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王清蓉
在青川,小康路上的幾處風景(三章)
四川 王清蓉
青瓦白墻,紅門紅柱,灰磚白縫的踢腳線。五間簇新的平房,剛剛翻修過。它們和建檔立卡貧困戶王正富肩并肩,站立在酒家埡的山巔。
暮云低垂。夜風輕輕滑過繁茂的樹林,飄來青杠樹葉成熟與衰敗的氣息。
木訥,憨厚,實誠,這些詞語生長在王正富那張飽經風霜的臉上。
鋤頭就靠在他身后的墻角,汗水浸染得油光水滑的木把,歲月磨平的刀身。鐮刀、彎刀和草帽掛在墻上。它們和王正富一樣,都沉默無語,有些生疏的羞澀。
他只努力地吹火塘里那星火兒,青杠樹疙瘩燃燒起來。王大嫂眼里火苗閃動。
夜晚絮絮叨叨。
房屋重新蓋過,廚房新建了,衛生間改造了,在家洗澡方便了;院壩硬化了,那么平整,曬糧食多好啊;水泥路通到家門口,趕場時騎摩托車好走;兒子在外面打工掙錢,我們老了,就在家種點糧食種點菜,等不了幾年就可以帶孫子了……
王大嫂的笑聲穿透寒風,屋子里彌漫著紅苕的香甜氣息。
她說,貧困戶這名兒不好。她說,好在我們很快就不算貧困了。
她捧著烤紅苕的手,密布著皴裂細紋的手,滿是熱情的姿態。
小黃狗依偎在她的腿邊,呼吸均勻。
輕風路過酒家埡,牛鈴聲叮叮當當。那時,窗外月色正濃。據說,我們都遇到了數十年一見的大月亮。
勿忘初心,方得始終。
石橋,流水,人家。穿過纏繞山間的霧,穿過唐家河的水,橋的彼岸就是初心谷。風情木屋,青石臺階,碧綠的菜園,整潔的村道,大院里那棵老銀杏樹見證了張家村的蛻變。
陽光清淺,穿透那片金燦燦的黃,光影斑駁。
此時,茶香裊裊。
檐上的天空蔚藍。三五好友閑坐樹下,沒有城市的喧囂與繁瑣,午后的辰光被淺吟輕酌拉得悠長。
走了多遠呢?不過是舊時鄉村與小康新村的距離。
刀耕火種的往昔不再,老屋淹沒在歲月深處。犁鏵在墻外陳列,屋檐下那些顆粒飽滿的玉米,還有那些霜染的紅柿子,依然在向路人昭示—這是鄉村,懷揣著鄉愁的鄉村。
花兒們還在趕來赴約的路上。
聽得見,那一塊塊平整的土地,輕輕的呼吸,隱隱的心跳。這一片熱土在等待,等待春來的滿谷芬芳。
田疇間的張家村,與初心谷肩并肩,在青青山川守望鄉愁。
來年花開時,一襲長裙,與你醉舞花間。
幸福村成為幸福島,由一座小村莊變成一幅靈動的水墨畫。或許就是在兩三年的時間里。
風情街臨水而居。
明快的淺黃色墻體,白色的柱子,窗臺上垂下簇簇鮮花,天空是紅白相間的油紙傘。漫步其間,仿若置身異域他鄉,或是煙雨江南。
院角幾叢怒放的菊花,屋后幾只踱步的白鵝,讓遐想回歸現實。
在這里,我想擁有一扇開滿鮮花的窗。
我想讓光陰慢下來。
我想在晨曦里眺望水霧氤氳的遠山。在撒滿陽光的窗前翻幾頁閑書,吟幾句詩歌。在暮色里,讓飯菜的香味飄起,等你歸來。在月光下,我們去湖邊,凝眸湖水帶著漣漪去遠方。
我想在春天的屋檐下迎來燕語呢喃,在秋天的樹林里領略鳥鳴啾啾。
我想在遠離喧囂的夜晚,認真地聆聽蟲吟,雞鳴,狗吠,還有黑夜的夢囈。
我想每一刻時光都溫潤如玉,洗凈多年沉積的浮躁。
而我只是過客。懷揣對自然的敬畏對山水的虔誠,悄然路過。
或許,幸福不過就是守護著那些天麻、木耳、竹蓀和野生菌,過最簡單的日子。
幸福島上的幸福,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