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吳勇毅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機器人+AI,引領未來家電產業轉型升級新方向
文_吳勇毅
當下機器人已是提振實體經濟的重要突破口和各主要國家戰略布局的焦點。
美國亞馬遜超級倉庫內,無數機器人正在貨架間瘋狂奔跑;歐洲快餐店內,機器人端著漢堡和薯條7x24小時來去自如;而在南非礦井下,電腦正操作精密儀器,指揮著機器人向幽暗處進發;在珠三角,富士康廠區,工廠流水線兩側,100萬臺精密機器人正逐步填滿工人站過的位置。
然而這一切,在科學家眼里,仍定義為弱人工智能時代,只是革命的開始。
而今隨著智能飛速進化,AI已殺入世界每一個角落。今年全球數百位頂尖科學家,耗費漫長時間,搭建了一個復雜的數學模型,通過類似摩爾定律的多重推演,得到一個最終結論:人工智能或將在2050年達到普通人智能水平,并引發智力爆炸。這一時刻,距今大概還有33年。
這是“癡人妄想”還是“危言聳聽”?谷歌首席未來學家雷·庫茲韋爾甚至表示“在不太遠的將來,納米機器人會住在我們的血管里,我們的大腦會向云端上傳數據,而人類將實現永生?!边@聽起來很嚇人又令人很振奮。
從新材料的應用到感知智能,再到認知智能的進化等,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的深度結合如今已是機器人產業發展的一大風口、機器人企業競跑的方向。
8月23日,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召開,新松機器人、遠大智能、神思電子、GQY視訊、天智航、美的等國內知名上市企業和新三板公司紛紛攜智能化新品亮相,AI成為競爭的新焦點。
他心思一轉,上官星雨與李離合力跟隨,三人心意相通,瑩瑩徹徹,再無猶豫,將合成的內力,加入到七絕陣中,或迎或拒,或分或合,或入其間,或批其郤,或導其窾,以無形入有間,一時自由自在,溶溶泄泄,豁然開朗。既得自由,袁安即領悟到三百余種變化,無非是四十九種,四十九種變化,無非就是七種,七種變化,可歸于一,一在天權,孫老神仙那里,就是陣眼所在了。他們三人經過萬花因隧道的領悟,花間游內力已自不凡,合成一體,并不比七圣中任意一位差,順勢而為之后,真偽已是莫辨。袁安心中一動,粘引其他六股內力,忽然轉折,沖向天權之位,與孫老神仙導引的其他六股內力迎面撞去!
本屆世界機器人大會以“創新創業創造,迎接智能社會”為主題,由論壇、博覽會、機器人大賽三大板塊組成。工信部部長苗圩、工信部副部長辛國分別在會上發言,強調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的深度結合仍需持續推進,未來必須進一步加強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的融合創新。
如今伴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工智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廣度、深度、速度與我們實際生活的世界緊密結合,并通過大數據、計算力和算法三大要素的聯合作用,快速滲透包括機器人在內的各個行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發展給機器人產業帶來了新的春天。當前,機器人產業已進入3.0時代,“互聯互通、虛實一體、人機融合”,是3.0時代機器人的核心特征。
由AI驅動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已來到,未來10至15年,人工智能將迎來落地的戰略機遇期,一個重要的切入點就是利用人工智能重構企業知識的生產、流動和使用,進而使機器自身具備數據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自主做出判斷和決策。IDC機構表示,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為機器人植入了智能化的“大腦”,智能化將成為機器人產業的升級方向。
如今,人工智能已成為各大機器人、科技公司必爭的領地,在人工智能領域頻頻發力。盡管AI的大規模商業應用為期尚早,但各大巨頭們在理論研究與單項突破上已斬獲頗豐,如百度發布AI生態開放戰略、阿里AI實驗室亮相、遠大智能打造具有“觸覺”、“視覺”的生活機器人、獵豹移動斥巨資進軍機器人領域、小米公司推出AI音箱、科大訊飛打造機器閱讀理解……。
