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小寧
國民黨五大王牌軍的覆滅
□ 劉小寧
抗日戰爭后期,國民政府曾組建了新1軍、新6軍、第5軍、整編第74師(原74軍)、整編第11師(整編前為第18軍),號稱五大王牌軍。這五支部隊,在抗日戰場上曾屢立戰功,但在內戰中均遭到沉重的打擊,直到全軍覆滅。
整編74師,號稱“御林軍”。原建制為第74軍,“七七事變”后由國民政府在漢口組建,蔣介石的嫡系、親戚俞濟時出任軍長。下轄王耀武的第51師和俞濟時自兼師長的第58師及57師。其成分主要是浙江省保安團、北洋軍與中央軍的部分正規軍。建制共8個團21000人。后任軍長有王耀武、施中誠、邱維達、張靈甫。
該軍成立后不久,就奉調參加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以后參加了徐州會戰、蘭封會戰、武漢會戰、南昌會戰等戰役。在常德會戰中,日軍坦克、飛機、大炮、毒氣實施立體進攻,戰況空前慘烈,第57師官兵死戰不退,直至傷亡殆盡。湘西雪峰山會戰,幾乎全殲日軍116師團。日軍對這支部隊也深為敬畏。
全面內戰爆發后,國民黨軍對解放區實施的全面進攻屢戰屢敗,蔣介石決定先收縮兵力,重新集結后進行整訓,然后再實施重點進攻,在山東一線集中精銳尋機進攻魯中地區,并在適當時機與解放軍華東野戰軍進行決戰,進而殲滅華野主力。
此時,第74軍已被改編為整編74師(相當一個加強軍),全師3萬余人,全副美械裝備,下轄3個整編旅。蔣介石特意遴選張靈甫為師長。張靈甫,長安人,曾就讀北京大學,黃埔軍校第四期、陸軍大學將官班甲級第二期畢業,還兼任南京警備司令。該師裝備精良,被蔣介石倚為主力中的主力,號稱陸軍五大王牌軍之首。蔣介石調74師到山東戰場,就是尋機與解放軍進行決戰。國民黨20萬兵力,都是圍著整編74師來部署。
74師在進攻蘇北解放區中,連克淮安、淮陰、漣水、宿遷等戰略要地,給解放軍造成了很大的損失,華中野戰軍第10縱隊司令員謝祥軍在1946年10月的戰斗中犧牲。這是中共在解放戰爭中陣亡的職務最高的將領。
1947年5月13日,華東野戰軍在山東發起孟良崮戰役。74師在孟良崮被華野5個主力縱隊包圍,經過五天的激烈戰斗,解放軍的炮火越來越猛,包圍圈越來越小。74師只得退守孟良崮600高地一隅,彈丸之地竟龜縮了上萬人,落一發炮彈就能炸死幾十人。
很快,解放軍就攻克孟良崮600高地。6縱特務團一直沖到距張靈甫指揮部200米的地方,發現一個小小的山洞,洞外倒斃數具警衛模樣的敵尸,遂判斷此處可能就是張靈甫的指揮所。特務團長和幾名戰士高喊:“張靈甫快投降!”喊聲剛停,洞內負隅頑抗的74師軍官一梭子彈射向洞外,憤怒的解放軍官兵們立即向洞內連續投進幾枚手榴彈,接著就沖了進去。只見地上一尸伏地,戰士們翻轉檢視了胸符,原來他就是74師中將師長張靈甫。
1930年8月中原大戰爆發后,陳誠任18軍軍長,18軍被他擴充為5個師。陳誠調走后,羅卓英、黃維等任軍長。
1946年5月,該軍被改編為整編11師參加內戰,后整編師又升格為軍,整編11師仍為18軍。1948年11月至12月,淮海戰役進入第二階段。11月下旬,解放軍殲滅黃百韜兵團后,決定集結中野7個縱隊,華野2個縱隊,將黃維兵團(含18軍在內4個軍、一個快速縱隊共計12萬人)引進了一個“口袋”。11月25日,中野將黃維兵團重重圍困在宿縣以雙堆集為中心、縱橫約7.5公里的一塊地區。26日,蔣介石命令黃維全力突圍。黃維遵命立即以第18軍11師、118師,第10軍18師,第85軍11師,在坦克飛機支援下,向中野6縱等部陣地猛攻,但均被擊退。突圍中,廖運周率110師起義。眼看突圍無望,黃維只得根據蔣介石“固守待援”指令,以18軍守平谷堆、尖谷堆,作為縱深防御,以85軍、14軍、10軍作東西南北防御,修筑地堡、戰壕等堅固工事來進行抵抗,以待援軍。解放軍則采取相應攻堅戰法,緊縮包圍圈,逐村攻擊,穩扎穩打。
戰至12月初,蔣介石眼看黃維兵團不保,立即嚴令李延年、劉汝明兩兵團再次增援,并派劉峙到蚌埠督戰。
此時,黃維兵團的防區越來越小,能夠機動作戰的部隊只剩下七八個團,完全陷入了彈盡糧絕的境地。12月5日,中野4縱司令員陳賡指揮東集團,3縱司令員陳錫聯指揮西集團,6縱司令員王近山指揮南集團,以及華野部隊聯合向雙堆集發起猛烈攻擊。戰斗空前激烈。解放軍要求黃維放下武器投降,但被黃維拒絕。于是,中共兩大野戰軍及地方部隊發起總攻。至15日黃昏,包括18軍在內的12兵團4個軍11個師12萬人被全殲。兵團司令官黃維、副司令官吳紹周、18軍軍長楊伯濤、10軍軍長覃道善被生俘,14軍軍長熊綬春被擊斃。
