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米
沒有意外的話,小嬰兒首先記住的,一定是媽媽。
米蘭6個月時,媽媽上班了。午休時間趕回家,推門而進,她完全沒反應,直到媽媽脫去外套,準備哺乳,她的呼吸一下子急促起來,小胳膊亂舞,身體發緊,小嘴張開,她記起來是怎么回事了。
8個月時,在家中已經完全認識了媽媽。可是有次跟阿姨散步回來,恰遇媽媽的車,剛剛停好,車門打開,一個人貓腰鉆出來,打開雙臂:“米蘭、米蘭。”她又愣住了,你誰呀?
專業書上說,小嬰兒在半歲左右有了情緒記憶,6到12個月開始建立形象記憶,一周歲之后才有詞語邏輯記憶。
難怪一個小小撥浪鼓,直到現在她看見還是驚慌,連說“走開,走開”,那是當年她的小手還沒有分寸的時候,捏在手里玩,打在了額上,這都過去一年了,她還記得那個疼痛。
小時候對所有人都友好,見人就笑。自從記住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之后,世界上的人全都變成了陌生人,你誰呀?不認識啊。再搭訕,她就要哭出來了。
甚至爺爺做飯系了條圍裙,她也會哭,你誰呀?
稍大些,有了記事能力。一天快遞送來幾大包紙尿褲。外婆對阿姨說,擱到衣櫥頂上的柜子里吧。她聞聽,立即跑去客廳拖椅子過來。一個月前阿姨曾站在椅子上取紙尿褲,她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了。
成人們心頭一緊,從今往后,你就是示范,就是榜樣,你得收斂千年陋習了,如果你在乎孩子的話。
把東西搞亂,是孩子的天性,你一邊收拾,她一邊搞亂,這個游戲很好玩。
冬雨下個沒完,她的衣服換個沒完,只能掛空調下吹干。這天外婆進屋,發現快干了的三件小衣服,連同衣架都橫七豎八扔在了地上,她看著外婆,如同往常搞破壞成功那樣,歪著腦袋狡黠地笑。
外婆一言不發撿起衣服,她搶過去又扔,爭搶中還拗斷了一個小衣架。外婆說,米蘭,不可以!這是外婆第一次這么嚴肅地批評她。她立刻放聲大哭。外婆換了柔和的口氣說:“米蘭穿臟了衣服,阿姨很辛苦才洗干凈,現在又弄臟了,你說對不對?”她哭聲更大,哭到抽搐,但她顯然聽懂了外婆的話,抹淚撿起兩截斷衣架,扔到了垃圾桶里。
從此,她沒有再扔過衣服,她聽懂了,記住了。
米蘭喜歡在飯桌上與每個人玩“拉鉤,好朋友”的游戲,就在過年前幾天,她要與媽媽拉鉤。媽媽說,吃了這塊肉,就和你拉鉤。她還不懂交易,只知道被拒絕了,便傷心了,直到正月十五,她都拒絕再和媽媽拉鉤,那天在座的爸爸、外婆都被“連坐”,整個新年,她只與外公一個人“拉鉤,好朋友”。外公笑得下巴都合不上。
過了年,米蘭20個月。
小小年紀,還記仇呢。
(摘自《杭州日報》 圖/高加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