目前人工智能每天都在以驚人的速度向前發展,中國已誕生了數十家知名人工智能企業,從語音識別到人臉識別,人工智能市場加快爆發,而在人工智能助力下,如今新版機器人已增加了包括物體識別、語言處理、力量感知、環境感知等多項智能化的功能,原來的機器人僅相當于手臂,現在可逐步向半人化進化。目前科大訊飛、新松機器人、東華軟件等公司甚至家電大企如海爾、美的的一些智能技術上已經走在全球前列。
當下機器人已是提振實體經濟的重要突破口和各主要國家戰略布局的焦點。當前,我國機器人發展面臨重大歷史機遇,《中國制造2025》、《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等政策明確將機器人、人工智能作為重點發展領域,積極打造面向全球的機器人技術和產業生態體系,未來前景十分可觀。《規劃》提出到2020年,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達到10萬臺,六軸及以上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達到5萬臺以上,占國產工業機器人總銷量的四成,新一代機器人技術取得突破,機器人智能化、高端化加速明顯,智能機器人實現創新應用,并能開拓海外市場。
最近兩年來,國內在機器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明顯加快。據2017中國IT市場年會預計,2018年國內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達到381億元,復合增長率達26.3%,若是結合機器人市場,規模潛力更是巨大。據統計,2016年我國機器人產業規模首次突破300億元,預計2017年將達到372.8億元,連續五年規模增速基本保持在30%以上,成為全球機器人產業規模增長的主要力量之一。
未來中國工業機器人領域總需求將達126-339萬臺,市場容量達數千億元規模。而今家電行業增速放緩的背景下,雖然各家企業依然是以價格戰為先驅,但同時也在苦練內功,借助于日趨成熟的工業4.0、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家電制造行業的智能制造。機器人正成為家電產業新主題,家電企業生產也開始高度智能化、柔性化,積極推進智能化升級,用機器代替人的同時,還深入布局以智能機器人為核心的智能制造產業。
美的將安徽埃夫特智能裝備有限公司17.8%的股權收入囊中,也重金收購德國機器人制造商庫卡控股權。美的發布機器人戰略,稱近幾年將在機器人應用上投資超過10億元。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表示,未來美的將以“智能制造+工業機器人”來提升公司智能制造水平,并以“智能家居+服務機器人”來推動美的智慧家居的發展與生態構建,以服務機器人帶動傳感器、人工智能、智慧家居業務的延伸,打造美的智慧家居集成系統化、生態鏈能力。資料顯示,美的各類工廠內正在使用的工業機器人已近千臺,后期每年以30%左右的增幅投入機器人。預計到2018年,機器人對美的促進作用將會在公司業績上明顯體現出來。
格力設立自動化研究院,自主研發很多工業機器人產品。格力目前自主研發的自動化產品已經覆蓋了機器人、注塑機械手、大型自動化線體等十個領域,近百種產品,并用于家電生產制造,一部分用于智能家居。
海爾則聚焦于服務機器人,創新互聯網工廠,海爾U+智慧生活平臺從最早的連接控制到互聯感知再到現在的思考交互,已經逐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智能家居生態鏈。海爾位于沈陽的“透明工廠”通過打造的“智能交互制造平臺”,不僅實現了機器人自動化生產,還可實現用戶、產品、機器、生產線之間的實時互聯。海爾旗下的克路德機器人近期還發布了第一代家庭服務機器人“哇哦”,包括陪伴、監測以及家居控制功能。
以勞動密集而著稱的富士康也早就開始了以機器人生產代替人工的機器人計劃。富士康CEO郭臺銘還曾經發布過一個“百萬機器人計劃”,表示“要在5到10年內看到首批完全自動化的工廠,并在數年內通過自動化消除簡單重復性的工序”。
家電巨頭近一兩年大舉涉及機器人產業,原因何在?主要有4方面原因:1、家電行業體量大、生產線標準化程度較高、機器人生產制造條件相對成熟;2、家電企業為實現整體的互聯互通,就需要依靠智能制造和機器化來解決關鍵技術、關鍵零部件件精度和可靠性問題;3、在智能化制造和工業4.0環節,機器人是生產線上必不可少的一個手段,可以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降低單位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競爭力;4、機器人領域本身亦是一個朝陽產業,在行業放緩的背景下,不失為是企業值得培育的一個新增長點。預計未來三年,機器人相關業務將為家電企業營收和利潤做出實質性貢獻。
