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環境技術研討會”圓滿結束

由中國電器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環境技術》雜志主辦的“2017年環境技術研討會”于2017年9月26-29日在烏魯木齊成功召開。本屆大會是繼前兩屆環境技術高端研討會后的又一次大型學術會議,研討會以“可靠·安全·保障”為主題,深入分析行業發展動向,是環境試驗、環境可靠性與適應性行業的又一饕餮盛宴。
中國電器科學研究院威凱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環境技術》雜志編委會主任張序星,工業產品環境適應性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環境技術》雜志社長揭敢新蒞臨會議,張副總致歡迎辭,《環境技術》雜志主編康志萍主持大會。
會議邀請到了環境試驗、可靠性行業的多位權威專家到會演講:原北航可靠性工程研究所副總師、蘇試首席科學家王德言教授;中國航空工業部部級專家、原航空部601所副所長施榮明研究員;原全國環境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機械分會主任委員、環境可靠性著名資深專家王樹榮研究員;中國電子學會會士、電子機械工程學會副主任委員季馨教授;環境可靠性著名資深專家,原航空部303所胡志強研究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可靠性與系統工程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電工學會標準化專業委員會任副主任、質量與可靠性專家組可靠性專業組專家姜同敏研究員;北京衛星環境研究所副所長、航天機電產品環境可靠性試驗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楊曉寧研究員;北京航天航空大學、航空可靠性綜合重點實驗室主任李曉鋼教授;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科技委常務副主任、全國電工電子產品環境條件與環境試驗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機械環境試驗分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紀春陽研究員等眾多國內知名專家齊聚一堂,給大家做了十分精彩的演講報告。
本次研討會得到了來自航空部601所、北京衛星環境工程研究所、中國航空綜合技術研究所、航空部303所、北京機電工程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工業大學、海軍航空工程學院、火箭軍工程大學、廣州大學、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10、716、723研究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10、13、15、24所、中航工業613所、北京電子工程總體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西安現代控制技術研究所等眾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來自中國電器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試驗裝備公司、重慶銀河試驗儀器有限公司、重慶哈丁環境試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廣州五所環境儀器有限公司、蘇州蘇試試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含北京蘇試創博、南京蘇試廣博、廣州蘇試眾博等環境可靠性有限公司)、南京捷諾環境技術有限公司、江蘇欣捷諾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東莞市眾志檢測儀器有限公司、北京長城電子裝備有限責任公司、貴陽航空電機有限公司、中認英泰檢測技術有限公司等近五十家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企業單位的近百名代表到會支持,會場座無虛席。

會議內容圍繞電工電子、航空航天、船舶重工、兵器等領域的環境可靠性問題,從研發、設計、試驗、標準、應用等方面,就環境與可靠性試驗方法的起源、原理、分類等方面做了系統地梳理和總結,對環境實驗室如何做好“知識管理-知識工程-智慧研發”、軍用裝備H&R指標進行了嚴密地論證,提出了關于電子設備力學環境適應性設計中的獨特看法,并探討了超低頻大位移振動試驗的實施、加速試驗技術的發展及其標準等問題。不僅如此,專家們在引航國內發展方向的同時,也密切地關注著國外相關領域的動態,對國外航天器試驗標準發展進行了總結;最后,對環境適應性技術的發展、裝備試驗鑒定工作的發展與變化進行了闡述,專家們暢所欲言,學術氛圍濃厚;代表們踴躍發言,通過現場提問的方式就目前環境試驗可靠性及適應性領域內出現的問題與專家進行深入討論,不斷擦出學術的火花。代表們多是來自該領域的業界精英,可謂群賢畢至,群英薈萃。
會議期間,代表們還一同前往了中國電器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位于新疆吐魯番市的全球第二大干熱試驗站—新疆吐魯番自然環境試驗研究中心的暴曬場進行實地參觀,這里被科技部確定為“全國干熱基準點”,是目前國內占地面積最大的暴曬場。代表們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了高溫模式下暴曬試驗的作業流程,對極端氣候條件下汽車零部件、化工材料、塑料制品、橡膠制品等諸多材料的抗高溫、抗腐蝕、抗干旱等性能和功能穩定性有了更為直觀地了解。
會議同期還召開了“第二屆《環境技術》理事會、編委會擴大會議”,三十多名編委、理事及特邀專家、學者等撥冗出席,就如何打造“環境技術研討會”成為行業高端交流平臺,完善《環境技術》理事會、編委會、專家數據庫資源的融合運用,探討雜志特色專題欄目、提高論文質量水平等方面進行了激烈地討論,代表們各抒己見,對《環境技術》雜志的發展給予了高度關注和期望。
會議的成功舉辦,獲得了與會代表及行業內相關人員的一致好評,代表們紛紛表示這是一個業界難得的交流機會,受益匪淺。《環境技術》雜志也將繼續秉承“科學、嚴謹、公平”的辦刊理念,發揮多年積累的行業影響力與凝聚力以及專業媒體優勢,整合資源,打造工業產品環境適應性和可靠性領域的專業技術交流平臺,將國內諸多的知名專家、學者、各學科帶頭人聚集在《環境技術》的平臺上進行技術交流、探討與合作,積極促進行業的進步與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