燕林 付希金



〔摘要〕為了達成提升我國MOOC教育質量的目標,需要深刻理解MOOC發展現狀,了解MOOC未來發展趨勢。本文采用VOSviewer軟件對近年來國內外MOOC學術研究熱點進行了可視化分析,并對未來MOOC研究熱點的變化趨勢進行了預測。結果表明,國內外MOOC研究均涉及理論、應用及實踐3個層面,但是研究熱點分布具有較大差異。本文結合MOOC熱點研究可視化分析結論為政府、高校及商業機構,從政策、資金、文化等角度構建我國MOOC支持策略。
〔關鍵詞〕MOOC;VOSviewer;知識圖譜;共詞分析;支持策略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7.10.025
〔中圖分類號〕G250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821(2017)10-0151-07
〔Abstract〕It is the primary goal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MOOC education in China to improve its quality.To achieve the goal,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MOOC,and the trends of MOOC studies.This paper visually analyzed the hotspots of the research on MOOC in recent years with VOSviewer,and predicted the tendency of MOOC studies in the futur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esearchers focus on the MOOC issues from three aspect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namely the theory,the education application and the education practice.However,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research hotspots were quite different.The support strategies of MOOC need joint efforts from the government,universities and business organizations,including measur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politics,funds,and culture.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constructed the hierarchy of support strategy of MOOC education.
〔Key words〕MOOC;VOSviewer;knowledge map;co-word analysis;support strategy
1問題提出
大型開放式在線課程(MOOC)的概念在2008年由加拿大學者提出。2012年經過美國Coursera、MITx和Udacity三家企業的推廣,MOOC迅速風靡全球,成為近幾年全球教育領域最熱門的話題之一[1]。經歷了最初的概念引入和理論探討,MOOC引發了國內學者的廣泛關注。伴隨著2013年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與edX、Coursera簽署合作協議,以及各高校推出自己的MOOC平臺,我國正式進入了MOOC的實踐探索和建設時期[2]。國內外研究MOOC的學術文獻是非常有挖掘價值的一個數據集。一方面,梳理這些學術文獻,能夠幫助我們理清MOOC發展的脈絡,追蹤研究熱點的變化,幫助我們及時發現和準確定位MOOC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將這些文獻結合MOOC教育實踐進行研讀,能夠幫助我們全面系統地構建優質的支持策略,跨越當前MOOC發展的障礙。
2國內外MOOC研究熱點可視化分析