當前國內機器人產業發展仍然面臨智能化水平應用的技術瓶頸。在視覺、觸覺、移動、決策、預判等方面,機器人普遍遠未達到人類的水平,智能表現得仍相當有限,沒能從根本上擴大應用范圍,真正成為人類生產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現在國內機器人多數是單純的機械手臂,已不能滿足人們對機器人的需求,智能化水平仍不足。尤其是服務機器人,智能化水平的欠缺是其尚不能進入高速增長階段的最大制約。機器人與人工智能如何深度結合已為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第一大挑戰。
當下有一個明顯的趨勢,就是軟件系統與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結合已成為未來機器人“賦智”的關鍵,機器人產業的競爭正由硬件競爭轉向軟件競爭,與人工智能等技術結合成為競爭關鍵,“智能化”成為未來產品的關鍵詞,只有顛覆式技術才能引發未知領域應用的爆發性增長,“智”勝市場。
當前,新一輪技術革命風暴已經在迅速孕育。IDC機構認為,人工智能有望成為未來10年乃至更長時間內IT信息產業發展的焦點。從人工智能涉及的產業鏈來看,機器人、無人機、工業4.0、O2O等多個領域都有望受益。而隨著機器人的“長大”,它與人工智能更是如影隨形。作為人工智能的重要載體、伴隨體,愈來愈智能化的機器人正在加速突破“拐點”,走向一個新時代。
機構指出,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為機器人也為諸多領域產品植入了智能化的“大腦’,智能化將成為機器人產業的升級方向、決戰領域,亦是家電產業涉入機器人領域、企業生產經營進行轉型升級的主戰場。
TCL 55P6搭載了人工智能小T,通過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機器人視覺、用戶畫像等技術的應用,讓人機交互更自然、內容獲取更便捷、場景應用更豐富。操作很簡單,只需要按下遙控器上的語音鍵即可。對于能夠語音操控的內容有七大類,包括切換頻道、打開引用程序、搜索電視劇/電影/音樂、互聯網網頁搜索、電視控制、查詢天氣/股票、智能對話,并且很多都是連續性的,反應非常迅速,幾乎秒開。
長虹空調將觸角伸向更高端的人工智能空調領域。近年長虹行業首創人工智能語音王空調Q2F的推出,讓長虹空調在人工智能的發展之路上實現了大步跨越。Q2F擁有512智能機器人的聽覺水平,能因你所言而懂你所想,滿足消費者的各種需求。無論是開關機,還是調控溫度,6米內可直接對話,一句話就能搞定。它徹底擺脫了花樣百出的遙控器,不需要通過手機APP、微博微信進行控制,更不需要WIFI連接,而且保證了95%以上的語音識別準確率。連老人和小孩,都可以全憑直覺跟這臺聰明的機器打交道??梢哉f,空調已經不只是一臺功能豐富的冰冷機器,而是一個“懂人所想”的空調管家,將科幻電影里語音操控家電的場景變成了現實。
而三星決心將自主研發的Bixby語音助手應用到所有的智能家電當中。三星希望,通過Bixby語音助手來提升智能家電使用的便利性,并允許用戶通過語音手段來控制智能冰箱、空調,從而產生區別于其他品牌的競爭優勢。三星稱,三星將來還會在智能家電中嵌入自主研發的Tizen操作系統(OS),更好的實現智能家電之間的控制和互聯。
老板電器展出了其全系列的廚房電器產品陣容,并嘗試在高端抽油煙機上搭載ROKI智能烹飪顯示系統,具有菜單推薦、煙機灶具聯動、炒菜指引等功能,今年還推出可感知溫度的智能鍋(SmartPan),與煙機聯動,讓炒菜更簡單;美的也發布了未來整套智能廚房,包括自動洗米飯煲、自動保溫餐桌、智能微波爐蒸爐和烤箱、智能燃氣灶和智能破壁機等,讓家電聯動、自動烹飪成為可能。
未來兩三年是家電產業關鍵的發展階段,許多家電品牌面臨的壓力是很大的,希望通過機器人、人工智能來引導變革進行創新,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找準屬于自己的位置,立于市場不敗。而機器人+AI雙輪驅動、雙翼并飛,用機器人來代工實現智能制造、智能生產,用AI實現智能化研發、智能化產品布局,將是各大科技公司、各大家電企業必爭的戰略高地,將引領科技產業新潮流,引領家電乃至社會前進大方向。
企業,你準備好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