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蒙
在美國的各大景點、飛機場,都可以看到海量的嬰兒。夏威夷二戰紀念館,彪悍媽媽一手攬一個嬰兒,自如得活像只是抱了兩個籃球,這情景置放于中國,必定成為移動的景點。圣地亞哥海洋公園、洛杉磯環球影城、迪斯尼樂園,嬰兒車更是浩浩蕩蕩縱橫恣肆。你很容易就被前后左右的小寶寶包圍,在國內碰見嬰兒的配額放到美國一次就要用光。
是國內的嬰兒太少?外星人都知道這不可能。我們習慣了把寶寶變成家里的一顆恒星,以最低麻煩為終極追求,就連帶寶寶去離家稍遠的公園玩,都要擇良辰吉日再興師動眾,還覺得自己為了養育寶寶做出了天大犧牲,值得被廣泛歌頌。
回到深圳,我立即為自家寶寶——9個多月大的羅唯唐辦了護照和港澳通行證。一時輿論嘩然。
“這么小就辦港澳通行證和護照?”這種質疑簡直是24小時滾動播出。每個發問的人臉上都寫著“你錢多了燒得慌”和“這是耍什么花招”等幾種潛臺詞。
“我準備帶羅唯唐去香港迪斯尼玩,有機會再去東南亞海島玩玩。”我平靜地回答。
“才這么點大就去迪斯尼?他去了將來也忘了,何必?難道你記得2歲以前的事?”反正去了也記不住,等于白去,這就是典型的中國人思維。多功利啊!就算旅游一下,都非要記住不可,不僅要記住,還要拍下很多照片隨時提醒認識的人一起記住。
寶寶的人生是為了被記住還是為了更充實更快樂更有價值感?我覺得當下的情緒體驗來得更重要。嬰兒是吸收性心智,在旅行過程中,對萬事萬物充滿好奇,外界有什么刺激,他們就會吸收什么。趁著旅行給他們來個信息爆炸,小家伙還不樂開懷?
還有有錢家長驚呼:“我家寶寶三歲了我都嫌他去迪斯尼小,連歡樂谷我都沒帶他去,很多項目玩不了,性價比太低啊。”我很想問,你是養小孩還是做生意呢?這么精打細算。
更有言論說:“小寶寶懂什么,去夏威夷和去大梅沙,甚至是去小區游泳池沒什么區別!”以我的切身體會說,羅唯唐見了小區游泳池,淡定得很,或許人家內心獨白是:不就是比我的私人游泳池大嘛,有什么了不起?結果一看到大海就風度全無。首次去大梅沙時,海水漲潮,呼嘯著漫過他的小胖腳,一時方寸大亂,嚇得哇哇亂叫,直往我身上撲。誰說海水和游泳池無區別?也未免太低估小孩的智商。
在我看來,但凡人類,眼界實在太重要,從小見過世面的寶寶,和被禁錮在家里的寶寶,當有天壤之別——我身邊大把家長,舍得花五千一萬帶寶寶去親子班學英語,就舍不得多帶寶寶去游樂場大人小孩一起瘋。
即使經濟能力有限,也可以選擇城市中的免費綠地、公共空間,每個周末,帶小孩去轉轉。每次我看到有家長拿著花花綠綠的卡片對寶寶狂念:看到沒,這是“湖”,“湖水”的“湖”,有這個時間,搭公車帶寶寶去銀湖仙湖轉轉,和“湖水”真人見見面,這么照本宣科畫餅充饑又是何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