國內外MOOC研究熱點的可視化分析是理清國內外MOOC發展脈絡,發現并掌握MOOC發展規律的重要途徑。根據MOOC的發展規律,我們可以預測未來MOOC研究熱點的變化趨勢,從而構建更為合理的MOOC支持策略[3]。
21數據與方法
211數據來源
為了探尋MOOC的發展規律,本研究于2017年3月1日,以東北師范大學訂購的Web of Science(WoS)數據庫核心數據集(包括SCI-EXPANDED,SSCI,A&HCI,CPCI-S,CPCI-SSH)作為外文學術數據的來源進行了檢索。檢索條件以學者石小岑的研究為基礎將檢索跨度調整為2013-2016年[3]。共檢索到383篇文獻,作為本研究的外文學術數據樣本。本研究以中國知網數據庫作為中文學術數據來源進行檢索。檢索條件為“SU=‘MOOC+‘MOOCs+‘慕課+‘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文獻類型選為比較有代表性的CSSCI期刊論文,學科范圍限定為“教育理論與教育管理”與“高等教育”,檢索跨度為2013-2016年,共檢索到1141篇文獻作為國內學術數據樣本。
21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共詞分析和知識圖譜分析。共詞分析是通過統計在同一篇文獻中詞匯共同出現的頻次,并以此為依據對詞匯進行分層聚類,從而揭示出詞匯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而分析這些詞匯所代表的學科和主題的結構變化[4]。科學知識圖譜是實現科學知識發展進程與結構關系的一種圖形[5]。由于關鍵詞既能夠對一篇文獻內容高度概括,又是便于計算機處理的結構化數據。因此,本研究主要針對文獻數據樣本的關鍵字進行詞頻統計、共現分析以及知識圖譜的可視化呈現。本研究還將文獻的批判性閱讀與知識圖譜分析相結合,使得分析結果更加科學。endprint
VOSviewer是荷蘭萊頓大學開發的一款被廣泛應用于知識圖譜分析的軟件[6]。該軟件能夠統計不同單詞在數據樣本中出現的頻率以及共現關系,使用二維可視化視圖中的節點展現詞頻。特定算法將節點之間的距離編碼為單詞之間共現關系。相比于其他同類軟件,該軟件最大程度保證了知識圖譜的科學性,而非以犧牲節點之間共現關系的準確性為代價保證視圖的美觀[7]。國內外許多學者曾利用該軟件進行了研究熱點的分析,例如李顯志等曾基于該軟件可視化分析了歷年“農家書屋”的熱點研究[8]。然而,該軟件僅能處理Web of Science等數據庫導出的有限種類的文件格式。因此,本研究使用編程技術將中國知網導出的EndNote文件格式轉換為Web of Science數據庫導出的EndNote文件格式,從而完成了利用VOSviewer軟件處理中文文獻數據樣本的任務。
22數據統計及知識圖譜呈現
221國內外MOOC研究文獻時間分布
本研究按照發表文獻的時間分別對國內外學術數據樣本進行文獻數量統計,并繪制出文獻時間分布圖(圖1)。從文獻的時間分布圖中可以看出,自2013年MOOC在國內外都迅速引起了研究熱潮。此后的2014年,國內外MOOC學術研究文獻數量都有一個井噴式的增長。2015年,國內MOOC學術研究文獻數量的增長開始趨于平緩,這一趨勢在外文文獻數量上體現得更為明顯。而在2016年,我國MOOC研究文獻數量則出現了下降。國外對于MOOC的研究文獻數量雖然在2016年穩步上升,但是文獻增長速度沒有超越2014年度。
國內外MOOC學術研究文獻數量的持續增長反映出MOOC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模式,引發了教育工作者廣泛關注,并帶來了大量的MOOC實踐。4年間,MOOC學術研究文獻數量增長呈現出的整體規律是從最初爆發式增長轉變為平穩增長。這預示著國內外MOOC研究者們正在重新回歸理性,思考和探究MOOC真正能夠為我們帶來的有益的教學改變。
圖1中外文獻時間分布圖
222國內MOOC研究熱點知識圖譜分析
本研究使用VOSviewer軟件對包含1 141篇研究MOOC的中文學術文獻數據樣本進行研究熱點的可視化呈現。VOSviewer提供Network Visualization、Overlay Visualization、Density Visualization 3種視圖,這3種視圖雖然對于信息的編碼和呈現形式略有不同,但是其所采用的編碼算法是相同的。編碼算法均依據關鍵詞在學術數據樣本中出現的頻率及共現關系對知識圖譜中各圖元進行可視化編碼。因此,各視圖中各圖元的相對位置關系是相同的。本研究選取體現關鍵詞出現頻率最為清晰的Density視圖進行分析和解析。
