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四鳳, 楊 華, 余陵峰, 熊明清, 周廣生
(1.湖北省畜禽育種中心,湖北武漢 430072;2.華中農業大學,湖北武漢 430072)
新鮮飼料油菜對肉牛育肥效果的研究
易四鳳1, 楊 華1, 余陵峰1, 熊明清1, 周廣生2*
(1.湖北省畜禽育種中心,湖北武漢 430072;2.華中農業大學,湖北武漢 430072)
為研究新鮮飼料油菜對肉牛育肥效果的影響,本試驗選取30頭西門塔爾、夏洛萊雜交牛隨機分為3組,進行為期55 d的飼養試驗。對照組、試驗Ⅰ組和試驗Ⅱ組在每日飼喂相同精飼料和粗飼料的基礎上,試驗Ⅰ組、Ⅱ組分別額外添加3 kg和5 kg新鮮飼料油菜。結果表明:試驗Ⅰ組、Ⅱ組肉牛日增重分別較對照組提高28.26%、31.52%(P<0.01);試驗Ⅰ組、Ⅱ組日毛利分別較對照組提高5.58、7.07元。綜上所述,飼喂新鮮飼料油菜對肉牛的生產性能和經濟效益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飼料油菜;肉牛;生產性能;經濟效益
飼料油菜(FeedBrassica Napus L)又名雙低油菜,具有易種植、產量高、生長快、營養成分豐富、飼用效果好等特點,屬于優質的青飼料資源,可以緩解我國南方草食牧業發展之牧草短缺的問題。有相關試驗報道,不同生長階段的飼料油菜營養價值不同,粗蛋白質和粗脂肪含量在苗期高于開花期和結莢期,粗纖維在結莢期含量最高。鑒于其營養價值方面的因素,本試驗通過從抽薹期開始刈割新鮮飼料油菜飼喂肉牛,研究其對肉牛育肥效果的影響。
1.1 試驗材料 當天剛收割的新鮮飼料油菜,將其切割為4~5 cm長度。
1.2 試驗時間及地點 時間:2017年2月1日 ~4月5日;地點:湖北鵬樂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1.3 試驗動物與試驗設計 選擇30頭健康無病、體況較好、年齡相當的西門塔爾雜交牛和夏洛萊雜交牛,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兩個試驗組,每組10頭。分別進行分欄、個體稱重、打耳標。預試期為10 d,正式期為55 d。正式期前將試驗牛進行稱重,并將所得數據作為初試重,試驗結束后進行再次稱重,所得數據為終試重,計算平均日增重、投入產出比,并進行經濟效益分析。
1.4 飼養管理 試驗期內參試牛飼養管理水平基本一致,實行全舍飼飼養,自由采食和飲水,并由專人飼喂。三組試驗牛在飼喂相同的粗飼料和精飼料的基礎上,試驗Ⅰ組、試驗Ⅱ組每天定時定量額外各添加一次新鮮飼料油菜。試驗期間詳細記錄每天的采食量,剩余料回收稱重,同時記錄圈舍溫度、濕度,觀察試驗牛的健康狀況。
1.5 日糧組成及飼喂配比 參試牛群飼喂精飼料為30%禾靊牌肉牛育肥期濃縮料 (571CG)+70%玉米粉,粗飼料為青貯全株玉米。新鮮飼料油菜飼喂量詳見表1。基礎精料組成和營養水平詳見表2。

表1 新鮮飼料油菜配比

表2 精料組成及營養水平%
1.6 數據分析 試驗數據均采用SAS9.2軟件單因素協方差法進行統計學分析,以初始體重為協變量,數值以“平均值±標準誤”表示。
2.1 新鮮飼料油菜喂牛適口性觀察 預試初期,參試牛并不是很適應新鮮飼料油菜,但飼喂2~3 d后,肉牛不僅適應了新鮮油菜而且表現出非常愛吃,定量飼喂油菜從未有過剩料現象。正式期飼喂量依據預試期采食量進行了調整。
2.2 飼喂飼料油菜對育肥牛日增重的影響 由表3可知,試驗Ⅰ組、Ⅱ組頭均日增重比對照組分別提高了28.26%、31.52%,差異極顯著(P=0.0025),但試驗Ⅰ組和試驗Ⅱ組之間頭均日增重差異不顯著(P=0.57),且兩組的日增重隨著飼料油菜飼喂量的增加而增加。綜合分析,飼喂新鮮飼料油菜組肉牛增重效果明顯。
2.3 飼喂飼料油菜對育肥牛經濟效益的影響由表4可知,整個試驗期,試驗Ⅰ組和試驗Ⅱ組頭均毛利分別比對照組多306.97、388.87元;頭均日毛利試驗Ⅰ組和試驗Ⅱ組分別比對照組提高了175.24%、233.33%,且飼喂飼料油菜越多,頭均日毛利增加幅度越大。說明添加新鮮飼料油菜試驗組增收效果好,經濟效益顯著。

