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春初
1932年,希特勒迫切想贏得大選,雖然納粹黨已經成了國會第一大黨,但希特勒知道,他們還沒有掌控國會的多數(shù),他必須要干一樁轟動全國的事情,讓自己達到這個目標。于是希特勒租用了一架“羅蘭”飛機,并且找到了鮑爾,讓他載著他到德國各地演講。
那時,希特勒最典型的一天是這樣度過的:1932年3月3日,希特勒從慕尼黑飛到德累斯頓,演講半個小時,然后飛到萊比錫港,在一個大廳里講了45分鐘,又飛到開姆尼茨趕另一場。最后,希特勒飛到了普勞恩,天已經黑了,希特勒在飛機場收到了一束鮮花,他把花送給了飛行師,“鮑爾,你的工作非常出色,希望以后的飛行一如既往的平穩(wěn)”。
為了保證希特勒的安全,鮑爾會梳理全德各地的天氣信息,如果有不利的狀況,鮑爾有權利拒絕飛行,而希特勒也會遵從鮑爾的建議,改乘火車或者汽車。
希特勒變成了空中飛人,德國人用欽佩的目光打量著在德國上空奔忙的希特勒,甚至許多德國人因希特勒克服了對飛機的恐懼心理,漢莎航空公司的業(yè)務也大為增加。
1932年希特勒如愿當上了德國總理,納粹黨也掌控了議會的大多數(shù)席位。為了感謝鮑爾,1934年,希特勒把鮑爾調到自己身邊成了全職私人機師,他成了總理最信任的人。鮑爾享有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直接面見希特勒的特權,希特勒常常和鮑爾一起進餐。
從1932年后半年開始,希特勒的飛機換成了“容克-52”,這架三引擎飛機的馬力加大了,安全性也更有保障。
1937年,希特勒的容克飛機又被一個新型四引擎飛機取代,它叫“禿鷹”,它的速度可以達到300公里/小時,而且航程更遠。為了增加乘坐的舒適性,希特勒在自己的艙室里安裝了沙發(fā)、小桌子,飛機上還有一個小廚房,里面有冰箱。
1942年,“禿鷹”進行了升級,它裝配了四個更加強勁的發(fā)動機和四挺機關槍,為了增加安全性,新機還特別增加了一個逃生門,裝在希特勒的座椅底下。1944年,這個逃生系統(tǒng)延續(xù)到了希特勒的新機“容克-290”上。當希特勒拉下紅色操縱桿,逃生門就會自動打開,希特勒就可以滑出自己的座椅,用降落傘安全著地。為了防止希特勒在空中遭到攻擊,他的座位安裝了12毫米厚的裝甲,其乘坐區(qū)域外的機身部分也安裝了裝甲和50毫米厚的防彈玻璃。由于經常添置新飛機,希特勒擁有了一個機群,總量維持在50架左右。
希特勒一直認為保證安全的秘訣就是保持神秘,這也從專列延伸到了專機。按照飛行規(guī)則,希特勒應該先要定下航線,空管部門才能清理一條航線出來。但希特勒從來不會配合空管的工作。
希特勒推心置腹地告訴鮑爾:“我感到坐飛機比坐火車安全些。我坐火車從柏林到慕尼黑時,起碼有5000個人會了解我的行程,隨便一個地雷就可以搞一次暗殺行動。”