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den+Pin+Design+Award
2017年金點設計獎及金點概念設計獎日前公布了決審評審團名單,由GK設計集團社長田中一雄(Kazuo Tanaka)擔任主席,率領其他3位國際評審及11位中國臺灣評審,評選出最具代表的優秀作品。評審名單包括日本GK設計集團社長田中一雄、英國橘子設計顧問(Tangerine)執行長Martin Darbyshire、來自比利時現為中國香港LEAD事務所創辦人暨首席設計師Kristof Crolla、旅美多年現于上海工作的如恩設計研究室共同創始人胡如珊、仁寶電腦集團創意中心資深副總經理陳禧冠、中國臺灣工業設計協會理事長林磐聳、實踐大學副校長官政能、中國臺灣室內設計協會理事長龔書章、《數位時代》雜志創辦人詹偉雄、戛納國際創意節中國臺灣代表賴治怡、Gogo ro資深設計總監王松富、大尺建筑設計總監黃惠美、洋蔥設計負責人黃家賢、種籽設計總監淦克萍、嘖嘖共同創辦人徐震。集結設計、媒體及學術領域的專業人士,陣容堅強,將共同選出優質設計作品。
評審主席田中一雄,目前在日本規模最大、歷史悠久的設計公司GK設計集團擔任社長,曾參與日本JR鐵道指標系統以及日本郵政郵筒等社會設計,同時身兼世界設計組織(WDO原名國際工業設計社團協會ICSID)區域顧問、日本工業設計師協會理事長(JIDA)及日本設計振興會理事(JDP)。去年曾受2016臺北世界設計之都的邀請來臺,分享如何用設計改造城市的經驗。此次擔任決審主席,他表示:“參與設計獎項并且受到獎項的肯定是無比的榮耀,得獎作品揭示了今日社會重要的趨勢,甚至是明日的指標。對于沒有得獎的人而言,則是一個學習拓展視野的機會。”
來自英國的馬汀·達比斯爾(Ma rtin Darbyshire),目前為英國橘子設計顧問公司(Tangerine)設計公司執行長暨共同創辦,曾與多家知名企業如英國航空、國泰航空、LG、Nikon合作,近十年陸續拓展新的市場,特別是亞洲國家占了很大的比例。他曾因工作因素多次來臺,對中國臺灣的印象很好,這次是他第一次擔任本獎項評審,對此感到相當地期待:“我會試著以開放的心態、不帶有先入為主的成見評選。”
《數位時代》雜志創辦了詹偉雄,為中國臺灣著名的社會文化觀察家,這已是連續第三年擔任本獎的評審。他表示,中國臺灣過去長期做代工,其實掌握了許多先進的材料與技術,但是少了以設計為核心的價值,他相信舉辦金點設計獎就是要給中國臺灣設計師獨特的定位及肯定。
戛納國際創意節中國臺灣代表賴治怡,同時為小魚廣告網創力叭,致力傳達更多創意及故事,讓社會更美好,并將世界許多具啟發性的案例帶入中國臺灣。這是她第一次擔任本獎的評審,她表示,好的作品會說故事,因此這次評選的重點在于作品呈現的故事力,并且將在戛納看到的專業帶到金點設計獎,希望金點設計獎可以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2017金點設計獎共收到來自中國大陸、中國臺灣、中國香港、中國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德國、泰國、英國、瑞士、日本、荷蘭、印尼等地近三千件的作品。今年報名廠商家數增加了198家,相較于去年成長了20%。此外,金點概念設計獎則收到4,395件作品,參賽國家橫跨25國4大洲,征件相當踴躍。
2017金點設計獎及金點概念設計獎目前已完成初審,緊接著在8月下旬至9月初將分別在深圳、北京、上海及臺北等地進行復審,9月底于臺北進行決審,12月初舉力頒獎典禮,屆時將公布象征最高榮譽的“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及“金點概念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
[2017金點設計獎決審評審團(10位)完整名單]
日本GK設計集團社長田中一雄(Kazuo Tanaka)、英國橘子設計顧問公司(tangerine)執行長馬汀·達比斯爾(Martin Darbyshire)、LEAD事務所創辦人暨首席設計師的高仕棠(KristofCrolla)、如恩設計研究室(Neri&Hu)共同創始人胡如珊(Rossana Hu)、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集團創意中心資深副總經理陳禧冠、中國臺灣工業設計協會理事長林磐聳、《數位時代》雜志創辦人詹偉雄、戛納國際創意節中國臺灣代表賴治怡、實踐大學副校長官政能、中國臺灣室內設計協會理事長龔書章。
[2017金點概念設計獎決審評審團(9位)完整名單]
2017金點概念設計獎決審評審團:日本GK設計集團社長田中一雄(KazuoTanaka)、英國橘子設計顧問公司(tangerme)執行長馬汀達比斯爾(MartinDarbyshire)、LEAD事務所創辦人暨首席設計師的高仕棠(Kristof Crolla)、如恩設計研究室(Neri&Hu)共同創始人胡如珊(Rossana Hu)、Gogoro睿能創意股份有限公司資深首席設計師暨設計總監王松富、大尺建筑+郭旭原建筑師事務所設計總監黃惠美、洋蔥設計負責人黃家賢、種籽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總監淦克萍、嘖嘖共同創辦人徐震。
下月介紹10
城市里的共享單車從新鮮到泛濫只用了很短的時間,在初步解決了市民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之后,眾多單車公司跑馬圈地的勢頭絲毫未減,直至如今用光了宇宙顏色的單車在街頭泛濫,竟成了礙眼的風景。更危險的是騎車人不安全的使用方法充滿了安全隱患,把孩子放車筐的,抱手上的,更有新聞提到小學生空手打開了共享單車的機械鎖在馬路上逆行終遭大貨車碾壓的慘劇。租房子住的人有一句勵志的話,“房子是租來的,生活是自己的。”對租自行車的,我覺得還可以說得更狠點兒,“車子是租來的,命是自己!”共享單車受其性質所限,硬件設施不可能求全責備,但交通工具畢竟關系到生命安全,騎車人自己應該具有足夠的安全意識和措施。世界各地的設計師在這個問題上就給騎車人提供了很多不錯的選擇,下期雜志專題將集中呈現一批編輯部精選的單車用具,既簡便又安全,總有一款打動你。
第八屆HOMI米蘭生活藝術展將于2017年9月15日至18日在米蘭國際展覽中心舉辦。小編將親臨現場,為讀者帶回國際最前沿的流行趨勢報道。
美國IDEA設計大獎9月在美國亞特蘭大揭曉,堪稱設計界一年一度的盛事,本期雜志集中對金獎作品及學生單元獲獎作品進行了關注報道,在接下來的幾期雜志當中還將陸續呈現銀獎及銅獎的作品,以及對部分獲獎作品及其設計師的采訪報道。敬請關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