在Density視圖(圖2)中,灰度值不同的色塊編碼了文獻中不同關鍵字出現的頻率。這些色塊的顏色由黑色漸變到白色(為更清晰地展示可視化效果,本文將Density視圖進行了加工處理,即將灰度顯著不同色塊的輪廓使用畫圖軟件中的毛刷工具進行了勾勒)。字體和色塊的顏色共同決定了關鍵詞在學術數據樣本中出現的頻率。編碼規則為關鍵詞出現頻率高的詞字體較大,顏色較深,其所在顏色區域的顏色偏向灰度值較高的顏色。而關鍵詞互相之間的距離則編碼了色塊中關鍵詞的共現關系,距離越近的關鍵詞共現關系越強,反之,共現關系越弱。另外,該視圖中聯通區域的半徑大小編碼了包含文獻數量的多少[9]。
在圖2中央區域的關鍵詞依據其位置分布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位于視圖正中央,關鍵詞為“慕課”、“高等教育”、“在線教育”、“翻轉課堂”。這部分呈現了國內學者對MOOC理論研究的關注點。第二部分位于第一部分的上方,以關鍵詞“高校大數據”、“個性化學習”、“學習行為”、“學習分析”為代表,并且該部分包含的關鍵詞較多。第三部分位于第一部分的右下側,以“資源建設”、“商業模式”、“課程設計”、“開放教育資源”的開發、“學習支持服務”等關鍵詞為代表。這一部分呈現出國內學者對于MOOC教學應用模式的關注點。在第二和第三部分之間有一小部分區域,其關鍵詞為“高校圖書館”、“公共圖書館”,這部分話題是高校圖書館建設所衍生出來的子話題。第四部分位于第一部分的左下側,關鍵詞分別為“在線課程”、“信息技術”、“教學活動”。這四部分組成了一個大的聯通區域,而獨立于這個聯通區域之外,有兩個小部分分別以關鍵詞“發展戰略”、“遠程教育研究”,以及“學分認證”、“課程體系”為代表。第四部分及這獨立的兩個部分呈現了國內學者在MOOC實踐層面上的關注熱點。
通過觀察圖2,我們可以發現知識圖譜中存在一個主體部分(即中央區域),并且依據灰度值可以分為3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灰度值最高的區域,主要關鍵詞為“在線教育”、“在線課程”、“高等教育”、“在線課程”、“信息技術”,對應MOOC理論層面的研究。這說明當前國內MOOC研究最關注的熱點是高等教育中MOOC在線學習功能、信息技術支撐等理論層面的討論。第二個層次代表性的關鍵詞是“網絡課程”、“大數據”、“遠程教育”、“高校圖書館”等,對應的話題雖然涵蓋面比較廣,但是主要針對的是MOOC應用層面的探討。這些關鍵詞與第一個層次的關鍵詞共現關系比較明顯,是MOOC理論上的延伸。第三個層次中主要關鍵詞是“個性化學習”、“開放教育資源”、“混合教學”、“發展戰略”、“公共圖書館”、“學分認證”等,主要對應MOOC教學模式的探討以及具體實踐層面的探索。這一區域面積較大而顏色較淺,說明在MOOC的具體實踐上,國內學者的關注點較為廣泛且尚未在某一領域形成集中的研究熱點。
223國外MOOC研究熱點知識圖譜分析
圖3是本研究利用VOSviewer軟件繪制的MOOC主題外文學術文獻數據樣本關鍵字可視化知識圖譜。通過對比圖2和圖3的視覺效果,我們可以發現一些國內外MOOC研究熱點的差異。國外MOOC研究的最大熱點依然集中在理論層面。其關注的焦點內容“Online Learning”(在線學習)、“Online Education”(在線教育)、“Higher Education”(高等教育)與國內MOOC在理論層面上的研究熱點是并行不悖的。國外對于MOOC的應用研究較為豐富,其中熱點話題有“E-learning”(遠程學習)、“Distance Education”(遠程教育)、“Flipped Classroom”(翻轉課堂)、“Blended Learning”(混合學習)、“Collaborative Learning”(合作學習)、“Self-regulated Learning”(自主學習)等。通過比對圖2和圖3的可視化效果,圖3涉及MOOC應用方面的話題區域顏色與理論話題關鍵詞區域顏色更為接近。這說明整體而言,相比于國內研究,國外在MOOC應用方面每一話題的熱度均與理論層面話題的熱度更為接近,國外對于MOOC應用方面的研究更加成熟。此外,國外研究熱點中以關鍵詞“Learning Analytics”(學習分析)為中心的區域顏色較深,說明國外學者更加關注使用數據支持其MOOC應用方面的研究。在MOOC的教育實踐層面,國外研究則主要關注“Coursera”、“Assessment”(評價)、“Social Network Analysis”(社會網絡分析)等熱點話題。這些話題多基于實證并且更為貼近課堂的具體教學活動。endprint
23分析結論及趨勢預測
MOOC數量及學術文獻增長的變化折射出國內外MOOC
