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
1949年12月9日午夜,控制中國云南的國民黨云南省政府主席盧漢將軍通電起義,宣布云南和平解放。盤踞在云南的國民黨部隊已經無立身之地,旋即轉身向中緬邊境地區快速退縮。與此同時,剛進入廣西的解放軍二野四兵團在云南邊縱的配合下,開始了對6萬多國民黨兵的大追殲。為了爭取在境內全殲國民黨部隊,解放軍不顧長期征戰的疲憊,星夜兼程,經過近百里的奔襲,出其不意,于1950年1月15日神兵天降般迅速奪取了滇南重鎮蒙自和機場,切斷了國民黨部隊從空中逃往臺灣的退路,也打破了國民黨軍隊企圖據守蒙自縣城負隅頑抗的幻想。
1950年1月24日,解放軍在元江再次咬上了國民黨部隊,已經過河的國民黨少量部隊驚恐萬狀,竟然過河拆橋,使得大部分國民黨官兵被阻隔在北岸。經過數日血戰,解放軍活捉了已升任國民黨陸軍副總司令的湯堯,基本消滅了國民黨在滇部隊的主力。此后,國民黨軍隊更是如驚弓之鳥,加快了逃竄。解放軍邊追邊打,至1950年2月,解放軍在邊城南嶠(今勐海縣)與國民黨軍進行了最后一仗,擊斃國民黨兵70名,俘獲國民黨的縣長徐肖寒等500多人。
逃往緬甸境內的李國輝部將剩余的1000多名官兵合并,成立了“復興部隊”,在臺灣的援助下獲得了新的發展,不斷對中國大陸邊境進行騷擾,偶爾也攻占過邊境的一些城鎮。這支部隊不但對中國大陸邊境的穩定和發展產生了破壞性的影響,也嚴重地侵害了緬甸的主權與國家統一。緬甸軍隊曾擊落過給國民黨殘部空投給養的國外飛機,并以此為證據多次在國際會議上向臺灣提出嚴正抗議。在國際社會輿論的壓力下,臺灣最終于1953年底至1954年初從金三角地區將6000多人撤回臺灣,1961年春又撤回4000多人,但是段希文和他的第五軍仍然留在金三角。1964年春,段希文率部歸順泰國政府,將部隊改編為“泰北山區民眾自衛隊”,1980年段希文去世后由參謀長雷雨田接任掌門人。
由于來自外部的援助減少,他們的眼光轉向了鴉片和鴉片的販賣。雷雨田說,他們的部隊僅是為鴉片商人提供保護,但不少材料和文章都說國民黨殘部直接卷入了鴉片的買賣。無論如何,這支部隊都從鴉片貿易中獲利,并利用這些經費來供給部隊,成為此后金三角地區武裝組織中“以毒養軍”的鼻祖。從此,金三角地區的毒品與大型的武裝結合了起來,販毒力量得到了巨大的躍升。這種模式使此后金三角地區的問題更加復雜,解決的難度進一步加大,由此開始了現代金三角之路。
在這支部隊的影響下,撣邦地區的罌粟種植面積大幅度增加,販毒的騾馬商隊不斷增多,成群的馬邦在武裝力量的護衛下源源不斷地將鴉片運往泰國,泰北地區也由此變成了鴉片集散地和運往外國的主要通道。有資料稱,1945~196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1961年出境剿匪),緬甸的鴉片產量由40噸上升到400噸,泰國由7噸上升到100噸,老撾由60多噸上升到100~150噸。(摘自“豆瓣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