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國平
富而不貴是種痛
□魯國平
浙大教授鄭強直言不諱地說,“大家都在嘲笑俄羅斯,但我知道俄羅斯一定會發達,因為那里人兩天沒吃飯了餓著肚子還排隊。”
“富二代”在中國儼然是一個貶義詞,目中無人,橫行無忌。因為中國富人大多是從改革開放之后開始富起來的,財富積累也才區區三十年,有些還是鉆了各種空子,所以說我們還沒有真正的富人,充其量有些“暴發戶”。
二戰期間英國王子愛德華視察貧民窟,他對一貧如洗的老太太說:“請問我可以進來嗎?”真正的貴族永遠尊敬每一個人,即使對方是不名一文的窮人。
德國某地,一位盲人青年在導盲犬的幫助下來到公交車站,一名站在前面的男子迅速讓開位置,站到了青年的后面,其他人悄無聲息緊隨其后。高峰期的車內滿是乘客,大家瞬間為他騰出一處空間,一位女子拉起坐著的男孩。導盲犬指引主人坐好,這一切男青年都不知曉。
高貴與否不由經濟的差距決定,而在于人的本性。
邵逸夫并非香港最有錢的人,但他是香港富豪中屈指可數的大慈善家,從1985年起,他平均每年向內地捐贈1億多元,用于支持各項社會公益事業。數十年來,在內地捐獻教學樓6000余座,網上搜索逸夫樓,你會看見密密麻麻的紅點遍布大江南北。
比爾蓋茨的財產全部捐給社會,他的女兒全身沒有一個明顯的名牌,沒有開豪華跑車,沒有拿奢侈品包包,沒有艷麗的濃妝。

信力健說:“西方所崇拜的貴族精神不是‘暴發戶’精神,它不與平民精神對立,不意味著養尊處優的生活。它以榮譽責任勇氣自律等一系列價值為核心的先鋒精神,真正的貴族一定是富有自制力,一定有強大的精神力量,而這種精神力量需要從小加以培養。”
富不貴只能是“土豪”,你可以一夜暴富,但是貴氣卻需要三代以上的培養。孔子說:“富而不驕,莫若富而好禮。”如今我們不缺“土豪”,但是我們缺少高貴的品質。
高貴是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豪氣與悲憫之懷,高貴是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壯志與擔當之志,高貴是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責任之心。
精神的財富最能養成性格的高貴,以貴為美,在不知不覺中營造出和氣的氛圍;以貴為高,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我們的素質。以貴為尊,在創造了大量物質財富的同時,精神也提升一個境界。
一個心靈高貴的人舉手投足間都會透露出優雅的品質,一個道德高貴的社會大街小巷都會流露出和諧的溫馨,一個氣節高貴的民族一定是讓人尊崇膜拜的民族。別讓富而不貴成為永久的痛。
左汝正薦自《幸福·婚姻版》2017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