國民黨的另兩支王牌新1軍和新6軍,都是參加印緬遠征作戰的部隊,抗戰勝利后被調往東北參加內戰。這兩支王牌軍一道參加了遼沈戰役,并一同被殲,被戲稱為“連體嬰兒”。
錦州解放后,廖耀湘兵團還保存有5個軍,兵力10多萬人。1948年10月20日,東北野戰軍下達圍殲廖耀湘兵團的指令。蔣介石命令廖耀湘兵團繼續西進與侯鏡如東進兵團配合,重新奪回錦州。而衛立煌則命令廖回師退守沈陽。廖耀湘卻自己擬定了一個方案——攻占營口,奪取港口從海上撤退。決心既下,廖耀湘下令必須攻占黑山。中共中央指示,絕對不能讓國民黨的這支王牌軍渡海南逃。
21日拂曉,廖兵團第71軍向黑山解放軍陣地發起攻擊,一天打下來毫無進展。22日,廖耀湘命令新1軍將所屬重炮交給71軍,繼續強攻黑山。由于廖耀湘的輕敵,又耽誤了兩天時間,當廖耀湘命令新1軍投入戰斗時,黑山解放軍已大大加強,梁興初率10縱和一個獨立師已進入黑山、大虎山陣地嚴陣以待。
23日拂曉,新1軍4個師的兵力向黑山10縱陣地發起猛烈攻擊。解放軍全力加以狙擊,新1軍30師攻擊部隊被打得潰不成軍。新1軍再次發起潮水般的進攻,又被解放軍打得一敗涂地。
25日拂曉,新6軍集中100多門重炮猛烈轟擊黑山101高地等據點,又調10架飛機飛臨黑山低空轟炸,陣地一片火海。169師一個團1000多人向101高地蜂擁而上。解放軍從山背后猛虎般沖出,鋪天蓋地的手榴彈砸下來。新6軍的攻勢被迅速瓦解。
25日,新6軍猛攻黑山時,解放軍6縱、3縱也投入了戰斗。3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楔入廖耀湘兵團腹地,突進新6軍炮兵陣地,生俘新6軍副軍長劉建章以下100余人。
26日下午4時,廖耀湘前往新22師。該師是新6軍的主力,是廖的發家部隊。廖耀湘想倚仗他的子弟兵保駕沖出重圍。正在這時,衛立煌發來十萬火急的電報,要其“迅速退回沈陽”。廖耀湘決定由陳家窩棚經老達房撤退。26日夜,廖耀湘親率新22師64團由陳家窩棚向老達房進發。27日拂曉,64團遭到解放軍阻擊,廖耀湘命令不惜一切代價沖過去。結果,在解放軍6縱的有力打擊下,64團團長被擊斃。廖退守沈陽的路也被堵死。
解放軍則毫不松懈地窮追猛打。向沈陽潰逃的廖兵團則以師、團為單位,輪番沖擊5縱、6縱陣地,企圖撕開一個口子逃出包圍圈。解放軍各縱隊則全線出擊,將敵人殺得潰不成軍。廖耀湘在混戰中和部隊失散了,跟隨的只有新6軍軍長李濤、新22師副師長周璞和一個高參。11月6日黃昏,廖耀湘和周璞在黑山附近被抓獲。
27日,新1軍的精銳第50師,在孫家窩棚戰斗中負隅頑抗,結果被解放軍全殲。軍長潘裕昆只帶了一名熟悉地形的少將高參逃回了沈陽。鄭洞國及長春守軍(新1軍另一主力新38師)在解放軍的強大攻勢下,被迫放下武器投誠。
抗戰勝利后,第5軍投入內戰,主要作戰區域在華中戰場。該軍先后參加了進攻蘇北解放區、徐州以西掃蕩以及打通平漢線作戰,占領了邯鄲、濮陽等重要城市,給解放區造成了重大損失。
1948年6月,蔣介石在華東戰場組建了精銳的第2兵團,杜聿明和邱清泉先后任兵團司令。第5軍與第12軍、第70軍和新44師等部,統歸該兵團指揮,總兵力達12萬。
1948年11月,淮海戰役打響。徐州“剿總”總司令劉峙急調邱清泉的第2兵團、李彌的第13兵團、孫元良的第16兵團向徐州靠攏。解放軍于11月22日殲滅了黃百韜兵團后,又于11月25日將黃維兵團包圍于雙堆集地區。蔣介石命“剿總”副司令杜聿明率邱清泉、李彌、孫元良3個兵團放棄徐州,繞道蕭縣、永城南下,以解黃維之圍。當11月30日杜聿明率部從徐州出動時,人民解放軍以10個縱隊的強大兵力,分數路發起猛烈進攻,在12月4日將杜聿明集團合圍于永城陳官莊地區。邱清泉率第5軍等部多次突圍,均被解放軍擊退。孫元良兵團在突圍中,被解放軍全殲。杜聿明、邱清泉、李彌等人見解放軍的包圍圈越壓越緊,只得放棄突圍念頭,固守待援。1949年1月6日,人民解放軍對杜聿明集團發動了總攻。經一天的激戰,邱清泉、李彌兩兵團被殲13個團,打得國民黨軍將領們心驚膽戰。1月8日,李彌兵團的3個軍和邱清泉兵團的2個軍基本被殲。9日晚,邱兵團主力第5軍45師師長崔賢文率領師部和兩個團投降,46師被繳械。10日,解放軍直插邱清泉的兵團司令部。在解放軍的有力合圍下,200師被殲,邱清泉及特務營被打散,邱身中6彈,當場斃命。杜聿明被俘,包括第5軍在內的第2兵團10余萬人被全殲。
至此,在解放戰爭中,國民黨軍的“五大王牌軍”全部覆沒。
(編輯 韓鴻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