建設正面臨諸多挑戰,也預示著國內外MOOC教育均進入了發展的瓶頸期。為了突破MOOC教育發展的瓶頸,學者王應解等分析了阻礙MOOC教育發展的原因,例如MOOC教學理念滯后、MOOC平臺功能不完善、MOOC教學效果不理想等[10]。
本研究在將國內外MOOC研究熱點可視化分析效果與批判性閱讀文獻數據樣本結合后,對于MOOC研究發展現狀及趨勢有如下觀點:1)當前MOOC研究熱點主要涵蓋理論研究、應用研究及實踐研究。其中理論研究以在線教育、在線學習、高校教育為主要話題,貫穿MOOC研究的整個時間跨度,并且發表的文獻數量比較多,研究話題相對成熟。關于MOOC應用的研究國內外研究文獻呈現不同特點。國內的研究多傾向于翻轉課堂、網絡課程等方面的研究,力圖將MOOC這種新的教學模式融入傳統的教學環境中。國外MOOC應用研究關注的教學形式則比較多樣且每個話題之間相對獨立。2)國內MOOC研究熱點話題聚類比較集中,研究呈現圍繞特定話題逐層深入的縱向特征。國外MOOC研究熱點話題聚類則呈現出比較分散的橫向特征。3)MOOC的研究熱點中,國外學者基于學習分析、社會網絡分析、大數據、教學評測等以數據為證據的研究熱點效應更明顯;國內在這一領域的學術研究發表日期比較新,這說明該領域的研究有望成為我國MOOC教育研究的新趨勢。
3我國MOOC支持策略的啟示
我國MOOC的建設與發展離不開優質的支持策略。而構建高質量的MOOC支持策略需要尋找到當前MOOC支持策略的不足,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并順應MOOC發展的規律。
31國內外構建支持MOOC發展策略的挑戰
美國等西方國家高等教育以私立大學為主要載體,其MOOC的建設與發展多由高校自身或市場驅動,而較少受到來自政府的直接干預。以美國政府為例,其主要通過頒布教育法令和法案、認可教育認證機構、財政撥款3種方式參與其國內的網絡教育管理。在法案方面,1998年《高等教育法》修訂案和2008年出臺的《高等教育機會法案》是監控遠程教育機構和教師資質的重要方案。在認證方面,政府對教育認證機構進行認證,教育認證機構對開辦網絡教育的機構進行認證。在財政方面,美國政府在2006年廢除了對遠程教育財政援助的大部分限制,網絡注冊學生和傳統學生一樣可以申請同等的助學貸款[11]。然而,由上文對國外MOOC研究文獻的可視化分析可以發現,國外對于MOOC的研究熱點比較分散,并且以實證研究和數據證明為主要關注點。這會導致MOOC教育缺失統一的教育目標,因此國外的MOOC支持策略缺乏統一的規劃,容易引發不合理的資源調配。
與之相對應,我國在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方面始終有著一貫的需求,國家針對教育需求、提升教育質量提出了一系列的方針政策[12-13]。在具體政策的研究上李亮較早探討了MOOC發展的國家政策支持[11]。易凌云等則從立法的角度討論了我國互聯網教育支持策略[14]。但是從國內MOOC研究的熱點分析可視化結果上看,目前國內構建MOOC支持策略的視角比較單一,并且關注度較低。國內學者尚未提出融合國家宏觀戰略、政府政策文件以及高校與商業機構實踐措施相結合的系統性MOOC支持策略。
此外,當前MOOC教育的實踐已經產生了MOOC大數據。如何妥善處理MOOC大數據是支撐MOOC發展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楊現民提出大數據的內涵需要拓展,而不僅僅將其視為一種技術手段,更應該使其轉化為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方法[15]。大數據能夠讓數據說話,為論點提供更全面和直接的證據。將大數據應用到教育領域的早期研究中,鄭燕林等關注了3個問題,即大數據為何而用、大數據從何而來、大數據如何而用(如何用好)[16]。從國內MOOC研究熱點可視化分析結果上看,大數據已經引起了國內學者越來越多的關注,并且由于涵蓋大數據關鍵詞的文獻發表日期較新,因此該話題也有希望成為國內MOOC研究的新趨勢。
32我國MOOC發展的核心訴求
