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坊
第一部解讀二十四節氣的國民讀本
◎豐坊
2016年11月30日,中國“二十四節氣”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已有幾千年歷史的二十四節氣,包含了人們對四季變化轉換規律的總結,是祖先留下的寶貴遺產。恰逢二十四節氣申非遺成功之時,著名學者余世存最新力作《時間之書:余世存說二十四節氣》順勢推出,解讀中國人千百年來證實的存在與時間。
提到節氣時間,我們通常腦子里的第一反應就是養生。雖然都知道或聽說過,但仍搞不清現在是什么節氣,更無法完整準確說出二十四節氣名稱。大多數人對節氣還只是一知半解。
余世存多年研究,將節氣等自然時空與置身其中的人格規定做了說明,第一次說明人在時間中的使命、義務和人格成就。作者對每一節氣的介紹,都從一個側面切入中國的歷史、習俗和生存之道,對二十四節氣中眾多的物候以及它們在中國歷史、文化上的意義,在中國人千百年間日常生活中的意義,做了精彩的介紹;又從現代人的視野出發,理性地分析了時間的功能,證實中國人將律歷并稱的意義。
書中信息量非常大,涉及天文、地理、農學、生物學等方面,古典詩詞、現代詩也引用非常多,如阿垅的詩、里爾克的詩、穆旦的詩等等。此外,本書語言優美,有非常多的抒情。比如“驚蟄”:“當然,中國人更熟悉龔(龔自珍)詩: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還有魯迅的詩:萬家墨面沒蒿萊,敢有歌吟動地哀;心事浩芒連廣宇,于無聲處聽驚雷。一代代的先行者希望喚醒人心。據說嗜欲深者天機淺,那些本能生活的、那些沉溺于欲望中的人,與天地溝通的靈性、智慧是極為淺薄的,他們的一個表現就是貪睡。冬去春來,在驚蟄時分,那些裝睡的人,那些昏睡的人,那些貪睡的人,他們未必聽得懂天地間的雷聲?未必明了天上雷公的憤怒?”讀到這樣的文字,相信讀者會非常帶勁、特別提神。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我們,除了重溫節氣文化之外,還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快節奏以及互聯網的普及,讓我們的生活超越了時間的某種限制,時間對我們來說只具有背景符號的意義。作者在書中引用一句話說:“年輕人,你的職責是平整土地,而非焦慮時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我們今天都知道刷存在感,但我們大部分人視而不見這種時間中的節氣或烙印。比如很多人身體不調,上火發炎,臉上長痘痘等等,都是喪失時間感的結果。再比如我們都有自己的生物鐘。一個人從國外旅行回來,我們都知道他要倒時差,調到位了,他的胃口、他的精力才能恢復正常。所以說,現代人仍離不開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得到了知名人文畫家老樹的大力支持,為本書繪制24幅節氣畫作。為保證圖書的質量和品相、力求完美,特邀著名設計師王志弘操刀封面設計。優質的內容加上乘的畫作加精致的設計,三個男人強強聯手,定會讓讀者如獲至寶。
除了自己閱讀收藏之外,更為新年贈禮佳品。送朋友,帶他重新認識節氣;送愛人,細數春夏秋冬,體味節氣浪漫;送長輩,懂節氣,知養生;送孩子,了解中國文明博大與美妙。
書籍信息
書名:時間之書:余世存說二十四節氣
作者
:余世存 著;老樹 繪出版時間:
2016.12品牌:
鐵葫蘆圖書定價:
65.00內容簡介
一部了解中國節氣文化的入門書,一部可以按時閱讀、讀上一年,從而了解時間、空間及其于我們生命意義的作品。
節氣不僅跟農業、養生有關,也跟我們對生命、自然、人生宇宙的感受、認知有關。古人把五天稱為微,把十五天稱為著,五天多又稱為一候,十五天則是一節氣,見微知著,跟觀候知節一樣,是先民立身處世的生活,也是他們安身立命的參照。在二十四維時間里,每一維時間都對其中的生命提出了要求。
節氣是中國人生存的時間和背景,生產和生活的指南。
有關節氣的介紹往往僅止于天文、農業、養生等專業常識,本書依托作者的研究,將節氣等自然時空與置身其中的人格規定做了說明,第一次說明人在時間中的使命、義務和人格成就。
作者對每一節氣的介紹,都從一個側面切入中國的歷史、習俗和生存之道,對二十四節氣中眾多的物候以及它們在中國歷史、文化上的意義,在中國人千百年間日常生活中的意義,做了精彩的介紹;又從現代人的視野出發,理性地分析了時間的功能,證實中國人將律歷并稱的意義,在日歷變易之際,有我們生存的規律和律令。
每個節氣都配有老樹創作的二十四節氣圖一幅。
余世存,詩人、學者,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湖北隨州人,現居北京。做過中學教師、報社編輯、公務員、志愿者。曾任《戰略與管理》執行主編,《科學時報》助理總編輯。主持過十年之久的“當代漢語貢獻獎”。當代最重要的思想者之一,被稱為“當代中國最富有思想沖擊力、最具有歷史使命感和知識分子氣質的思想者之一”。已出版的主要作品:《立人三部曲》《非常道:1840-1999年的中國話語》《老子傳》《人間世:我們時代的精神狀況》《家世》《大時間:重新發現易經》《東方圣典》(主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