表3 飼喂飼料油菜對育肥牛平均日增重的影響

表4 飼喂飼料油菜對育肥牛經濟效益的影響
3.1 肉牛對新鮮飼料油菜的適口性評價 飼料油菜青綠多汁,適口性好,在草食家畜生產中的應用研究報道較多。牟海日(2012)報道,飼料油菜莖葉干物質中含粗蛋白質21.38%,比豆科植物稍低,粗纖維含量為16.5%,是多種牧草中較低的一種;粗脂肪含量為2.4%,而谷草類牧草只有0.9%~1.55%,從營養成分來看其適口性較好。柴君秀(2011)在肉羊上進行高產新鮮飼料油菜飼喂試驗發現,新鮮飼料油菜適口性較好,肉羊愛采食。本試驗跟蹤觀察肉牛采食新鮮飼料油菜情況發現,與前人研究結果相同,新鮮飼料油菜適口性好、育肥牛喜歡采食。
3.2 飼喂新鮮飼料油菜對肉牛生產性能的影響金光忠(2007)分析自然風干的飼料油菜發現,其粗蛋白質含量為25.6%、粗脂肪為2.4%、粗纖維為16%、粗灰分為16.85%、碳氮比2.42~5.94。飼料油菜粗蛋白質含量接近豆科類植物,屬于高蛋白型優質飼草,但與傳統的豆科植物相比,其所含的無氮浸出物和鈣含量較高(楊祁峰等,2003)。柴君秀(2011)用含20%新鮮飼料油菜日糧飼喂羊,與不添加新鮮飼料油菜的對照組相比,30 d后羊只平均日增重提高了14.67%。本試驗中,額外添加3 kg和5 kg新鮮飼料油菜的兩處理組頭均日增重顯著提高(28.26%、31.52%),且處理組間的頭均日增重差異不顯著,與柴君秀(2011)試驗結果是一致的。但柴君秀(2011)的研究還發現,40%新鮮飼料油菜組平均日增重反而下降了40%,表明新鮮飼料油菜水分大,若添加量過高,可能會引起腹瀉、腹脹,降低采食量,導致肉牛生長增重所需營養物質攝入不足等副作用,進而降低其生產性能。因此,對飼料油菜的鮮飼最佳添加量(以期獲得最大的生產效益)以及添加方式尚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討。
3.3 新鮮飼料油菜對肉牛育肥經濟效益的影響董小英(2015)用新鮮飼料油菜替代5%和10%的精料飼喂肉兔發現,其毛利率較對照組分別增加21.62%和31.07%,經濟效益明顯。本研究中添加新鮮飼料油菜組頭均日毛利分別比對照組提高了175.24%、233.33%,經濟效益更顯著。但鮮飼料油菜能否替代部分精料,替代效果如何,尚需進一步研究。
此外,飼料油菜生長期較短,產量高,可以充分利用土地閑余(北方秋閑地、南方冬閑田)進行種植,為家畜提供優質青飼料,且不影響糧食生產,不僅可緩解冬春青飼料短缺難題,還可大大增加養殖戶收入。
本試驗結果表明,新鮮飼料油菜在肉牛喂養上適口性好,可顯著增加肉牛日增重,提高經濟效益。
[1]柴君秀,李穎康,馬小明,等.高產飼料油菜喂羊效果試驗[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1,32(11):19 ~ 20.
[2]董小英,唐勝球,馬元元,等.日糧中添加飼料油菜養殖肉兔的效果研究[J].中國飼料,2015,11:12 ~ 15.
[3]金光忠,周順成.麥后復種飼用油菜的種植利用及效益分析[J].畜牧與飼料科學,2008,29(6):65 ~ 66.
[4]牟海日,王春朋,胡立艷.遼寧地區種植國外飼料油菜的試驗報告[J].中國奶牛,2012,3:9 ~ 11.
[5]楊祁峰,滕懷淵,牛菊蘭,等.飼用雙低油菜華協1號營養成分含量動態及營養價值研究[J].草業科學,2003,12(2):87 ~ 92.■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fresh feed Brassica Napus L on fattening effect in beef cattle.A total of 30 Simmental or Charolais crossbred progeni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The research lasted for 55 days.The control group(n=10),the experiment group Ⅰ(n=10) and the experiment group Ⅱ(n=10) were fed on the basis of the same concentrate feed and coarse fodder,extra 3 kg and 5 kg fresh feed Brassica Napus L were added to the experiment groupⅠand Ⅱ,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daily gain of the experiment groupⅠand Ⅱwere increased by 28.26%and 31.52%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P < 0.01).The daily gross profit of the experiment groupⅠand Ⅱwere increased by 5.58,7.07 yua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In conclusion,adding the fresh feed Brassica Napus L could promote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and economic benefit of beef cattle.
feed Brassica Napus L;beef cattle;production performance;economic benefit
S816.5
A
1004-3314(2017)20-0039-02
10.15906/j.cnki.cn11-2975/s.20172010
“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014BAD11B03);國家油菜現代產業技術體系項目(nycytx-00510)
*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