自改革開放以來,國內外形勢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了使得國家適應這種變化,國家需要培養更多能夠進一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高素質人才。國務院印發的《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指出我國教育的未來發展將以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作為主題,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教育的結構性改革作為完成根本任務的主線[17]。在落實這些方針政策的過程中,我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團隊對國家“教育要立什么德、樹什么人”這一根本的教育及哲學問題進行了分析。課題組認為國家新時期需要的人才是“全面發展的人”,并進一步將其內涵細化為主體性、社會性、文化性3個方面,并進一步細化得出涵蓋三大領域、6個核心素養和18個具體指標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模型[18-21]。
我國MOOC教育是遠程教育的一個重要分支。其未來發展應該遵循我國教育的總目標,完成國家教育的根本任務,為國家輸送新時期所需要的優秀人才。因此,我國MOOC教育發展的主線離不開優質的MOOC教育支持策略。吳南中較早在其學術論文中對這一話題進行了討論[22]。而國內外MOOC的研究熱點可視化分析結論將為我們提出MOOC教育的支持策略提供重要依據。MOOC教育的支持策略是一個構成復雜的任務系統,需要政府、高校與商業機構等多部門的共同參與和互相協作,應當囊括理論層面、應用層面,以及實踐層面的政策支撐、資金扶持、文化引導。
在理論層面上,由于在線教育、在線課程和高等教育是MOOC研究學術文獻中最為關注的話題。因此,我國MOOC教育支持策略應該重點圍繞這3個話題的內容進行建構。政府在法律法規和政策上,應該增設支持在線教育、在線課程的相關條款,并為高等教育的MOOC理論研究提供資金保障。高校鼓勵基于這三方面的理論研究工作,并探索新的MOOC理論。商業機構應當依據這三方面的理論指導MOOC平臺建設等商業行為。endprint
在應用層面上,政府、高校及商業機構應該重點扶持MOOC在翻轉課堂、網絡課程領域上的教育資源開發、教學模式設計以及教學方法等教學實踐的探討。同時也應倡導其他諸如自主學習、協作學習、混合學習等領域的實踐探索,從而促進我國MOOC教育的多樣化發展。三者應該分工明確,政府重點從政策及資金兩方面鼓勵高校及商業機構對這些應用領域進行研究和實踐。高校與商業機構應該加強互動,但各有側重。高校可以偏重應用理論上的研究,總結成功有效的MOOC教學模式,并為商業機構的具體市場運營操作提供指導。而商業機構可將市場數據反饋給高校,促進其發掘新的問題,探索新的教學模式。
在實踐層面上,我國MOOC教育的支持策略需要著重考慮以下幾個問題。其一,我國MOOC教育發展需要強有力的物質保障和基礎,包括高速穩定的網絡以及資源分類清晰的MOOC平臺。其二,保證MOOC教育的公信力,使得MOOC的教育成果在社會更大范圍內獲得承認。其三,妥善處理好MOOC大數據。MOOC大數據主要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方面是數字化的MOOC教學資源,應當尊重這些資源的版權,并加強版權的保護;另一方面是MOOC學習者隱私及學習行為數據,應當加強對這些數據的保護。其四,建設良好的互聯網環境,加強MOOC的思想道德建設,引導學習者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4構建我國支持MOOC發展的策略的建議
支持MOOC的建設與發展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其中政府、高校和商業機構是3個重要的角色。下文分別從這3個角色的視角出發,從政策、資金以及文化等方面為我國支持MOOC發展的策略的提出具體建議。
41政府支持MOOC發展的策略建議
政府是我國教育方針政策的制定者和執行者,是支持保障我國MOOC教育發展的重要職能性部門。政府能夠通過行政手段、調配社會資源、引領社會價值取向等方式為我國MOOC教育的發展提供支持和保障。因此,政府應該從政策制定、資金扶持和文化引導三方面構建MOOC教育的支持策略。
411完善MOOC教育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
完善MOOC教育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能夠界定我國MOOC教育利益相關方的權利和義務,敦促有關各方行使其合法權利、履行其應盡的義務。政府利用立法等行政手段支持MOOC教育發展的具體措施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增添MOOC教育的相關條款。盡管國家非常重視分析“互聯網+教育”行業的發展趨勢,并且由教育部組織編寫了《2016年中國互聯網學習白皮書》,其鮮活、立體地呈現了當下互聯網服務學習者的實踐全景[23]。但是學者周洪宇指出當前我國與教育相關的法律法規中僅有少量與互聯網教育相關的條款,例如在《教師法》、《教育法》、《學位條例》、《職業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辦教育促進法》等教育法律體系中只對互聯網教育有一定的規定[24]。當前的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亟須在理念跟上互聯網思維,在內容上增添規范管理互聯網教育的相關條例。而MOOC教育是互聯網教育的一種特殊形式,雖然可以采取與互聯網教育相似的條例對其進行管理,但是同樣需要細化一些針對MOOC教育實際情況的條例。
其二,提升我國MOOC教育公信力。當前我國MOOC資質的認證體系并不完善,社會對于MOOC教育成果的認可度普遍較低[25]。為解決上述問題,政府可以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政府需要做好MOOC教育的學分及學位的認證工作,承認學習者通過MOOC學習獲得學歷、學位的合法性。當MOOC學習者的MOOC學分累積到一定程度,允許高校為其頒發MOOC學位,并將MOOC學歷、學位納入到學習者的學信檔案。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做好MOOC資質的認證工作,保證MOOC資源的科學性、準確性和專業性。我國可以學習歐美等國家的做法,將MOOC資質認證權力下放給由專業人才主導的認證機構,并由認證機構逐一審查評定MOOC資源的質量,為質量符合標準的MOOC資源發放認證證書。
其三,妥善管理MOOC教育產生的大數據。MOOC教育產生的大數據主要包括MOOC數字課程資源以及學習者的個人信息、其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行為數據。對于MOOC數字課程資源的管理,政府需要制定相關政策,保護資源開發者的版權,維護其合法權益。對于記錄著學習者的學習行為和個人信息大數據的管理,政府應該加強信息安全建設,建立統一的數據庫將用戶數據集中統一管理,設立科學合理的數據訪問權限。定期檢查數據庫狀態,排查數據泄露的隱患。此外,政府還應建立健全的數據泄露應急措施,以及明確的數據管理問責制度,一旦發生數據泄露事件,第一時間妥善處理,并在事后追究涉事人員的法律責任。
412運用經濟手段激發MOOC教育創新動力
除了在立法等行政手段上支持MOOC教育的發展,政府還能夠使用經濟手段調配社會資源,保障MOOC教育的健康發展,激發MOOC教育的創新動力。政府通過經濟手段支持我國MOOC教育發展的策略主要包含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扶持我國MOOC教育網絡基礎設施軟硬件建設。MOOC的建設與健康發展離不開快速穩定的網絡硬件設備以及分類清晰的MOOC資源和學習管理等軟件。在硬件方面,政府應該重視提高網絡速度、降低使用網絡的費用,讓更多的人以較低成本享受高速穩定的網絡服務。針對農村和邊遠落后地區,政府應優先解決學校使用網絡、使用計算機等設備困難的問題。在軟件方面,政府需要充分發揮市場主導作用,引導高校及商業機構遵從市場規律,開發學科門類齊全、學習難度層次分明的數字教學資源。政府應引導商業機構在MOOC平臺上對MOOC資源做好分類和分級工作,使得這樣學習者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精準定位適合學習的MOOC內容。
其二,鼓勵支持MOOC教育的理論研究及實踐探索。國家及地方政府為支持我國MOOC的教育發展,可以對于MOOC理論及實踐的相關項目進行傾斜并加大資金扶持的力度。政府可以與高校相互合作,成立解決MOOC教研問題的課題組,并為課題組提供經費支持。政府還可以設立額外的MOOC教研專項基金,舉辦不同層次的MOOC教研競賽,并利用專項基金獎勵在MOOC的理論研究領域、MOOC資源開發領域以及教研競賽中有突出貢獻和表現的集體和個人。此外,政府還可以將MOOC建設水平納入高校教研評估的一個重要指標,促進高校MOOC建設工作。endprint
413增強國民接受MOOC教育的文化認同
我國當前教育發展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雖然國家一直強調思想道德的教育,但是由于沒有明確的評價指標來衡量一個人的道德水平,且基于不同的思想道德也有可能做出相同行為,因此思想道德的教育就顯得尤為困難。政府應該針對MOOC資源創建方和MOOC學習方兩類人群設計不同的思想道德引導策略。一方面,政府要對資源創建方進行定期座談,解讀黨中央最新指導思想,界定在MOOC教育中需要強化的思想道德教育內容。另一方面,政府要為MOOC學習者創建文明和諧的網絡環境。此外,在學習者進行MOOC學習之前,插入提醒其學習內容的時代背景及建設社會主義國家需要的宣傳短片,增強學習者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認同。
42高校支持MOOC發展的策略建議
高校是MOOC資源開發的主體,在理論層面上其主要任務是對MOOC教學模式進行再挖掘與再創新;在應用與實踐層面上其主要任務分為兩類。其一是MOOC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開發工作,該工作需要調配專業的人才支撐,且高校還需要科學的培養和管理好這些專業人才。其二是教學方法及教學設計的研發工作,該工作能有效提高MOOC的教學質量。
MOOC理論再挖掘與再創造需要高校為MOOC教育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平臺。由于高校在傳統正式高等教育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具備雄厚的師資力量以及大量優質的生源,且在教學方面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因此,可以將高校在傳統正式高等教育中的平臺用于MOOC教學實踐,為MOOC新理論的誕生創造基礎和條件。
MOOC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開發需要依據統一規范的行業標準,行業標準中應包含MOOC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設計,以及支持教學技術的規范。行業標準的制定需要各高校抽調大量專業的人才成立專家專業委員會進行討論。同時高校應做好MOOC專業人才的管理工作,具體包括引進對MOOC有深入研究及有豐富MOOC實踐經驗的人才、培訓加強人才技能、儲備MOOC制作人才。
史慧姍等曾指出,我國MOOC現在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學習者與講課者、其他學習者缺乏實時的交流和互動,無法高效地與他人交流協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26]。因此,高校需要重視在教學設計中添加教師與學習者的實時討論,增設學習者互相協作完成項目的環節,從而增強MOOC中各角色的交互。同時,也需要高校開發支撐MOOC課堂交互的新技術。
43商業機構支持MOOC發展的策略建議
商業機構是我國MOOC建設與發展的重要利益相關方,其能為高校的MOOC資源產品與教育市場鋪設一道橋梁。由于商業機構在市場第一線,對于廣大學習者的需求極為敏感。因此,其主要任務是采集分析MOOC學習者行為數據,為高校及MOOC資源開發團隊提供有價值的反饋意見。
商業機構的另一個重要工作是開發和運營MOOC商業平臺。統一的MOOC商業平臺有利于整合各類MOOC資源,避免MOOC資源重復建設造成的資源浪費。而合理的市場競爭能夠使得由商業機構主導運營的MOOC平臺不斷優化設計、完善功能,從而為學習者提供更加優質的MOOC服務。
5結語
MOOC將名師名課等優質教育資源利用互聯網技術傳播到了有網絡覆蓋的每個角落,使得更多的人能夠比以往更容易地接觸到這些優質教育資源,從而促進教育公平的順利實現。另外,MOOC也是一種教育模式的創新,它使得教師決定教學內容的傳統教育模式,轉化為學習者自主決定教學內容的“超市型”教育模式,從而真正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雖然歐美等國家發展MOOC的時間較早、MOOC建設比我國更為成熟,但是我國MOOC的建設與發展不應完全照搬這些國家的模式。我國MOOC的發展在尊重其發展規律的前提下應該符合本國國情。政府、高校以及商業機構都應該發揮充分各自作用,為我國MOOC教育的發展提供良好的保障。這種由政府引導的社會多方力量參與建設的MOOC必將發展成為滿足國家需要、為國民造福的具有中國特色的MOOC。
參考文獻
[1]李亞員.國內慕課(MOOC)研究現狀述評:熱點與趨勢——基于2009-2014年CNKI所刊文獻關鍵詞的共詞可視化分析[J].電化教育研究,2015,(7):55-60.
[2]馬蕓,鄭燕林,史慧姍.國內高校MOOC的學科分布現狀研究[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7,(1):11-19.
[3]石小岑,李曼麗.國際MOOC研究熱點與趨勢——基于2013-2015年文獻的Citespace可視化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6,(1):90-99.
[4]唐果媛,張薇.國內外共詞分析法研究的發展與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14,(22):138-145.
[5]陳悅,劉則淵,陳勁,等.科學知識圖譜的發展歷程[J].科學學研究,2008,(3):449-460.
[6]Van Eck N J,Waltman L.Software survey: VOSviewer,a computer program for bibliometric mapping[J].Scientometrics,2010,(2): 523-538.
[7]宋秀芳,遲培娟.Vosviewer與Citespace應用比較研究[J].情報科,2016,(7):108-112,146.
[8]李顯志,邵波.基于VOSviewer的歷年“農家書屋”研究熱點可視化分析[J].新世紀圖書館,2013,(11):27-30.
[9]Van Eck N J,Waltman L,Deckker R,Van den Berg J.A comparison of two techniques for bibliometric mapping: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and VO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 12): 2405-2416.endprint
[10]王應解,馮策,聶蕓婧.我國高校慕課教育中的問題分析與對策[J].中國電化教育,2015,(6):80-85.
[11]李亮.MOOC發展的國家政策支持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5):65-72.
[1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EBOL]. 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2010-07-29.
[1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的通知 [EBOL].http:moe.edu.cnsrcsiteA20s7068201608t20160811_274679.html,2016-07-13.
[14]易凌云,周洪宇,王明雯,等.推動我國互聯網教育立法的思考與建議[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7,(1):43-50.
[15]楊現民,唐斯斯,李冀紅.教育大數據的技術體系框架與發展趨勢——“教育大數據研究與實踐專欄”之整體框架篇[J].現代教育技術,2016,(1):5-12.
[16]鄭燕林,柳海民.大數據在美國教育評價中的應用路徑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15,(7):25-31.
[1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119content_5161341.htm,2017-01-19.
[18]辛濤,姜宇,林崇德,等.論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內涵特征及框架定位[J].中國教育學刊,2016,(6):3-7+28.
[19]黃四林,左璜,莫雷,等.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的國際分析[J].中國教育學刊,2016,(6):8-14.
[20]劉霞,胡清芬,劉艷,等.我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實證調查[J].中國教育學刊,2016,(6):15-22.
[21]姜宇,辛濤,劉霞,等.基于核心素養的教育改革實踐途徑與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2016,(6):29-32,73.
[22]吳南中.基于教育大數據的MOOC支持服務特質與形成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5,(12):49-55,79-80.
[2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6年中國互聯網學習白皮書[EBOL].http:www.199it.comarchives554044.html,2016-12-21.
[24]周洪宇.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的政策建議[J].人民教育,2014,(7):11-14.
[25]樊文強.MOOC學習成果認證及對高等教育變革路徑的影響[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5,(3):53-64.
[26]史慧姍,鄭燕林.MOOC中社會性互動的功用分析[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6,(2):29-35.
(本文責任編輯:孫國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